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G雲轉播助力冬奧測試賽,實現“千人千面”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在賽事現場看不到轉播車和製作人員,製作信號卻能夠在各大媒體平臺進行發佈直播。記者今天獲悉,作爲科技冬奧三大重點佈局產業之一,雲轉播將重資產、高門檻的傳統轉播“輕量化”,實現了轉播設備雲端化和人員服務遠程化。

國際雲轉播科技公司自研了超高清雲轉播平臺及5G雲轉播揹包,提供音頻、視頻、通話、同步等功能,能夠爲大型賽事的轉播提供專業的服務,爲觀衆提供個性化的內容推送,實現“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

5G轉播揹包“替代”傳統轉播車

“傳統轉播以現場製作爲主,需要龐大的製作團隊。”北京國際雲轉播科技有限公司CTO張鵬洲說,4K轉播車價格更是高達8000萬,只有少數機構有能力使用。因此傳統轉播面臨設備成本高、人員投入大等問題。

作爲科技冬奧三大重點佈局產業之一,雲轉播將重資產、高門檻的傳統轉播“輕量雲化”,實現了轉播設備雲端化和人員服務遠程化。

張鵬洲具體解釋說,雲轉播把轉播車的功能搬到雲端,現場信號可以通過5G揹包,利用5G網絡傳輸到雲轉播平臺,只需要筆記本電腦等輕量級設備,就可以實現多路信號的雲上導播切換。

“5G揹包相對輕便靈活,雲轉播可以實現隨處播,比如轉播車難以行駛的高山大川等不再成爲播出壁壘,只要網絡到就可以進行直播。”

記者在雲轉播科技公司的首鋼辦公區看到,攝像師扛着攝像機,胸前揹着一個書包大小的黑盒子。“這是公司研發的5G揹包,已經在冬奧測試賽和其他項目中廣泛使用了。”公司工作人員劉秀說,揹包重930克,自帶電源可供電4個小時,外接電源可供揹包使用6個小時。10個小時足以支撐大型戶外直播。揹包設有耳機孔,現場攝像師或者主持人可以與導播臺實時溝通,以便調整機位。

“爲了適應冬奧測試賽的戶外寒冷環境,我們首次使用了石墨烯的內膽包”。她說,打開充電寶開關,石墨烯可以持續爲5G揹包產熱保溫,瞬間提升使用溫度20-30攝氏度,所以在極其寒冷的環境中,5G揹包也可以正常使用。

導播人員可以在任意地點完成信號製作

通過5G揹包傳到雲端的前端信號如何處理?記者看到,一位工作人員正在通過筆記本電腦進行轉播。12路攝像機的信號畫面呈現在屏幕上,他可以任意用鍵盤完成導播切換。

“除現場攝像設備以外,所有導切製作均在雲端完成。無需大的導播切換臺,工作人員在咖啡店、家裏或者任何地方,都可以用筆記本電腦連入雲端完成信號製作。”據工作人員介紹,雲轉播系統前端不僅支持專業廣播級攝像機的信號採集,還支持手機、非專業攝像設備等。

記者瞭解到,“相約北京”系列測試賽中,就多次使用雲轉播及相關衍生服務。在五棵松體育館、首都體育館、國家體育館、國家速滑館和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雲轉播和基於雲轉播技術的遠程無人混合採訪、遠程新聞發佈系統得到應用,成功完成冰球、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跳臺滑雪等多場賽事和相關活動的轉播服務。雲轉播平臺實現了49場、4020分鐘比賽的轉播,服務了26場無人混合採訪、7場遠程新聞發佈會。

整個測試賽的“雲上製作中心”位於雲轉播科技公司的首鋼辦公區,一臺筆記本、一個屏幕就完成了“雲上製作中心”的搭建,通過5G揹包傳來的前端信號,導播人員在辦公區完成多畫面的導切、音頻及字幕的製作,最後將信號分發到多個媒體進行直播。

觀衆實現多維視角觀看

據張鵬洲介紹,雲轉播可以實現“多版製作”,即同樣的前端信號,不同的團隊可以實時在線製作出不同的版本,滿足新媒體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千人千面”。“比如一場演唱會,不同觀衆喜歡不同的歌手和明星,導播就可以根據觀衆喜好,爲他們提供不同的鏡頭。”另外,雲上導播臺可以實現異地協同,讓分散在不同地點的工種隨時接入同時製作。

觀衆也可以通過“雲轉播”實現多維視角觀看。以往觀衆看電視,通常只能看到一路轉播信號,如今可以把多路攝像機信號同時傳輸給觀衆,觀衆可以選擇不同機位的視頻進行觀看。

“雲轉播”還應用到遠程無人混合採訪中。比如受訪運動員在賽場,新聞記者在另一地點,“雲轉播”可以實現將二人“合體”在一個畫面中,使雙方順暢地進行採訪。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冬奧專班負責人楊鵬宇介紹,雲轉播技術方案已在測試賽中多次驗證,冬奧賽時將爲OBS製作“子彈時間”,並提供部分視頻服務應用。

科技冬奧成果在後奧運時代也將得到廣泛應用。張鵬洲說,未來雲直播將在教育、文旅、傳媒等領域應用,比如進行景區慢直播、雲課堂直播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