當然這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對提高生育率是一大利好,會刺激人們努力生三胎,爭取利用人數優勢,把給出去的壓歲錢加倍賺回來。

原標題:壓歲錢清單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急於求得成效、更看重眼前虛名

的時風,不僅體現在了職業競爭上

也體現在了給壓歲錢上

壓歲錢清單

文/青絲

發於2022.1.17總第1029期《中國新聞週刊》

歲聿云暮,又到了家長們準備壓歲錢的時候。就像每年的五一、十一,那些社交媒體賬號頭像總是抱臂而立的金融白領、碼農、前臺Lisa,需要根據各自的親友圈子提前做好預算,準備好赴婚宴的份子錢一樣。今年很多地方倡導就地過年,但可以獲得補貼的打工人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爲既回不了家,收入也不盡如人意,壓歲錢又躲不過去。

早年有一個壓歲錢指南,教導回家過年的打工人,在年終獎不夠理想的情況下,如何經濟實惠又不失面子地發壓歲錢。具體做法是謊稱臨時受單位委派,須出國公幹十天半月,不得不推遲迴家過年的時間。最好假稱是去一個經濟發達、鈔票面額比較大的國家。如韓國、日本。然後兌換一些這些國家的鈔票,裝進紅包分給親戚家的孩子,金額既好看,又花不了幾個錢,可獲得一種讓他人眼熱羨慕的意外效果。

相比過去,打工人還能以時間地點不合適、無法回家爲由,省下一部分壓歲錢,現在連街邊菜販都用二維碼實現遠程收款了,即使去到天涯海角,也躲不開親友羣裏那些“嗷嗷待哺”的晚輩。而且只要紅包金額未達到期待,網絡對比的便利性,就可能暴露當事人在收入方面的捉襟見肘。那種進退失據的兩難處境,讓人想起王爾德的金句:“年輕的時候,我以爲錢是人生最重要的,現在我老了,我懂了,確實如此。”不是過來人,很難總結出這麼沉痛的領悟。

每近年邊,社交媒體平臺上就有一個“全國壓歲錢地圖”被瘋轉,各地壓歲錢標準從幾百元起,到兩三千元也不稀奇。還有一個很應景的短視頻:一個小學生在點鈔機前,把過年收到的紅包拆開,清點有多少錢,驗證有沒有假鈔——不少人看完都表示,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感到沮喪。這一場景也很符合理查德·道金斯提出的“模因”概念:人的觀念和行爲方式,會像生物一樣變異進化,有着自己的生命力。

過去,壓歲錢的內卷化遠沒有這麼嚴重。我幼時,每年收到的壓歲錢從沒超過10塊。除了自家人給的那部分,親戚給的壓歲錢,也不由我支配,因爲要像送禮一樣循環利用。親友之間你給我的孩子,我給你的孩子,大家把壓歲錢作爲一種流通的介質,使人際親情結構的關係,在春節這一特殊時刻變得更爲鮮活。

當然也有爲了能在未來某一時刻兌現回報的“前期投資”。我有一次收到母親工友給的一塊錢壓歲錢,怕上交,就偷偷留了下來,沒向大人彙報。沒過多久,這個工友託我媽從菜場給她帶一把青菜,她以爲我媽知道她給過我壓歲錢的事,一兩毛錢的青菜就不用再付錢了。結果我媽收了她的菜錢,她覺得我家很不懂人情世故,當場說出她曾給過我一塊錢的事。我媽覺得很難堪,回來痛罵了我一頓。

如今是一個奉行資本效率至上的時代,所有人都被視爲一個無法從分母上剝離開來的分子。日本暢銷書作家養老孟司的《傻瓜的圍牆》說:“人類大腦變得更加強大,某種慾望就會沒有止境。對金錢的慾望就是典型,沒有窮盡。”與此同時,社會發展加速,同樣的付出也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產生同樣的預期。像以前一分投入即可換來同等的收益,現在可能要投入兩分纔有一分回報。於是,急於求得成效、更看重眼前虛名的時風,不僅體現在了職業競爭上,也體現在了給壓歲錢上。

很多人不知不覺就進入了一種瘋狂比價的狀態,擔心壓歲錢給少了,會給別人留下一種自己過得很慘的印象,必須“隨行就市”。古羅馬皇帝、也是哲人的馬可·奧勒留兩千多年前就感嘆說:“我們愛自己勝過愛別人,但在乎他人的意見勝過在乎自己的。”當然這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對提高生育率是一大利好,會刺激人們努力生三胎,爭取利用人數優勢,把給出去的壓歲錢加倍賺回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