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主黨派建言:廣東應利用廣期所探索“碳期”聯姻,打造新興零碳經濟增長極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黃浩博,實習生吳澤鉅 廣州報道   廣東進入省兩會時間,碳達峯、碳中和成爲衆多代表關注的議題。

2021年10月,國家先後發佈《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提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導向和任務要求。

作爲全國首批低碳試點省份,廣東肩負着在“雙碳”戰略中先行示範的使命。近年來,廣東在貫徹落實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上已取得明顯成績。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廣東省碳排放強度下降22.35%,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2020年,廣東省碳排放強度爲0.57噸/萬元,全國第二低;能耗強度約爲全國平均水平的2/3。

但成績背後亦有不足。廣東在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中仍面臨產業用能結構有待優化、低碳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綠色金融對產業支撐相對滯後等現實問題。

對此,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梳理民主黨派向廣東政協提交的提案後發現,多篇提案聚焦“雙碳”背景下廣東經濟社會綠色轉型,並圍繞碳中和試點示範、碳交易市場高質量發展與製造業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建言獻策。

全力打造新興零碳經濟增長極

民進廣東省委會以集體提案的方式提交了《關於支持我省部分地區和企業率先開展碳中和試點示範的提案》。

該提案指出,碳達峯、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廣東目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中後期,在碳達峯格局已然形成情況下,廣東應趁勢而上,着眼碳中和目標下中遠期經濟佈局,儘早啓動碳中和工作,並以此爲牽引,以調結構爲主線,以科技創新爲主導,爲全省乃至全國碳中和建設探路先行。

該提案認爲,廣東部分地區和企業已具備開展碳中和試點示範的條件。“廣東以約7%的能耗和5%碳排放佔比,支撐了全國約11%的經濟總量,部分地市、行業實現碳達峯或進入平臺期,比如東莞市已實現碳達峯,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含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等細分行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也已達峯。”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韶關市、廣州市(從化區與花都區)、深圳市(龍崗區與前海合作區)、珠海市(橫琴合作區)、中山市(翠亨新區與神灣鎮)、汕頭市(南澳縣)等市區已在去年啓動了碳中和試點相關準備工作,部分已經着手編制試點建設方案。

針對如何有效開展碳中和試點示範,民進廣東省委會建議,第一是完善政策指引鼓勵先行試點示範,加快出臺《廣東省碳中和促進條例》;第二是基於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大的現狀,應探索因地制宜、特色鮮明、技術機制集成的碳中和路徑與低碳發展模式,推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最佳實踐;第三是建立以推廣應用低碳新技術和探索低碳發展新模式爲重點的碳中和試點評審標準;第四是鼓勵創新碳排放管理體系,以碳生產率爲導向,制定中長期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和預算臺賬,建立區域碳排放的總量考覈、強度考覈體系。

綠色發展,產業先行。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在《關於促進我省碳中和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提案》中指出,全球碳中和將重塑全球經濟,一方面新能源和其他綠色產業投資能夠帶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會導致高碳行業資產擱淺、短期經營成本上升和失業。

這也意味着,“雙碳”背景下,廣東產業轉型升級危與機並存。對此,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建議,廣東應搶抓我國和全球碳中和技術和產業機遇,大力發展低碳、零碳和負碳功能的碳中和技術和產業,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興零碳經濟增長極。

具體措施上,廣東首先應加快碳中和技術和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成立廣東“碳中和技術和產業創新中心”;其次要加速鞏固和提升產業集羣整體競爭力,對具有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的行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吸引產業鏈供應商集羣發展,補足產業鏈條短板,對先進前沿技術領域,率先開展商業化試驗和應用,加強培育碳中和新興產業;同時,加大重點行業規模化發展力度,比如加快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建設,以項目帶動產業發展。最後要完善金融支持碳中和技術和產業的政策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與碳排放績效掛鉤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直接支持碳中和技術和產業。

“碳、期”聯姻推進碳交易市場高質量發展

《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依託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步擴大市場覆蓋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完善配額分配管理。

廣東“十四五”規劃也提到,要進一步推動碳普惠試點工作,深化市場機制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深化碳交易試點,積極推動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

如何推進碳交易市場高質量發展對於廣東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關鍵作用。

致公黨廣東省委會所提《關於推進我省碳交易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也聚焦於此,該提案分析認爲,目前廣東碳交易市場仍存在市場割裂、主體單一、金融化程度偏低等問題。

致公黨廣東省委會提到,目前廣東存在省環境權益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下稱“廣碳所”)、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下稱“深圳排交所”)三大碳交易平臺,但碳交易平臺的交易方式、交易規則、分配方式等尚不統一,未形成統一的市場規則,同時交易主體涉及行業、企業覆蓋率不足,這也導致碳市場流動性和有效性不高。此外,企業、金融機構等碳市場的利益相關者也多處在觀望階段,市場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加之碳市場仍以現貨交易爲主,缺乏碳期貨、碳期權等碳金融產品、衍生工具,和碳質押、碳回購等融資業務,導致市場價格機制未能發揮出作用。

對此,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建議,在整合粵港澳大灣區碳交易市場資源方面,廣東應合力推動省內環境權益交易所、廣碳所、深圳排交所改革調整,聯合粵港澳相關機構共同籌建粵港澳大灣區排放權交易所;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交易基礎設施,發揮廣東、深圳碳市場試點優勢,逐步放開外匯管制,提高市場結算幣種多樣性和境外投資者的市場參與率。

在加強碳交易市場的頂層設計上,應進一步健全粵港澳大灣區統一碳交易市場機制,力爭國家政策支持碳市場國際化先行試點,探索將用能權、排污權等與碳排放權合理換算、有效銜接,爭取成爲全國綠色低碳市場體系深層次、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

2021年4月19日,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根據證監會批覆的廣州期貨交易所兩年品種上市計劃,廣州期貨交易所計劃研發16個品種,涉及4大板塊,其中一類便是服務綠色發展相關品種,如碳排放權期貨、電力期貨、工業硅等,這也爲廣東壯大碳金融產業提供新的發展契機。

圍繞探索推動現貨、期貨兩個市場協同發展的實現路徑,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建議,廣東應創新推動碳交易市場與廣州期貨交易所開展合作,搞好“碳、期”聯姻,研究基於廣東碳配額的碳期貨產品,共同打造我國首個試點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聯動的區域碳市場,探索服務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創新型期貨品種。同時,積極爭取國家金融主管部門和碳交易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相關金融機構參與碳交易過程,提升市場活躍度。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黃浩博,實習生吳澤鉅 編輯:李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