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這萬物將萌的季節,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諄諄囑託,響徹雲嶺。

“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從洱海之濱到獨龍江畔,雲南4720萬人同秉此心,將其化爲中老鐵路建設中的日夜兼程、邊境疫情防控中的巋然堅守、法律公益路上的孜孜不倦……

藍圖變爲現實,夢想終成生活。新歲又至,雲嶺“答卷人”,交卷——

張桂梅:做點亮貧困學子人生的築夢人

爛漫的山花中

我們發現你

自然擊你以風雪

你報之以歌唱

命運置你於危崖

你饋人間以芬芳

不懼碾作塵

無意苦爭春

以怒放的生命

向世界表達倔強

你是崖畔的桂

雪中的梅

她將一生奉獻給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懷揣着對教育信念的執着堅守,用自己理想點亮孩子們的未來。她是扶貧教育事業的一座燈塔,也是“七一勳章”獲得者,她就是時代楷模張桂梅。

46年前,張桂梅,從東北到雲南支邊,成爲了一名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民教師。她紮根貧困地區40餘年,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夢大學,是爲教育事業奉獻一切的“張媽媽”。她探索形成“黨建統領教學、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學模式,用紅色基因樹人鑄魂。甚至於拖着病體忘我工作,持續12年家訪超過1600戶,行程11萬餘公里。用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是張桂梅的終身理想。【查看詳細】

高德榮:奮鬥在獨龍江畔的“老縣長”

30多年

他堅守在獨龍江畔

奔波於高山峽谷

年近古稀依然“退而不休”

他是脫貧攻堅的帶頭人

他是獨龍族羣衆的“老縣長”

整族脫貧 一躍千年

生態旅遊 鄉村振興

獨龍江鄉始終是他牽掛的地方

也終將成爲人人嚮往的地方

他是獨龍江邊長大的孩子,無論走多遠的路,身處多高的位置,心中永遠牽繫獨龍江;他是獨龍族的帶頭人,縱使年事已高、疾病纏身,但仍長期堅守一線,全身心致力於家鄉變好變美。

他是“人民楷模”高德榮,一心爲民的“老縣長”,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呼喚的“最美奮鬥者”。他數十年以公僕之心造福一方,心繫鄉民,始終明晰“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他身心始終駐紮基層一線,工地現場有他勞動的身影,大棚旁邊有他解決問題的聲音;他熱愛這片土地,心繫這裏的人民,所以身先士卒,所以鞠躬盡瘁。“我相信、我也充滿信心,未來的怒江,各族人民的日子將越過越輝煌,怒江的明天將越來越美。”【查看詳細】

胡堅:我在中老鐵路上開動車

一身筆挺的制服

一副英姿颯爽的模樣

一個標準的舉手禮

駕駛着復興號列車駛向南方

他們是日夜奮戰在中老鐵路上列車司機

這條縱貫雲嶺連接中老,綿延1000多公里的鋼鐵巨龍,

見證着雲南的開放與發展

火車通了

山不再高了

路也不再遠

大家的心也近了

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正式通車。胡堅站在站臺上,代表中國鐵路火車司機請示發車。一聲令下,胡堅駕駛着C3次復興號動車組列車緩緩駛出昆明站,一路向南馳騁。

29歲的胡堅從部隊退伍後,從零開始學習鐵路機務行車相關業務知識,在如願成爲一名復興號動車組司機後,又憑藉過硬的業務素質和作風修養,被確定在中老鐵路首發當日值乘昆明至磨憨段。

如今,胡堅已在中老鐵路上跑了20多趟車,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是他的信條。每次出勤時,胡堅經常能在中老鐵路沿線車站看到第一次乘坐火車的旅客。旅客臉上的笑容和喜悅,胡堅從來都看不夠。【查看詳細】

譚建華:湄公河上的“老船長”

面對彎窄淺險的航道

他們從容穿行

面對兇殘狡猾的嫌犯

他們鬥智鬥勇

面對稍縱即逝的戰機

他們全力出動

他們是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編隊中方隊員

守護好神聖國土

對他們來說字字千鈞

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十年

波光水影間寫滿了他們的故事

譚建華是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53102艇的公安舵手。他曾被持槍匪徒用AK47步槍頂住腦袋,曾親眼看見同學在湄公河案件中喪生,譚建華心裏清楚,湄公河兩岸的寧靜來之不易。

2011年12月9日,湄公河聯合執法隊伍建立,經過層層篩選,35歲的譚建華被特招入伍。自水上巡邏總隊組建至今,譚建華先後參加駐外執勤任務6次、分段巡航8次、中老聯合駐訓任務6次,同時爲老撾戰友開展了153課時的船艇理論教學、80課時的安全行船專題知識授課、296課時實操教學。根據106次的巡航任務經驗,他編寫了總計130萬字和340幅手繪航道圖的《瀾滄江-湄公河航道與引航》,填補了湄公河航運空白。

同事們對“老船長”從來都不吝讚譽:有譚建華在,巡邏艇不迷路,湄公河無險灘;有譚建華在,湄公河依然美麗,航道上風景旖旎。【查看詳細】

昆明機場貨運裝卸工段易辰:雲南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有我出的一份力

從凌晨5點到午夜12點

在望不到頭的機場停機坪

在不足1.2米的客機貨倉裏

總能看見這羣身着防護服

半蹲着忙碌着的身影

他們是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的裝卸工人

隨着雲南努力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貿易往來加深了

貨運量增長了

工作量增加了

但他們心裏也更加自豪了

凌晨5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最低溫已降至零度以下。在機場做了11年裝卸工的段易辰早早來到停機坪,開啓自己一天的工作。裝卸工作看起來簡單,但上手卻一點兒也不輕鬆,客改貨航班運送貨物全得靠人力,段易辰和同事還得穿着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每幹完一趟需要兩個半小時,即便是在寒冬也會全身溼透。

