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子曄   

  小馬智行宣佈推出自研車規級計算單元方案,搭載英偉達 DRIVE Orin™ (SoC)系統級芯片,正推動下一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車規量產,以加速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規模化部署。

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與芯片廠商英偉達的合作關係進一步深化。

1月20日,小馬智行宣佈推出自研車規級計算單元方案,搭載英偉達 DRIVE Orin™ (SoC)系統級芯片,正推動下一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車規量產,以加速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規模化部署,全新計算單元將於2022年底開始量產。同時,小馬智行發佈了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方案,首批搭載該系統的車型爲豐田 “賽那 SIENNA” Autono-MaaS車輛,將於今年在國內開啓道路測試,2023年上半年投入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的日常運營。

早在2017年,小馬智行與英偉達就建立了合作關係,並首次使用了英偉達DRIVE平臺。2021年5月起,小馬智行開始與英偉達合作研發基於Orin的自動駕駛計算單元,這加速了其硬件研發進程。基於與英偉達的合作,小馬智行推出了具備不同芯片配置的多種計算單元方案,可同時滿足自動駕駛乘用車以及自動駕駛卡車研發的技術要求。

“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從造型設計、零部件研發及選型、軟硬件耦合、安全冗餘及系統裝配生產等方面,均瞄準車規級量產。”小馬智行CEO彭軍表示,新一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繼續沿用多傳感器深度融合的技術路線,首次大規模採用了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總數量達23個,其中自研信號燈識別攝像頭分辨率提升1.5倍。此外,新一代系統擁有多層冗餘,包括完備的軟件、運算平臺以及車輛平臺冗餘系統,在最大程度上平衡場景的覆蓋度以及安全處理機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實現靠邊停車或者安全停車,將安全風險降到最低。

安信國際研究院發佈的一份研報顯示,激光雷達根據技術路徑細分可分爲機械式、混合固態、固態式三種類別;其中機械式發展較早,技術成熟度高;固態式在性能、成本上要優於機械式,但技術上有待突破。未來,固態激光雷達會代替現有的機械式激光雷達,因爲固態激光雷達可以很好的解決機械式激光雷達面臨的物料成本高+量產成本高的問題。

目前,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實現是業界正在努力的方向,其對算力的要求更高。業內認爲,目前硬件已經不是L4等級自動駕駛推廣和普及的瓶頸,但L4級別的自動駕駛產品能否得到推廣和應用取決於成本和法律法規是否支持。德州儀器(TI)中國區汽車業務部總經理蔡徵認爲,符合L4等級的核心芯片不僅自身成本較高,它的輔助供電系統、散熱系統和整個系統成本也在提升,這些成本的不斷提升可能是未來限制L4級別自動駕駛產品市場拓展率的最主要因素。

在彭軍看來,規模化、無人化將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關鍵步驟,行業正在朝着這兩個方向前進。行業供應鏈的快速成熟能夠使成本進一步降低,而傳感器的成本快速降低、穩定性的不斷提升將爲下一代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研發奠定基礎。而相比上一代計算單元,全新一代的算力預計提升至少30%,重量減輕至少30%,成本降低至少30%。

“我們正處在自動駕駛產品在消費級市場獲得廣泛應用的前夜,逐步從測試驗證向產品應用跨越。越來越多的量產車型開始將輔助駕駛技術,傳感器配置作爲傳播賣點;主機廠開始進入Robotaxi賽道;物流公司開始看到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價值,同自動駕駛公司開始達成合作。同時,在實際應用中,L2至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邊界在硬件冗餘和功能定義上一定程度開始模糊。”彭軍表示。

目前,小馬智行自動駕駛測試里程突破了1000萬公里。對於未來五年規劃,彭軍表示將以“虛擬司機”自動駕駛平臺爲核心,繼續聚焦幾大業務,包括自動駕駛出行業務(Robotaxi)、智慧物流業務(Robotruck)以及其他重塑交通的技術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