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鄧雙琳 閆俊文 呂敬之 馮曉亭

來源:燃次元(ID:chaintruth)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1月19日,業內傳聞字節跳動戰略投資部已於近日解散,涉及員工約有百人,原部門成員部分另有任用,該調整或與最新出臺政策有關。隨後,中央網信辦發文否認出臺相關文件(《互聯網企業上市及投融資操作規範》),並表示會 “依法嚴格追究相關造謠者的責任”。

但字節跳動對於戰略投資部的調整確有其事。

字節跳動相關負責人回應,稱 “公司年初對業務進行盤點和分析,決定加強業務聚焦,減少協同性低的投資,將戰略投資部員工分散到各個業務條線中,加強戰略研究職能與業務的配合。相關業務和團隊還在進行規劃討論。”

互聯網大廠的戰略投資十分活躍。創業投資數據機構IT桔子2021年發佈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8月底,國內企業風險投資機構中,互聯網行業佔21%,是排名最高的細分行業。

互聯網公司成長有兩條路徑:一條是自然增長,不停做業務加強實力;另一條是進行戰略合併,通過投資或併購不同公司開拓市場,爲自己帶來新的機會。

如今,更多互聯網公司選擇“業務+投資”雙輪驅動。對互聯網巨頭來說,戰略投資部約等於未來的前景和想象力。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30年以來,“低垂的果實”還沒有全部摘完,對於擁有雄厚資金實力的互聯網巨頭來說,投資是採摘“新生果實”的最好手段。

無論是傳統互聯網巨頭的騰訊、阿里,還是字節跳動、美團、小米、B站等新生力量,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投資部門或產業基金,並且投資活動十分活躍。他們善於利用手中的資金和資源,逐步向外擴張自己的邊界,避免潛在顛覆者的威脅,構築自身生態體系。扶持更多中小企業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產業龍頭地位。

字節戰投雖然起步較晚,但投入很大,尤其是在主營業務國內增長几乎快觸達天花板後,字節的對外投資更加活躍。目前看來,字節投資打法較爲分散,在各個賽道買種子種田,鋪全賽道。

天眼查數據顯示,字節跳動集團近年來對外投資超百個項目(包括國內和海外市場),對外投資公司超400家,涉及領域十分廣泛,包括企業服務、文娛傳媒、人工智能、保險經紀、數碼科技、教育培訓、醫療服務、房產服務等。近期還參與收購票務平臺“影託邦”和漫畫平臺“一直看漫畫”,補齊了自己在電影行業和漫畫行業的短板。

字節跳動具有戰略意義的戰投部門被調整,或許也向外釋放了一個信號:互聯網大廠戰投的投資邏輯將會發生大變動。

實際上,不止字節,包括騰訊、阿里在內的一衆互聯網公司戰投部,其投資策略從2021年以來都開始有所調整。如上所述,大廠戰投存在的目的是擴張自身邊界鞏固龍頭地位,這顯然與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政策是相悖的,根據風向轉舵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也許大廠戰投的黃金時代將止步於2021年,也或許其能夠找到更適合的發展路線。但毋庸置疑的是,接下來,互聯網公司的戰投策略都將有所調整,整個創投行業的格局也或將被重塑。

大廠戰投走上牌桌

在2021年,互聯網CVC投資活躍度遠超前兩年。

企名片Pro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互聯網主流CVC發生了近千起投資事件,其中騰訊、小米、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在2021年分別投資298起、124起、76起、70起,四家公司2021年的總投資數量較2020年同比增加近70%。投資領域覆蓋廣泛,其中企業服務、文娛傳媒、遊戲、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爲主要投資方向。

數據來源 / 企名片Pro數據來源 / 企名片Pro

互聯網大廠戰投的黃金週期始於2015年。那一年,馬化騰說,“騰訊現在只有半條命,另外半條命都交給了合作伙伴。

2015年前後,騰訊的策略也轉變爲平臺開放外加投資入股,由此拉開了騰訊投資擴張的版圖。根據IT桔子數據,騰訊的投資數量從2014年的77筆擴張到2015年的118筆,此後直到現在,騰訊投資一直是中國互聯網大公司投資的最佳投資人。

