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果殼

1月18日,北京朝陽區發現一例新冠無症狀感染者。

這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例,但當流調記錄公佈後,人們忍不住關注這位“流調中最辛苦的中國人”。流調記錄顯示,他在北京20多個不同的地點做體力工作,經常工作到凌晨。

爲什麼嶽某如此拼命地幹活?

在隨後接受採訪時,嶽某表示,自己家庭條件“比較一般”,父母患病,妻子收入微薄,兩人還有一個六年級的小兒子。爲了賺錢,他獨自離鄉十幾年,現在在北京打工,尋找失蹤的大兒子。

離鄉背井、選擇更長的工作時間、做着更苦更累的工作——“最辛苦流調”的產生也許並非偶然。嶽某的困境有醫療、養老、育兒負擔的原因,也有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外出務工壓力,大兒子在務工時失蹤更讓這一切雪上加霜。在以上這些方面,弱勢羣體還需要更多的社會支持。但研究還指出,性別比失衡也可能是嶽某困境背後一個深層原因。

一個新研究顯示,性別比失衡問題可能加劇了男孩父母的負擔。在年輕女性缺失更嚴重的地區,家中有適婚年齡兒子的中年父母會工作更辛苦,同時承受着更高的事故發生率,在工作場所死亡的概率也更高。

性別失衡,父母離鄉

此前,有一篇論文分析了2016年中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CMDS)呈現的數據,結果顯示,家中有18歲以下的男孩,會顯著激勵家中的父親工作更長時間。

家中有男孩的父親比家中沒有男孩的父親每週大概多工作0.68~1.14小時,能多創造1.41%~2.14%的GDP。這個研究還顯示,家有男孩使得父親工作時間延長最多的地區,就是京津冀地區,可能源於這個地區是重工業密集區,對男性勞動力的需求更大,父代對子女性別的偏好也更強。

2021年4月,復旦大學的研究者譚之博,哥倫比亞大學的魏尚進,和北京大學的張曉波發表在《發展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上的一篇論文則指出了這背後可能的原因:由於男女出生比例失衡,新娘“供不應求”,許多兒子處在適婚年齡的父母不得不加倍工作多賺錢給兒子娶媳婦。

爲了讓兒子在婚姻市場上更有競爭力,中年父母們不惜尋找離家更遠、收入更高、風險也更高的工作。而家中有適齡未婚女兒的父母則沒有呈現出這個傾向。

由於男性的死亡率略高於女性,正常的出生性別比約爲103-107(即在女性爲100人的情況下,有103-107位男性),這種自然產生的出生性別比可以在達到生育年齡時男女比例大致爲1:1。而在嶽某老家河南,2010年的出生性別比是128左右,2015年是114左右,在嶽某目前居住的山東,2010年的出生性別比在119左右,2020年則是112左右。

這兩個省份偏高的出生性別比,已經持續了多年。對於這些地方的男孩父母來說,爲了不讓兒子“非自願單身”,生活的壓力非常大。

新論文的作者之一魏尚進2011年的另一個研究發現,有未婚兒子的父母,會大幅提高儲蓄率,以增強兒子在婚姻市場上的相對競爭力。

浙江大學研究者於2021年發表的另一篇論文同樣顯示,家中有兒子的農民工更可能選擇外地務工。當子女處於婚配階段時,生養兒子將顯著提高農民工外地務工的可能性,在樣本中,有兒子的農民工外地務工的均值爲0.141,無兒子的則爲0.117。

而當子女成立家庭,生活趨於穩定之後,父母是否外地務工的差距不再顯著。

新聞背後,受傷的父母

性別比例失衡對於父母而言不僅是沉重的負擔,也可能是致命的壓力。

像嶽某一樣,育有兒子的中年父母中的很多人在採礦業、建築行業從事有潛在危險的工作,包括與危險材料接觸、承受極熱極寒的工作環境等。

嶽某在北京搬運建築材料、建築垃圾,在零工微信羣裏找工作,這些工作大多是日結小時工,面對面付款之後,僱傭關係也隨之結束。沒有勞動保險,也沒有工資保障。

這一點在譚之博、魏尚進和張曉波的論文裏也得到了數據的證實。

在年輕女性嚴重缺少的地區,意外傷害和因工死亡的數量明顯更高,在受害者中,有適婚兒子的父母佔比特別高。統計數據顯示,子女性別比達到118.9時(即每100位女性對應約119位男性),地區工作中的平均意外死亡率爲10.55,子女性別比較低時(101.18),地區工作中的平均意外死亡率爲6.54,顯著低於高性別比地區。

研究者分析,意外死亡增加,一方面是父母爲了掙更多的錢而不惜從事條件更差、更危險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當僱主觀察到這種求職內卷之後,僱主可選擇餘地更大了,於是僱主對生產安全的投資減少,讓整個工作環境生產的安全性下降,進一步導致因工緻殘、死亡的概率上升。

一方面,在男女性別比偏高的地區,用工單位設立和勞動安全相關的專門委員會的比例明顯較低,另一方面,僱主提供工傷保險的概率也明顯偏低

這種影響甚至直接反映在了死亡率數據上,第一批獨生子女成長起來之後,在 2003 年至 2013 年的十年間,我國41至60歲男性的死亡率增加了12%。 

這位“流調中最辛苦的中國人”,是無數位在困境中咬牙撐起家庭的父親縮影。要改善這些勞動者的境況,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正在改善的出生性別比,也會爲減輕未來的家庭負擔,做出一些貢獻。歸根結底,平衡的性別比,會讓每個性別、每個人受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