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丹 周媛

1月21日,證券時報時報會客廳對話保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張智威曾供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香港金融管理局,歷任中金公司中國經濟學家,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並且負責中國股票市場策略。2019年加入保銀投資。

張智威認爲,今年上半年宏觀政策將逐步寬鬆,央行還會繼續降息降準。市場方面,不管港股還是A股,上漲的概率更大一些,相對更看好港股。

指數上漲概率更大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對2022年經濟下行是沒有分歧的,但是經濟下行的幅度應該怎麼看?什麼時候見底?

張智威:現在市場擔心的主要有三點:第一,疫情是否繼續惡化;第二,房地產下行風險;第三,政策的不確定性。

證券時報記者:針對這幾點,您是怎麼看的?

張智威:關於政策,未來幾個月會逐漸變得清晰。我們相對比較樂觀,接下來央行還會繼續降息降準,上半年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政策寬鬆。現在是政策整體寬鬆週期的開始,不僅貨幣政策,還有財政和行業政策,比如要建240萬套保障房,比去年增長不止一倍。政策方面主要還是時間點的問題。房地產到年中大約能穩定,投資者擔心的是高槓杆企業,現在問題已經基本暴露出來,它有一個重組的過程。這一輪地產週期年中會逐漸見底,違約風險也會逐漸消去。比較不確定的是疫情,全球正走向羣體免疫的狀態,輸入性病毒的風險會上升。未來一兩個季度是否能控制住?相對來說,三個事情最擔心的還是疫情。

證券時報記者:央行一年期LPR降了10個BP,五年期降了5個BP,時隔21個月後的首次調整,爲何五年期調降幅度較小?

張智威:爲何五年期調降幅度較小?我覺得央行還是考慮小步走,不能一下子把“彈藥”打完,另外央行可能擔心降息太快會導致房地產市場又出現炒作。5個基點確實對市場的影響不是特別大,但這只是開始,顯示央行接下來會做更多的事情,更多的降息及降準。未來幾個月政策會逐步出臺,而且如果經濟不好,政策就會持續加碼。

證券時報記者:大家對於2022年市場比較樂觀,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流動性會相對不錯,政策比較樂觀。從過往看,是否政策偏寬鬆,股市就一定會漲?如何正確看待寬鬆週期對市場的影響?

張智威:我覺得還是比較正面,只不過傳導需要時間,不會很快顯現出來。從現在看到年底,不管是港股還是A股,指數上漲的概率會更大一些。至於上漲的時間點是這個月還是這個季度,比較難說。貨幣政策不會立竿見影,投資者對市場還是有一定的疑慮。市場在等確定性信號,比如消費什麼時候開始見底回升,旅遊業、中小企業的情況會不會好點。此外,新的疫苗和新的藥物如果能夠把疫情基本控制成流感,那麼我們能討論的疫情管控政策空間會大一點。

看好四大方向

證券時報記者:2022年有哪些風險點?如何看待美聯儲加息?

張智威:今年的風險更多在國內而不是國外。預測美聯儲4次加息的投行比較多,加息4次以上的概率並不是特別高,很多的變化已經在價格中有所反映。現在美聯儲加息是在非常低的水平開始加,對整個經濟包括市場的影響並不會特別大,短期影響並不會那麼明顯,更擔心的是2023年,進入加息週期第二年的時候,大家會擔心美國經濟是不是出現衰退,那時風險可能會更高。

中國市場主要還是內部原因,去年港股調整幅度比較大,估值已經到了歷史低位附近。2022年港股上漲的概率要大於下跌,因爲它本身已經處在很低的位置。A股更多地是看國內,對海外市場的反應並不特別同步。

證券時報記者:2022年沒準機會最大的是港股,其次爲A股,美股反而要小心風險?

張智威:對的。我們更多地是看好港股,A股也會有正收益。美股下行的風險更大一些。

證券時報記者:2022年比較有亮點的方向在哪裏?

張智威:第一,去年下半年消費的調整比較大,到了今年下半年,消費應該能企穩,從中長期來看,消費有機會,持續性更強,比較看好消費領域的龍頭股。未來3到6個月如果能夠看到企業盈利水平企穩回升的跡象,消費的機會將會更好。第二,科技股方面,不管是政府政策的支持還是中長期的可持續性,都值得去關注。第三,我們一直看好新能源,雖然估值比較高,有一定的調整,但還是有機會,尤其是新能源整個產業鏈。新能源車的市佔率在未來幾年還是會有較快的增長。第四,經濟週期反彈後也會有機會,比如基建等。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