2014年3月,騰訊以2.14億美元現金,將旗下拍拍C2C、QQ網購、易訊等資產、業務一併相贈,入股京東,佔股15%。京東則換來騰訊保證不從事若干電商業務,微信、手機QQ爲京東提供一級入口,支付業務合作等承諾及資源扶持。

2013年12月,京東自己的估值還只有80.3億美元。僅三個月後,估值便增長96%,其中最大原因是搭上了騰訊,獲得了微信流量支持。也就是從這裏開始,初創公司獲得互聯網大廠的投資要比獲得VC的投資更有故事。

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後,一批難以募資的中小型VC被洗牌,不缺錢、不缺資源的互聯網大廠戰投開始比一些投資機構更受創業公司歡迎,不少創業者認爲,行業龍頭能夠帶來業務增量和行業背書,這更加適合“新兵” 的發展。

“本來就是數據選出來的好苗子,再加上大廠的賦能,不上天都難,這就導致大廠投資項目投後的成長速度遠高於其他VC項目的投後。”曾在某互聯網公司投資公司任職的知乎用戶“尊尼小叔”告訴燃財經。他表示,這讓一些VC很難受,在一些優質標的上,他們爭奪不過互聯網巨頭公司。

“大廠投資不會跟普通VC一樣磨磨唧唧,普通VC看人,看業務,看賽道,看數據,看法務財務。大廠投資核心就是看數據,其他都是次要,數據好壞決定投和不投。”尊尼小叔說,“關鍵大廠的數據還非常全面,這個數據量在某些方面的應用,比如投資、電商方向,遠超很多大的數據公司,那些VC就更不用想了,邊都摸不到。”

但這形成了有悖於傳統投資機構的理論。這種投資策略在互聯網高速增長期可以迅速實現,因爲市場是空白的,只要有流量和資金,就可以燒出市場。但在市場平穩期甚至開始走“下坡路”的時期,顯然不適用。

投資的根本還是要投未來,這需要極大的專業度和辨識度、前瞻性,甚至還需要一點運氣。如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其《價值》一書中說,投公司就是投人,真正的好公司是有限的,真正有格局觀、有胸懷又有執行力的創業者也是有限的,不如找最好的公司長期持有,幫助企業家把最好的能力發揮出來。

在潮水褪去,市場變得理性後,大廠戰投也需要及時調整策略。

大廠戰投逐漸失靈?

實際上,2021年,互聯網行業普遍不太好過。

從年初開始,包括騰訊、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快手還有B站在內的互聯網巨頭股價一路走跌,上市不到半年的滴滴宣佈從美股退市,小紅書、Keep、Soul等互聯網獨角獸企業甚至暫停了IPO進程,一些明星創業公司如衣二三、同程生活也接連宣佈破產,此前備受資本追捧的“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與“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上市首日也遭遇暴跌破發。

業務方面也迎來前所未有的難處。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紅利消失也是不爭的事實,下沉市場競爭激烈,海外市場又面臨阻礙,即便是互聯網巨頭也不得不面對增長減速的窘境。

面對市場的變化莫測,互聯網大公司在投資側的戰略意義或許需要重新考量,2021年三季度互聯網企業財報普遍出現了大幅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外投資所造成的虧損。

百度是例子之一。2021年第一季度,依靠快手上市,百度獲得淨利潤256.5億元,其中靠投資快手回報237億元,但好景不長,快手市值蒸發萬億,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這筆投資讓百度在當季度淨虧損165.59億元。此外,愛奇藝、知乎也爲百度的鉅額虧損添了磚加了瓦。

又比如滴滴,根據其公佈的第二三季度財報,其第三季度數據顯示,受對橙心優選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滴滴在2021年第三季度確認了橙心優選208億元淨投資虧損,讓滴滴第三季度淨虧損306億元,這家明星公司的擴張業務也遭到外界質疑。

2021年上半年,騰訊收穫了包括京東物流、每日優鮮、滴滴、快手、水滴、知乎等在內的13家IPO企業,但這些明星企業的上市給騰訊帶來的並非高額投資回報,部分被投企業的“浮虧”也直接影響到了騰訊2021年的業績。

