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近一個月以來,貨幣政策寬鬆預期繼續上升,央行降準、降息逐一落地。如此流動性環境,被看作利好A股的徵兆。但2022年1月17日央行宣佈降息後,市場整體表現不及預期。

截至2022年1月19日收盤,A股三大股指悉數下跌,創業板指大跌2.17%。1月20日,A股早盤經歷了小幅反彈,但下午收盤前三大股指集體翻綠;當日兩市收跌的個股超過3800家,上漲個股不足800家。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22年,市場風險偏好有所下降,A股持續震盪,市場風格悄然轉變:新能源等高估值板塊受到壓制,而疫情受損、低估值穩增長板塊轉而獲得資金青睞。不過,短期調整並未影響機構投資者對後市的信心。

長城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向威達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穩增長格局趨於明朗,投資者信心將會逐步企穩回升,對當前的市場震盪不必過於悲觀。

華夏基金相關人士預計,2022年A股仍將以震盪爲主。“當下是2022全年成長景氣方向的配置窗口,應該加大配置力度。”

穩增長政策發力

2022年1月17日,央行公告稱,將開展7000億元MLF操作和10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分別降至2.85%、2.10%。

2022年1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2021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態:當前重點目標是“穩”,政策的要求是發力。一是充足發力,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二是精準發力,要致廣大而盡精微,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三是靠前發力,一年之計在於春,要抓緊做事,前瞻操作。

不過,2022年1月19日,A股並未出現市場期待的全線大漲,以新能源爲代表的成長風格板塊領跌市場,醫藥板塊受集採力度超預期影響,全線下挫;而穩增長相關的新舊基建及金融地產、TMT板塊漲幅居前。

對此,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婧分析,這主要是因爲國內外利好利空因素對峙所致,一方面,國內寬貨幣信號空前強烈;另一方面,2022年1月18日晚間美債利率快速上行,引發美股暴跌,納指下跌2.6%,壓制了風險偏好。

實際上,從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A股已經連續震盪調整5周有餘。向威達認爲,核心原因可能在於市場對穩增長的信心不足。一方面,在房地產、出口以及疫情多重影響下,2022年中國經濟確實面臨較大壓力。另一方面,由於2022年是政治大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2022年下半年召開),穩增長相關政策的節奏或會與市場預期有階段性背離,引發市場的震盪和投資者的減倉觀望。不過,他也強調,2022年穩增長已經上升到政治高度,中央對經濟增速的要求很可能大大超出當前市場預期。

對於最近一段時間的市場震盪,華夏基金有關人士談道,“一般而言,年底行情具有預期切換和數據空窗兩個特點。預期切換體現爲市場的盈利與估值展望,向新的一年切換;而數據空窗反映的是在三季報披露至次年一季報之間較長的業績空窗期帶來的預期脫錨。這使得年末至春節前行情往往指示意義較差。”

貨幣寬鬆或將延續

部分機構預期,接下來一段時間,貨幣寬鬆政策或將延續。山西證券策略分析師麻文宇撰文指出,央行近期已頻繁釋放信號,強化市場的寬鬆預期,後續寬鬆政策工具大概率仍將接連落地,以對沖信貸疲弱、增長動力不足等壓力,同時,將使A股市場流動性環境基本向好。與此同時,“靠前發力,前瞻操作”驗證一季度寬鬆力度整體較強,2022年將呈現前松後穩趨勢,一方面需要對於上半年的政策經濟環境抱有一定信心;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寬鬆政策的精準投放及結構性傾斜仍將是核心方向,不可盲目樂觀。

麻文宇強調,當前資產價格已部分兌現寬鬆預期,A股市場對於後續寬鬆政策落地的反應或相對“平靜”,市場“結構牛”趨勢不改。

金元順安基金公司投資總監閔杭則分析,受房地產投資下滑和消費疲軟拖累,自2021年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逐步顯現,2022年,經濟繼續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增長是政策重點,降息降準“小步多次”可期。隨着政策發力,受到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多增影響,2021年12月,社融數據初步企穩,預計在寬鬆政策的推動下,社融在2022年一季度企穩,社融增速一般領先經濟1~2個季度,隨着穩增長政策的實施,經濟有望在三季度企穩。

不過,也有機構判斷,“短期之內再次降息概率不大”,開源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陳曦在研報中指出,如果一季度經濟能夠見到起色,則2022年1月降息將成爲“一次性降息”,而非降息週期開啓;應當堅持貨幣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避免市場波動以及市場預期的大起大落。

