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解“急難愁盼”,專挑“疑難雜症”,遼寧省丹東市人社局政務服務大廳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火了。

  元旦過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深入丹東,探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是如何辦成事的。

  翻開接待服務大廳記錄本,通過上面的聯繫信息,記者對在這個窗口反映過問題的部分羣衆進行了回訪。聽他們“奇奇怪怪”的故事,記者在分享他們辦成事喜悅的同時,也感覺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在百姓心中的分量。

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看“辦不成”的事怎樣辦成

  2021年8月13日,“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員接待來訪羣衆。受訪者供圖

  如何辦成事?

  去年7月初,遼寧錦州的楊麗來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她稱自己從未到過丹東,卻查到這裏有她的養老保險賬號,要求社保中心予以處理。

  經查詢發現,原來丹東市也有一名“楊麗”,她從2017年開始繳納社保。她與錦州楊麗同年同月生,並在遼寧省本溪市同一學校上過學。因學校將丹東楊麗身份證號碼登記錯誤,導致丹東楊麗後來一直使用錦州楊麗的身份證號。後來丹東楊麗發現錯誤,到公安部門做了號碼變更,但未到社保部門變更,導致社保系統內兩人信息完全一致。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通過查閱檔案逐項覈實比對等方式,將其信息覈對完畢,並進行了更正,在幫助錦州楊麗變更信息的同時,還爲丹東楊麗找回了20年的工齡。

  記者採訪發現,羣衆通過“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最終辦成的事,無一例外,均是此前在正常窗口難辦理的“疑難雜症”。

  2019年,楊衛羣想辦理從外省到丹東的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業務,需要外省將參保繳費數據通過跨省轉移平臺,推送到丹東市社保中心,由於外省始終沒有提供準確資料,兩年未辦理成功。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員主動與外省社保部門聯繫,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經過三天不間斷溝通,外省社保系統最終修正數據,丹東社保中心第一時間爲他辦理了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業務。兩天後,楊衛羣專門來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當面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一年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收到了當地羣衆的廣泛好評。“還有兩年就退休了,但還沒有社保,兩三年前去社保局跑斷了腿,找了熟人也沒跑出個結果。今天又去了社保局,真是沒想到工作人員像親人一樣帶着俺挨個窗戶查,忙活了大半天終於查到了,還給俺賠了禮、道了歉、補了卡,可以正常退休,有退休金了。開心。”這是2021年7月1日,丹東市民張先生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辦成事”後發的朋友圈。

  二十多年前,丹東一批國有企業轉制,有大批買斷工齡職工,張先生就是其中一員。當時,他所在企業在移交檔案過程中,不僅把他的名字寫錯了,其他信息也填報不全。幾年前,張先生想到自己快退休,就到社保中心辦理養老保險手續,在常規窗口辦理時,發現查不到他的個人參保信息。這幾年,他一直找熟人、託關係在找他的社保關係。去年6月,張先生找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反覆強調自己是國有企業買斷職工,曾經參加過社保。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立即調度就業中心檔案代理部、社保中心養老保險參保部等部門負責同志,召開協調會議,根據張先生提供的原單位有關信息和他本人信息,逐一排查,逐項比對,確認是原企業在張先生買斷時,把張先生的名字寫錯了,其他信息也填寫不全。

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看“辦不成”的事怎樣辦成

  2022年1月5日,丹東市人社局工作人員爲呂福盛送去新洗衣機。受訪者供圖

  因何而立?

  在丹東市人社局政務服務大廳三樓,記者遇到了市民呂靜爽,她講述的故事同樣令人難忘。

  2021年初,呂靜爽來到這個窗口。她既不是爲自己跑社保,也不是爲家人辦事,而是利用休息時間幫鄰居呂福盛反映問題。

  今年63歲的集體企業職工呂福盛因患脊柱側彎、腦梗等疾病,病休在家20餘年。近幾年,呂福盛病情加重,基本喪失自理能力,與87歲老母親相依爲命,生活十分艱難。2018年2月,因原單位早已破產,個人檔案無從查找,到了退休年齡的呂福盛,退休手續遲遲辦不下來,母子二人心急如焚。

  丹東人社局工作人員瞭解到情況後,主動上門與本人瞭解詳細情況,走訪呂福盛原單位同事,深入原單位所屬的街道、社區和檔案部門廣泛查找,最終從街道的資料庫中找到檔案,但檔案中的個人信息嚴重缺失,經多方查證覈實比對,爲呂福盛補齊手續,呂福盛現在每月可領取退休金1783元。

  記者在大廳蹲點發現,與正常窗口相比,來到這個特殊窗口反映問題的羣衆並不是很多。丹東市人社局行政審批科科長關麗萍說,設置這個特殊窗口主要是要將歷史遺留問題、應該辦但有政策瓶頸的個案,規範程序特事特辦,將應該辦但有政策瓶頸的共性問題創新機制解決。讓羣衆辦事不撲空、有地兒找、有人幫。

