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過視頻方式舉行首次會談。從公開消息看,除宣佈建立一個經濟版的“2+2”機制外,會談內容了無新意,雙方繼續宣揚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唸叨要加強“自由開放的印太”合作,在涉華問題上老調重彈,對中國海洋活動和軍力發展“表明關切”,強調“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反映出仍在謀求聯手遏華的消極政策取向。


儘管雙方都三句話不離“同盟關係”,但這次美日首腦會談前透露出的一些動向卻耐人尋味,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日本還在美國的“核心小圈子”裏嗎?

從美方看,去年拜登上臺伊始着力重建盟友體系,對日本加大借重,有意利用日本對釣魚島和涉臺問題的所謂“安全關切”,將其打造成遏華“急先鋒”。去年4月,拜登與菅義偉會談後發表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聯合聲明,宣稱美日同盟是“新時代全球夥伴關係”,並在涉華問題上展開了性質惡劣的無端攻擊。

時過境遷,當前拜登政府內外交困,對內面臨中期選舉壓力,忙於應對通脹和支持率下降,對外因阿富汗撤軍飽受批評,美英澳簽署安全倡議(AUKUS)引發盟友內部裂痕。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對日本的關注也在下降。岸田上臺以來謀求儘早訪美卻一直未果,表面上看是疫情原因,有媒體爆料實際上是拜登要優先考慮國內事務“沒空接待”。日本國內有評論不無失落地指出,拜登政府在其全球戰略中最爲看重的仍是“盎格魯撒克遜同盟”,日本已經掉到了“第二梯隊”。

從日方看,岸田和外相林芳正作爲自民黨內穩健派,在內外政策上有意與安倍晉三爲首的右翼保守勢力拉開距離,展現出改善近鄰關係的意願。在此前的施政演講中,岸田一方面宣稱對華“該主張的要主張,要求採取負責任的行動”,同時也強調“今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50週年,希望建立建設性的穩定關係”。在一些涉華敏感問題上,岸田面對右翼勢力的強大壓力,保持了基本的政策理性,未敢公然觸碰中方紅線。

在新冠疫情及美國對華競爭打壓背景下,中日雙邊貿易卻逆勢增長,2021年有望創歷史新高,凸顯出中日經濟聯繫愈發緊密的現實。新年伊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生效標誌着中日首次實現自貿安排,將對中日乃至整個亞太經貿合作產生重要提振作用。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美方固執拒絕重返《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並打算另起爐竈搞“印太經濟框架”,令日方感到無奈和失望。

目前看,至少還有三方面問題潛在影響着美日同盟的“向心力”。

一是疫情問題。最近日本國內新冠疫情呈現暴發性擴大,每日新增感染人數連創新高,而此波疫情的源頭正是駐日美軍。爲了防範奧密克戎毒株,岸田上臺後採取了空前嚴格的“鎖國”政策,但由於美軍入境不受日本防疫政策約束,導致病毒“乘虛而入”,在日本國內急速擴大。這也引發日本國內對於駐日美軍特殊地位的嚴厲批評。

二是核擴散問題。岸田上臺以來重提“無核世界”倡議,推動日美聯合發佈有關《核不擴散條約》的聯合聲明,呼籲各國領導人訪問廣島、長崎,並試圖以核裁軍問題加大對中俄的牽制。但另一方面,美英澳推進AUKUS卻與此背道而馳,未來如果美方尋求與日本開展軍用核技術合作,勢必觸動日本國內反核敏感神經。

三是基地問題。近來美日加快西南方向的軍事部署,駐日美軍頻繁演訓帶來的擾民問題和安全風險加劇,使日本國內反基地情緒上升。在美方催促下,日本政府強行推進沖繩邊野古美軍基地建設,收購馬毛島用於建設美軍艦載機基地,均引發當地強烈反對。

從深層次看,日美關係微妙變化的根源在於中美實力對比的加速演變。面對美國全方位打壓,中國表現出強韌的抗壓性,對日本社會產生深刻的心理衝擊。一些政策精英逐漸意識到,日本應正視中國崛起的現實,不可將全部身家“押注”美國,與美國的戰略綁定需要留有餘地,在中美間需要適當把握平衡。

同時,我們對於美日同盟的遏華指向性需有清醒認識,與美日同盟的鬥爭周旋具有長期艱鉅性。一方面需要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利益,同時也要保持戰略自信,努力發展自己,積極致力於推動深化亞太合作。相信假以時日,美日同盟的遏華動能終將走向衰竭。▲(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