泰達宏利基金研究總監張勳也表示,2022年國內外宏觀環境比2021年要複雜,2021年的大部分時間,國內外的宏觀經濟和政策方向相對確定和穩定,但2022年國內外經濟和金融週期背離的情況下,貨幣政策、經濟走向都存在較大的變數,不確定性很大。因此,需要“邊走邊看,應對大於預判。”

配置防禦性、穩增長板塊

貨幣寬鬆背景下,2022年,資本市場也展現出種種變化。A股方面,王婧指出,短期看,穩經濟的方向更受益於政策,數字經濟、基建地產仍是這段時間的主旋律,而且這些板塊的估值在過去三年結構牛市中並沒有抬升,反而在壓縮。2021年市場分化格局正在收斂,而風格的再平衡仍會保持一段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11月特別是中央提出穩增長以來,新能源車、光伏、風電、儲能、醫藥外包、軍工等未來幾年的景氣行業發生明顯回調,但基本面未發生太大的變化。究其原因,泰達宏利投資部總經理王鵬指出,“大概率是存量資金博弈帶來的波動,在一季度業績真空期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市場選擇參與位置低、有反轉邏輯的行業和個股,但這種風格大概率在即將到來的季報期會經歷大考。”

王鵬強調,景氣行業從來沒有簡單因爲估值高而帶來股價趨勢性崩塌,決定股價的核心是基本面數據的變化。

閔杭分析,2022年上半年,受到經濟下行影響,企業利潤下滑,而且二季度有可能受到美國加息的外圍擾動,市場承受一定壓力,可能不具備趨勢性上漲的條件,大概率是業績下行疊加政策邊際寬鬆組合下的結構性行情。下半年隨着經濟企穩,市場風險偏好修復,A股有可能迎來一波趨勢性上漲行情。

總體上,各大機構仍然對A股的中長期表現持有信心。“當前A股的估值水平不算高,全部A股市盈率中位數在36.5倍左右(數據來源於萬德),低於2000年以來的歷史中樞水平,中國的經濟增速下降,但仍具有全球比較優勢,外資持續流入,且在房地產調控背景下,國內資金從樓市搬家進入股市的趨勢持續進行,我們看好A股市場長期走勢。”閔杭表示。

談及具體的行業配置,閔杭分析,2022年上半年可關注兩個方面,一是防禦性板塊,如必選消費的食品飲料、醫藥和農林牧漁等;低估值的銀行。二是受益於穩增長的板塊,如基建產業鏈的城市管網、消防、裝修材料等,新能源基建的光伏、風電、氫能和儲能等。同時,下半年可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景氣度高的戰略新興產業,圍繞“製造強國、科技創新”佈局符合產業發展大趨勢的5G創新應用、半導體、軍工等,以“雙碳”爲代表的綠色能源革命,如新能源車、光伏、風電等;二是受益於經濟企穩的可選消費,如汽車、家電、紡織服裝等;三是受益於股市上漲且彈性好的券商股。

在上述華夏基金有關人士看來,當下是2022全年成長景氣方向的配置窗口,應該加大配置力度,看好新能源、軍工、計算機等。與此同時,考慮到景氣結構-估值秩序的拐點需要到二季度,當下仍可篩選一些潛在的反轉方向,基於前一年不大幅下滑,當年增速100%以上的篩選標準,看好農業中的養殖、飼料作爲反轉資產配置。

至於債券市場,陳曦在上述研報中分析,目前債市調整風險在上升。雖然目前幾乎所有因素都利多債市,特別是在“寬貨幣之後、寬信用+寬財政之前”的階段,但這種階段不可持續。按照央行迫切程度推斷,政策層對於穩增長的要求很高,其他穩增長政策都將加碼,而這些(因素)均利空債市。

他強調,當前支撐債市的唯一邏輯是資產荒,但從預期差的角度,以及政策利率+利差的角度,已經無法再看多債市,需提示債市調整風險。

不過,信用債市場或許存在一定機會。泰達宏利基金經理李宇璐認爲,由於利率債已經壓縮至歷史極值階段,展望2022年,信用債的投資價值凸顯,且大概率跑贏利率債。原因在於,2021年信用債供給規模收縮,信用債的淨融資規模下降近2萬億元,除迴歸常態影響外,在永煤事件帶來的過剩產能債券融資減少,房企和城投發債融資收緊,全年非金信用債供給共同作用下,(信用債)淨供給下降,機構性資產荒持續發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