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拜登執政一週年:內政、外交政績寥寥 中期選舉結果難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施詩 實習記者 李依農上海報道 2021年伊始,史無前例的國會山暴力襲擊事件震驚全球、一場肆虐的新冠疫情奪去近40萬美國人的生命、不斷激化的種族矛盾將社會推至愈發分裂的邊緣……在這樣的“至暗時刻”,拜登於2021年1月20 日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這是我們面臨危機和挑戰的歷史性時刻,團結是前進的道路”,在不久前纔剛剛發生過暴亂事件的國會大廈裏,拜登呼籲着“反對撕裂”,開啓了執政的第一年。

一年後的今天,拜登交出的答卷似乎不盡如人意。對內,席捲全美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邊境移民、種族歧視等社會矛盾仍未顯著緩和;1.9萬億美元的鉅額刺激計劃“美國救助”緩解經濟“燃眉之急”後,推至高點的通脹又使經濟復甦的步伐受阻。

對外, 強調“美國回來了”、“外交回來了”的拜登政府也確實帶領美國重返“盟友圈”,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迴歸世衛組織、召開氣候峯會……將特朗普時期頻頻“退羣”造成的缺席一一彌補。然而,從阿富汗倉促全面撤軍在國際社會激起一片譁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雄心壯志似乎也是決心大於行動。

回顧執政的第一年,拜登在1月1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過去一年充滿挑戰,但也是進步巨大的一年。”

不過,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回首這一年拜登的執政成績,可用“乏善可陳”形容。

內政難有碩果

2021年4月28日,就職100天前夕,拜登首次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從抗擊疫情方面已經做出的一些成績,到提出美國就業計劃與家庭計劃——拜登在演講中闡述了其紓困(疫情)、就業(基建)、家庭(教育)“三步走”的施政優先事項。

然而,在一系列核心經濟議程的立法事項上,除了疫情紓困法案已於2021年3月份在國會得以迅速通過以外,2.3萬億美元的就業基建計劃以及近1.8萬億美元的美國家庭計劃則全都陷入了漫長的拉鋸。基建法案在經歷了漫長的談判、最終總額縮水至1萬億美元后,才於2021年11月中旬得以通過。 至於涵蓋了與氣候變化、美國家庭救助、兒童保育、醫療保險等相關條款的“重建更好”法案,規模降至1.75萬億美元后仍在國會受阻。

呂祥向記者表示,首先,拜登1.75萬億美元法案分5年執行,因此最終效果如何仍難以判斷。其次,基建計劃的資金來源並不清晰,雖然相關法案有提及,但並未詳細描述,國會也沒有就該問題進行討論。“因此,基建計劃即使能部分實施,最後也可能難以實現拉動美國經濟發展的預期。”

從疫情防控來看,拜登一反特朗普執政時期的基調,強調並信任科學。 就職以來,拜登鼓勵口罩佩戴、呼籲疫苗接種、擴大檢測能力。除了疫情紓困法案通過以外,拜登還兌現了其就任總統時承諾的“將在100天內向美國大衆提供1億劑新冠疫苗”並翻倍達成。此外,確保大部分K-8學校安全重開的承諾也得到兌現。與此同時,雖然最高法院駁回了拜登要求大型企業強制其員工接種疫苗並於每週進行檢測的提議,但許多公司也制定了相關的要求。

在1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拜登強調了其政府在應對疫情上做出的成果。拜登指出,在政策的推進下,近70%的成年人已經完成新冠疫苗的接種;此外,政府將爲美國大衆提供10億次家庭檢測。拜登在演講中說道:“ 我們今天與一年前有很大不同,儘管仍然存在問題,但我們不會回到封鎖、不會關閉學校。我不會放棄。一些人也許會稱現在的情形爲‘新常態’,但我稱之爲工作尚未完成,一切會變得更好。”

但從數據上來看,拜登的一系列政策似乎收效甚微。呂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拜登執政以來因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數實則比特朗普時期還要高出5萬,達到45萬。

同樣在演講中提到的、美國所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則是在經濟方面。拜登指出,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就是物價的飆升。對此,拜登表示“應對價格高企最好的辦法,是一個更有效率、持續發展的經濟。”