隨着雲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貿易的增加,加上啓動貨運模式改革後,雲南航產投集團貨郵吞吐量增長顯著。截至2021年11月,昆明機場已完成國際貨郵吞吐量5.2萬噸,同比增長143.9%,預計全年昆明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突破6萬噸。這些貨物的裝卸幾乎都靠段易辰跟他的同事們。

雲南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航線網絡不斷織密,段易辰倍感自豪:“因爲這也有我出的一份力。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查看詳細】

國界線上“守邊人”:我們平凡而偉大

建設好美麗家園

維護好民族團結

守護好神聖國土

他們所做的事

平凡而偉大

他們是強邊固防突擊隊員

野花山間無畏盛開

強邊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

非一日之功

亦非一己之力

不需要英雄的光環、鮮花、掌聲

只要有一顆擔當執着的心

整理檔案材料,覈對疫苗接種、核酸檢測信息,爲出入村轄區的羣衆開具出入證明;駐守卡點,對出入卡點的車輛和人員進行仔細排查,串寨入戶進行各項政策宣傳,到邊境線檢查隔離設施;當地民兵一起夜巡,一直到深夜換班。這便是周睿和劉建飛——兩名從紅色扎西到純翠勐臘援邊的強邊固防突擊隊員一天的工作。

邊境上,烈日暴曬、雨露沾衣、蟲叮蛇咬、野獸侵擾……短短几個月,周睿和劉建飛從清爽的“小白臉”變成了精壯的“黑漢子”,對於離鄉背井的二人來說,即使心裏牽掛萬分,卻也無怨無悔。他們說:“時代出了一份強邊固防的答卷,答得好不好,邊疆人民說了算。我們所做的事,平凡而偉大。”

強邊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己之力。在祖國邊陲,還有成千上萬個“周睿”和“劉建飛”在奮力書寫平凡的偉大。【查看詳細】

律師代晨:用法治的力量守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腳沾泥土

肩扛正義

心向人民

民生無小事

案件無大小

手執法典爲民解憂

他們用法治的力量守護民生溫度

讓法治的陽光照耀雲嶺大地

讓人民羣衆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這是一位37歲的青年律師,從業13年,儘管在諸多訴訟領域已成爲其中數一數二的人物,但他仍認爲自己在法律公益之路上,還只是個“學生”。法律公益也是代晨持之以恆書寫的一份答卷。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也是近年來代晨思考最多、最常掛在嘴邊的詞。無論是幫助一位癱瘓女士重新燃起生活希望,還是爲上百名進城務工人員討回報酬,在這位青年律師看來都是“每家人天大的事”,他努力發揮專業所長,用法治的力量守護民生溫度,“他們的笑容讓我很受鼓舞,也感覺到這份工作、這個職業的意義”。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法治的力量讓人民羣衆能感受到法治雲南建設的紅利,讓公平正義普照在雲嶺大地。”代晨說。【查看詳細】

滇中引水工程建設者:奮力掘進每一米,築起“水網”數百里

他們和地質風險賽跑

全力以赴推進工程建設

以改革創新的利刃不斷破路前行

紀錄被刷新

傳奇被書寫

引長江之源

築千里水脈

解滇中之渴

輸水乾渠如蜿蜒貫通滇中的血脈

爲雲南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隆冬時節,雲嶺大地上一片祥和,人民安居樂業,產業欣欣向榮。但在滇中地區的百米地下,一個對雲南而言,史無前例的超級引水項目——滇中引水工程正在悄然推進。數萬名工程建設者們投入其中,夜以繼日、輪番作業。

黃作旺是隧洞進口工班的班長,作爲千萬名滇中引水工程建設者中的一員,他早已適應了這份不見風雨也不見日夜星辰的工作,也深知這項世紀工程建成之後的重要意義。每每談到工程建設感受,黃作旺總是說道:“我爲參與這項偉大的工程建設感到自豪。”

“工程每掘進一米,我們就離最終的建成目標更近了一步。”黃作旺說,等工程竣工的時候,他希望自己能以一名工程建設領域“畢業生”的身份,完成這份工程答卷。【查看詳細】

少數民族戲劇工作者:讓少數民族戲劇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戲劇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如今

全方位

多層次

寬領域

民族文化交融格局正在形成

少數民族戲劇工作者

堅定文化自信

堅持與時代同步

以人民爲中心

爲各民族繼續攜手並進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第一屆雲南省少數民族戲劇會演現場。賴衛華 攝

2021年12月22日至25日,第二屆雲南少數民族戲劇展演以線上展播的形式亮相,白劇、彝劇、傣劇、雲南壯劇、傣族章哈劇等雲南少數民族劇種輪番上演,生動展現了雲南各族人民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雲南各族人民共同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生動畫卷在舞臺上徐徐展開……

從第一屆到第二屆,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雲南少數民族戲劇展演呈現出的是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交融互鑑與守正創新中不斷迸發出的新活力。

策劃:劉曉穎 鎖華媛

統籌:韓煥玉 羅蓉嬋 李潔

編輯:胡津滔 王胤 郭建麗 範春豔

來源:雲南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