  丹東“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背後有很多機制創新作支撐。2020年11月,丹東市“人社服務快辦行動”系統全面上線,在此基礎上,丹東人社局又創新提出了1個平臺、4個系統、5個模塊的服務模式,並推出了“自助辦、網上辦、一窗辦、掌上辦、就近辦、上門辦”,讓信息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這些都爲“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設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初衷除了幫助百姓切實解決一些疑難問題外,還要通過這個窗口倒逼正常窗口,如果‘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發現正常窗口能辦卻沒有辦,我們要進行追責。”丹東市人社局局長盧學坤介紹說,目前,丹東市人社局政務服務大廳依託全景式數據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統計平臺內所有業務流,還特別設置提醒功能,對在距離辦結時限不足30%的亮黃燈提示,對超期未完成的業務亮紅燈警示。

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看“辦不成”的事怎樣辦成

  2021年3月24日,一名辦事羣衆向記者展示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得到的答覆。新華社記者白湧泉攝

  窗口“從小到大”

  2021年,丹東人社局政務服務大廳“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獲評人社部“全國人社系統優質服務窗口”;集體榮獲2021年度遼寧“最美人物”稱號,2022年遼視春晚將其故事搬上舞臺;丹東市委市政府以此爲榜樣在全市36個市直機關及單位均設立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

  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丹東人社局還將“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故事編排成情景式黨課搬上舞臺,讓傳統的課堂變成生動的現場,讓黨史學習教育與“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爲民服務精神相融合,更加入耳入腦入心。

  “謝謝你們,你們爲我解決了大問題!”拉着“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員的手,今年76歲的丹東市民高延玲說。

  這是1月7日,丹東市人社局情景式黨課《窗口》中的一幕。

  高延玲是在丹東長期居住的外省退休職工。二十多年來,她一直由外省社保部門發放退休工資,但每一年都需要辦理異地生存認證。2021年,由於外省社保經辦機構更換了養老生存認證表格,沒有註明具體辦理地址、電話等信息,老人在丹東進行生存認證後聯繫不上外省社保部門,被停發了養老金。老人多次跟外省溝通無效後,就來到丹東市人社局政務服務大廳。在電梯裏,老人越想越難受,忍不住哭起來,辦事人員把她帶到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詳細瞭解老人的訴求以後,工作人員不到一個小時就幫助老人完成了異地認證手續,爲老人發放了養老金。

  30分鐘的情景式黨課,其中穿插了數個打動人的小故事,引發了陣陣掌聲。這些來自工作中的真人真事觸動了人社系統的幹部和職工,有的人時不時偷偷抹淚。

  “之所以把‘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故事編排成情景黨課,就是要進一步教育引導全市人社系統每名黨員幹部職工,堅決踐行‘窗口是我,我是窗口’服務承諾,守護好、愛護好、落實好‘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真正通過便民服務‘小窗口’,踐行初心使命‘大情懷’。”盧學坤說。

  記者調查瞭解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火了之後,爲了將窗口服務羣衆的理念走深走實,丹東人社局還將這個經驗做法延伸至各縣(市)區人社局及其所屬事業單位,讓“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隨處可見。

  丹東鳳城市王先生是一名退役軍人,身份證出生日期爲1961年7月。2021年7月,他到鳳城市社保中心辦理退休手續時發現,他的個人檔案記錄的出生日期爲1960年6月,與身份證上出生日期不符,按照“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爲準”的政策規定,2020年6月他就應當辦理退休手續,這時辦理已經晚領了一年的退休金。聽到這個消息後,王先生頓時心急如焚,當場就急得直跺腳,要求爲他補發之前應得的退休待遇。

  2021年8月,他聽說鳳城市人社局設立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就來反映問題。窗口詳細瞭解情況,覈實他的檔案信息,當天就會同鳳城市社保中心、鳳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共同研究解決辦法,在綜合考慮退役軍人檔案管理和2020年疫情期間可延期辦理等規定,確定按照王先生檔案記錄的出生日期辦理退休,補發2020年7月至今的退休待遇,一次性爲他補發了2.8萬元。當王先生收到補發的養老金後,他激動不已。

  過去的一年中,丹東市人社局將“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從一個“小窗口”,擴大到全省人社系統、全市直各部門的“大窗口”,用實實在在的工作給百姓送上溫暖。(記者於力、白湧泉)

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看“辦不成”的事怎樣辦成

  2021年8月13日,一名辦事羣衆正在丹東人社局政務服務大廳“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諮詢。受訪者供圖

原標題: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看“辦不成”的事怎樣辦成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