近來,互聯網大公司投資帶來的戰略意義或者財務回報正在變得普通,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換言之,互聯網創造的各式神話都在迴歸日常。互聯網大公司的投資策略,從2021年開始也發生許多明顯變化。

在字節宣佈調整戰略投資部之前,已有多家大公司的投資策略出現變動。

騰訊已經接連減持了京東和Sea Ltd的股份,特別是對於京東的減持幾近清倉。2021年12月23日,騰訊宣佈以中期派息方式,減持已屆成熟期的京東,將4.6億股京東股票全部發放給騰訊股東,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不再爲京東第一大股東,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將卸任京東董事。

緊接着,阿里張勇也退出微博董事會。2022年1月18日,優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也發生工商變更,阿里巴巴文化娛樂有限公司退出股東,新增股東上海全土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全土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由阿里巴巴文化娛樂有限公司100%持股。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文化娛樂有限公司間接持股優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這些變化與互聯網反壟斷政策有關。在反壟斷背景下,互聯網大廠的投資策略開始收縮,接連疏遠被投企業。

2017年,滴滴的程維在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對國內互聯網公司大搞橫向擴張並不認同。程維表示,“縱向搞不定只能橫向,這是中國特色。”而橫向擴張的主要手段就是投資手段。 比如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餓了麼和高德地圖,是爲了進軍本地生活;收購優酷、入股微博則是爲了緩解流量焦慮等。

2021年7月,工信部推進各家平臺“互聯互通”,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互聯網公司的資源優勢,比如騰訊的微信以及QQ的社交流量、阿里的電商供應鏈、美團的本地生活優勢,都可以與各家互聯網公司合作及分享,這使得互聯網戰投的優勢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大廠戰投轉舵

好在,一些互聯網公司在投資方向上及時轉舵。

過去,互聯網公司更願意投資與自己業務相關聯的互聯網項目,比如騰訊圍繞“流量變現”的遊戲、電商業務進行投資,而阿里則圍繞“電商”全網尋找流量。

但如今互聯網行業國內增長已達天花板,且各賽道都競爭激烈,成熟市場格局基本確定,很難跑出像京東和拼多多那樣的巨型公司了。

外面的VC/PE機構也已經很少再入場互聯網,而是轉戰醫療、硬科技、智能製造、軍工等行業。一位機構投資人甚至開玩笑說道,“現在誰還看互聯網項目,那都是‘傳統行業’了。”2020年,高瓴投資了超過200個項目,其中技術驅動型公司佔到78%,硬科技投資超過80起。

大廠戰投也不例外,2021年,BAT包括字節等都加大了硬科技、智能製造、醫療等行業的投資。

據36氪報道,在此次減持京東的同時,騰訊投資的一個新特徵正在凸顯:與此前長期支持京東、拼多多等消費互聯網企業相比,騰訊加大了對科技初創企業的長期投資。在“硬科技”領域,騰訊此前連續參與了芯片製造企業燧原科技的多輪早期融資,不久前參與了GPU芯片研發公司摩爾線程20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初至今,騰訊參與了超過100家科技初創企業的非控制型少數股權投資,涉及雲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醫療健康、自動駕駛、金融科技、區塊鏈、生物技術和製藥、智能製造等多個領域。

在宣佈減持京東時騰訊曾回應,投資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一直是騰訊投資的主要戰略方向,而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會持續發掘新賽道、新機會,特別是前沿科技和實體經濟數字化,尋求對社會有長期價值的戰略協同。

過去一年,加強反壟斷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互聯網行業發展與規範的主基調。如今政策方向已經清晰,既要防止資本野蠻生產,也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互聯網的錢投進前沿科技,相當於押注科技的未來,也押注了自己的未來。

更何況,減少與自己業務強關聯的投資,對互聯網大廠來說也是件好事。但這樣一來,“戰投”中的的戰略意義也被極大削弱。

一位投資人說,“未來互聯網大廠的投資策略會發生轉變,比如學習小米,成立與本公司不太強相關的投資機構,向社會募資,更多的LP參與,有利大家一起分;參與地方引導基金,共同設立,共同出資,發展地方高科技公司,爲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