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20日報道,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外交官曾向立陶宛官員建議,更改所謂“臺灣代表處”名稱,以此緩和中立之間的緊張關係。

報道稱,這場外交風波讓華盛頓感到頭疼,它希望幫助臺灣加強所謂的“國際存在”,但又不想挑戰一箇中國原則。

《金融時報》的報道同時提到,白宮並不承認美國官員向立陶宛建議改名的說法。一位熟悉內幕的人士說,其中的阻礙是,臺當局不希望改名,立陶宛內部也有一個強勢派別不希望改名。

報道稱,一名臺當局官員稱,一些立陶宛和歐盟官員曾考慮更名以“安撫”中國,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這不會解決問題。

連日來,包括立陶宛總統在內的多名立高層意識到操弄涉臺議題引發的嚴重後果,承認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錯誤的,不少政客呼籲爲“代表處”更名。

立陶宛議會副議長、反對黨勞動黨議員安德柳斯·馬祖羅尼斯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需要尋找方法改變代表處的名稱。這是最容易實現的方案。”“這個名稱對立陶宛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立陶宛議會最大反對黨“綠黨和農民聯盟”發表聲明,要求現政府立即改正錯誤,更改“臺灣代表處”名稱,否則將在議會發起動議。

立陶宛影子內閣也發表聲明稱,希望立中關係正常化,表示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立政府糾正錯誤,將“臺灣駐立代表處”改名爲“臺北代表處”。

根據立陶宛外交部近日委託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近2/3的立陶宛受訪民衆不支持該國目前的對華政策,僅13%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對華強硬政策。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LRT)20日報道,中立之間的緊張關係正在損害立陶宛的科技產業,如果情況得不到好轉,一些企業可能會向外轉移。

立陶宛激光產業公司Brolis Group的聯合創始人維茲巴拉斯19日表示,“從技術層面上講,我們已經被這種所謂的‘基於價值’的(外交)政策犧牲了。”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表示,中立關係出現問題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立陶宛政府背信棄義,罔顧中立關係大局,罔顧立陶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到國內外普遍質疑和反對。我們敦促立政府糾正錯誤,不要充當“臺獨”和反華勢力的棋子,作出符合自身利益和國際關係準則的選擇,回到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上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