拜登繼而強調了其執政期間美國在經濟方面的強勁表現: 新增就業崗位達到創紀錄的640萬個、各行各業薪資上漲、失業率於去年12月降至3.9%等。

呂祥則對記者指出,美國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表面看來失業率得到了極大的降低,但事實上,這是勞動力直接損失造成的假象。他說:“從去年底的美國官方統計數字來看,在當時81萬的死亡人數中,18至29歲的羣體佔25%,也就是21萬青壯年死於新冠。這對一個成熟的勞動市場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

呂祥還指出,拜登繼承了特朗普政府後期“無上限”的量寬政策,帶動了股市的超級繁榮,或對未來造成巨大影響。另一個就是通脹問題。他表示,通脹現在已經是老百姓在生活中可以“真切感覺到的一種難以承受的痛苦”。 

外交建樹有限

早在競選期間,拜登就強調“外交應該是美國權力手段的首要工具”。他曾表示,當選後將把外交交給專業的人士,重新恢復美國遭特朗普破壞的外交信譽,重建國際社會對美國領導力的信心。縱觀拜登此前的參議員生涯,他在外交領域也算是經驗頗豐。

在這樣的背景下,拜登開啓了希望在外交領域上有所建樹的執政生涯。重返《巴黎協定》、 阿富汗撤軍、試圖修復歐美關係等一系列看似大刀闊斧的外交轉向,實際上卻沒有多少顯著的進展。

首先是在氣候變化方面。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簽署了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的行政命令,與特朗普時代在環境方面的主張劃清界限。但這僅是美國迴歸國際氣候治理大羣的第一步。呂祥指出,應對氣候變化一直是民主黨所主張的關鍵政策。在兩黨博弈中,代表了不同利益集團不同的主張。而在民主黨內部,也存在一定分歧。

呂祥舉例稱,比如美國最重要的煤炭產區,西弗吉尼亞州的民主黨參議院,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完全與共和黨站在同一邊。因此,他認爲,“美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能走多遠,歸根結底,是美國主要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

拜登執政首年的一個主要外交決策,就是選擇在美國遭遇“9·11”恐襲20週年這一特殊時間點結束阿富汗戰爭。然而,這場戰爭的結局對美國而言並不完美。“9.11”事件二十週年前夕,耗時20年的阿富汗戰爭以塔利班入主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美方人員倉皇撤離而告終。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此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失去的更多,因爲無論是在阻止塔利班當政,還是在反恐和掌控阿富汗方面,美國都遭受了失敗。從經濟和國際影響層面而言,美國也都承受了巨大損失。

此外,拜登還通過出訪歐洲等一系列外交手段來修復在特朗普時期遭到破壞的美歐關係。

“在這個美國內憂爲主的時代,(拜登)去國外試圖尋找外交突破,實際上在美國民衆看來是不務正業的。當下的美國內政對外交沒有需求,因而在這個情況下,拜登在外交上想得分是非常難的,”呂祥稱,“如果仔細回看美國民調的走勢,可以看到拜登民調開始下滑的時間是2021年6月,也就是他訪問歐洲之際。”

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於1月16日公佈的一項民調顯示,僅23%的受訪人員對拜登的執政表示滿意,其餘的受訪者則爲“沮喪”、 “失望”、“焦慮”等不同程度的不滿。

在中期選舉即將來臨之際,拜登和民主黨的執政前景備受關注。呂祥指出,拜登的支持率從執政初期高達正25%的淨支持率,到如今的負10%左右,淨支持率下跌近30%, 這是在包括特朗普在內的所有歷屆總統中從未出現過的局面,對拜登而言,情況已經“非常艱難”。

根據RealClearPolitics網站的數據,截至1月19日,拜登的支持率爲40.9%。相較一年前下降了15.1%。

但是呂祥強調,這不代表共和黨將在中期選舉中獲勝,也不代表美國人民不支持民主黨就支持共和黨。“很可能會出現一個低投票率的情況,中期選舉結果目前仍難以預測。”

拜登也在發佈會上透露,他會繼續搭檔副總統哈里斯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

(作者:施詩,實習生李依農 編輯:和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