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北京冬奧會召開在即,奧運火種如何安全抵達北京?這離不開一支“火種護衛隊”。

在護衛隊裏,有上海石化儀控中心首席技師富小青、先進材料創新研究院戰略合作部副經理胡曉。他倆的使命,就是保障奧運火種穿越7600多公里,安全回到北京。

“公司下達這項任務,我感到無比光榮,但沒想到有這麼多挑戰在等着我。”富小青說,2021年9月上旬,他和胡曉就去北京和廣東培訓,學習火炬內外殼、燃料瓶系統的組裝和拆卸,以及儀式火種臺的使用。10月中旬,二人前往希臘,開展火炬保障工作。

整個火炬點燃和運送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點燃儀式上第一棒的安全性。第一棒火炬從赫拉神廟的採火器中取得火種,根據航空貨運規定,火炬燃料屬於危險品,火炬運輸至雅典,火炬內燃料是平時的三分之二,儲備十分有限。

“以往出現火炬無法點燃的情況有不到5%的概率。爲了達到0%,我們不斷試驗。”富小青說。

2021年10月18日上午,火種採集儀式於奧林匹亞舉行。“我工作33年,經歷了很多大風大浪,這次的壓力真的太大了。”富小青說。

10月19日,火種交接儀式於雅典帕納辛奈科體育場舉行。

“那天的風特別大,把火苗吹成了90度。”富小青說,“我們都提心吊膽,時刻盯着火炬,生怕出現問題。”

兩人不僅要負責火種順利交接,還要負責規定範圍內突發事件的輔助安保工作,一路護送火種登上飛機。

按照要求,火種在運回中國的途中不能熄滅,因此,回程的飛機上,富小青和胡曉也輪流值守,密切關注火種。直到10月20日上午火種安全運回北京,護送火種的任務才告圓滿完成。

11月23日,北京冬奧組委向上海石化發來感謝信,感謝富小青、胡曉勇於擔當、盡職盡責,克服重重困難,體現了高度的敬業精神和高尚的奉獻情懷,爲火種採集和交接工作圓滿完成作出了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