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主党派建言:广东应利用广期所探索“碳期”联姻,打造新兴零碳经济增长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实习生吴泽钜 广州报道   广东进入省两会时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众多代表关注的议题。

2021年10月,国家先后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和任务要求。

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广东肩负着在“双碳”战略中先行示范的使命。近年来,广东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已取得明显成绩。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碳排放强度下降22.3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2020年,广东省碳排放强度为0.57吨/万元,全国第二低;能耗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

但成绩背后亦有不足。广东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仍面临产业用能结构有待优化、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绿色金融对产业支撑相对滞后等现实问题。

对此,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梳理民主党派向广东政协提交的提案后发现,多篇提案聚焦“双碳”背景下广东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并围绕碳中和试点示范、碳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与制造业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建言献策。

全力打造新兴零碳经济增长极

民进广东省委会以集体提案的方式提交了《关于支持我省部分地区和企业率先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的提案》。

该提案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广东目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在碳达峰格局已然形成情况下,广东应趁势而上,着眼碳中和目标下中远期经济布局,尽早启动碳中和工作,并以此为牵引,以调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为全省乃至全国碳中和建设探路先行。

该提案认为,广东部分地区和企业已具备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的条件。“广东以约7%的能耗和5%碳排放占比,支撑了全国约11%的经济总量,部分地市、行业实现碳达峰或进入平台期,比如东莞市已实现碳达峰,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含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等细分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已达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韶关市、广州市(从化区与花都区)、深圳市(龙岗区与前海合作区)、珠海市(横琴合作区)、中山市(翠亨新区与神湾镇)、汕头市(南澳县)等市区已在去年启动了碳中和试点相关准备工作,部分已经着手编制试点建设方案。

针对如何有效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民进广东省委会建议,第一是完善政策指引鼓励先行试点示范,加快出台《广东省碳中和促进条例》;第二是基于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的现状,应探索因地制宜、特色鲜明、技术机制集成的碳中和路径与低碳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最佳实践;第三是建立以推广应用低碳新技术和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为重点的碳中和试点评审标准;第四是鼓励创新碳排放管理体系,以碳生产率为导向,制定中长期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预算台账,建立区域碳排放的总量考核、强度考核体系。

绿色发展,产业先行。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在《关于促进我省碳中和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提案》中指出,全球碳中和将重塑全球经济,一方面新能源和其他绿色产业投资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会导致高碳行业资产搁浅、短期经营成本上升和失业。

这也意味着,“双碳”背景下,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危与机并存。对此,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建议,广东应抢抓我国和全球碳中和技术和产业机遇,大力发展低碳、零碳和负碳功能的碳中和技术和产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零碳经济增长极。

具体措施上,广东首先应加快碳中和技术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成立广东“碳中和技术和产业创新中心”;其次要加速巩固和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对具有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行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吸引产业链供应商集群发展,补足产业链条短板,对先进前沿技术领域,率先开展商业化试验和应用,加强培育碳中和新兴产业;同时,加大重点行业规模化发展力度,比如加快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最后要完善金融支持碳中和技术和产业的政策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与碳排放绩效挂钩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直接支持碳中和技术和产业。

“碳、期”联姻推进碳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加快建设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完善配额分配管理。

广东“十四五”规划也提到,要进一步推动碳普惠试点工作,深化市场机制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深化碳交易试点,积极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

如何推进碳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对于广东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关键作用。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所提《关于推进我省碳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也聚焦于此,该提案分析认为,目前广东碳交易市场仍存在市场割裂、主体单一、金融化程度偏低等问题。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提到,目前广东存在省环境权益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广碳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深圳排交所”)三大碳交易平台,但碳交易平台的交易方式、交易规则、分配方式等尚不统一,未形成统一的市场规则,同时交易主体涉及行业、企业覆盖率不足,这也导致碳市场流动性和有效性不高。此外,企业、金融机构等碳市场的利益相关者也多处在观望阶段,市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之碳市场仍以现货交易为主,缺乏碳期货、碳期权等碳金融产品、衍生工具,和碳质押、碳回购等融资业务,导致市场价格机制未能发挥出作用。

对此,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在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资源方面,广东应合力推动省内环境权益交易所、广碳所、深圳排交所改革调整,联合粤港澳相关机构共同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排放权交易所;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交易基础设施,发挥广东、深圳碳市场试点优势,逐步放开外汇管制,提高市场结算币种多样性和境外投资者的市场参与率。

在加强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上,应进一步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交易市场机制,力争国家政策支持碳市场国际化先行试点,探索将用能权、排污权等与碳排放权合理换算、有效衔接,争取成为全国绿色低碳市场体系深层次、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

2021年4月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根据证监会批复的广州期货交易所两年品种上市计划,广州期货交易所计划研发16个品种,涉及4大板块,其中一类便是服务绿色发展相关品种,如碳排放权期货、电力期货、工业硅等,这也为广东壮大碳金融产业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围绕探索推动现货、期货两个市场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建议,广东应创新推动碳交易市场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开展合作,搞好“碳、期”联姻,研究基于广东碳配额的碳期货产品,共同打造我国首个试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联动的区域碳市场,探索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型期货品种。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金融主管部门和碳交易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过程,提升市场活跃度。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实习生吴泽钜 编辑:李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