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荊州基地。澎湃新聞記者 溫若寒 圖

屈原故里最老養鱘人、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254條中華鱘的守護人老梅有一樁憾事仍未解決。

2021年夏末秋初,養殖保種子一代中華鱘數量居全國第四、湖北省第二的老梅魚場,被上游一項工程的施工隊挖斷並佔用取水渠,導致養殖用水緊缺;此外,上游施工改渠泡水泥溝槽的水,也未經允許衝進中華鱘魚池;隨後多條中華鱘翻肚,雖經全力救治,最終兩條10多歲的中華鱘大魚分別於9月26日和10月1日死亡,大批西伯利亞鱘小魚死亡。

事件發生四個月後,老梅稱,仍然沒有人對此事負責;臨時架設水管未能實現通水;該中華鱘養殖場仍處於應急抽水狀態。

湖北宜昌一中華鱘養殖場被挖斷取水渠四個多月,目前當地檢修水管保供水。(02:59)

此外,在個人貼錢養殖中華鱘十五年後,陷入困境:魚場養殖條件有限,老梅年近七旬,債務如山。

針對老梅魚場的遭遇,2022年1月19日,宜昌市農業農村局漁政科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如果是造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死亡,建議直接報案,“(會由)公安部門按程序辦理”。

前述負責人表示,“目前最關鍵的是,首先把魚(中華鱘)保住。把現在的水搞好,這是最根本的。”截至1月19日,通向老梅養殖場、新架設的水管還在施工。“近期的(應急)水源還是有保證的,但是怕萬一來場雨,(河道)上游水質發生變化,容易引起(問題)。”

該負責人還帶來一個好消息:2021年的中華鱘養殖補助資金,老梅魚場可以享受到。“(今年)春節前後可以到位。”

這將是該政策實施三年來,老梅魚場第一次拿到相關補助資金。

宜昌市漁政:最關鍵的是把魚(中華鱘)保住

起源於億年前白堊紀的中華鱘,古老而珍貴,被稱爲“最戀家的魚”:生在長江,長在海里,萬里歸家。它是海洋與河流信息和物質交流的重要紐帶,是反映海洋和河流生態狀況的重要指示性物種。曾經數以萬計,如今在野外卻難覓蹤跡,在長江中的自然繁殖繁殖活動更是多年未見,已成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極危物種。

2015年農業部印發的《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2015—2030年)》稱,“長江中華鱘繁殖羣體規模已由20世紀70年代的10000餘尾下降至目前的不足100尾。葛洲壩截流至今33年來,中華鱘繁殖羣體年均下降速率達到約10%,情況令人擔憂。如不採取有效措施,中華鱘自然種羣將迅速走向滅絕。”

針對老梅魚場遭斷渠和中華鱘死亡事件,1月19日,宜昌市農業農村局漁政科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如果是造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死亡,“像掏鳥案一樣,直接就是刑事案件了”,“如果是這樣的話,處理不在我們漁政部門”,“他直接報案,之後首先要立案要偵查”,“公安部門按程序辦理”。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荊州基地。澎湃新聞記者 溫若寒 圖

前述負責人表示,“目前最關鍵的是,首先把魚(中華鱘)保住。把現在的水搞好,這是最根本的。”經實地走訪、瞭解,1月19日,水管還在施工。“近期的(應急)水源還是有保證的,但是怕萬一來場雨,(河道)上游水質發生變化,容易引起(問題)。”“3月份一漲水,水一渾……”

1月16日,水管架設現場。受訪者供圖

此外,該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老梅魚場養有子一代中華鱘200多尾,是宜昌市最多的一家。2021年的中華鱘養殖補助資金,老梅魚場可以享受到。“接近20萬,大概這麼個數字。”“(今年)春節前後可以到位。”“重大項目要黨組會通過,然後下發到縣裏面,縣裏直接給他。”

該負責人說,中華鱘養殖補助資金來自國家層面、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湖北省方面制定了一個資金使用方案,“(省裏的)文件這次只是說,給中華鱘養殖的業主給予補助。”“我們嚴格執行省裏制定的方案。”

如果老梅魚場順利拿到前述補助,這將是湖北省自2019年實施相關政策並下發中華鱘補助資金三年來,老梅魚場第一次拿到相關補助資金。

宜昌市農業農村局漁政科前述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老梅魚場和水源地相隔太遠,中間隔了幾公里,這本身就是個風險。老梅魚場的中華鱘最初養在網箱裏,在長江中,水體很大。後來清理網箱,中華鱘被轉到現在這個小魚場養殖,目前確實存在養殖風險。這些問題跟上級部門彙報過,但尚沒有一個明確的意見。

遭遇斷渠近五個月,新架設水管一度試通水

老梅的養殖場位於三峽庫區的屈原故里秭歸縣,距離三峽大壩僅十公里。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事發時,上游一項涉長江大保護的生態廊道工程施工,先是泡水泥溝槽的水衝下來,衝進中華鱘魚池。2021年8月底,工程隊又強行挖斷了老梅魚場的取水渠。他兩次報警,還提前給縣裏遞交報告預警,最終沒能攔住被斷渠。

“泡水泥溝槽的水,含鹼,是有毒的水!”老梅說。隨後,多條中華鱘大魚翻肚,西伯利亞鱘小魚開始批量死亡。

受影響死亡的中華鱘。澎湃新聞記者 溫若寒 圖

老梅測溫發現,中午時,地面溫度甚至超過40攝氏度,但他沒有更多的水給魚池裏的中華鱘降溫。2021年9月26日,一條中華鱘大魚死亡,體長近兩米。五天後,2021年10月1日,又死亡一條。

老梅魚場的取水渠爲何被工程隊挖斷?2021年9月29日,湖北秭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曾書面回覆澎湃新聞稱,開工前,2021年4月,跟老梅簽有協議進行“改渠”,目前正出資爲老梅魚場架設水管,“永久性解決中華鱘養殖場的水源安全問題。”

老梅卻對他們所說的“協議”進行否認。他說,此協議非彼協議,他沒簽過斷渠的協議。籤的唯一一份協議只是爲了建濾沙池,避免施工泥沙落入取水渠,造成水源渾濁。

2021年8月份,爲了阻止施工隊強行挖斷、佔用中華鱘魚池的取水渠,老梅曾報警,並向湖北秭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等當地多個部門反映情況並求助。

但當年8月底,取水渠還是被挖斷了。生態廊道的路基擋土牆建進了魚場的取水渠裏。

此後,老梅魚場只能放棄原有的主水源和取水方式,從流着淺水的河道里,或下游水電站應急抽水。

受影響死亡的另一條中華鱘。受訪者提供

2022年1月19日,秭歸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水管於1月18日已安裝到位,打開閘閥方能出水,該閘閥由老梅管理。

但老梅回覆澎湃新聞稱,19日上午11時,水管還在檢修;且閘閥一直由涉事工程項目的施工方管理。

老梅解釋說,閘閥是2021年11月中旬安裝的,目前由施工方管理;因水管一直處於調試檢修狀態,施工方至今沒有將閘閥移交。2022年1月19日14:30,施工方打開閘閥試通水;19時16時許,有少量水到達下游,還需要進一步檢修,查看水量小的原因。

對於前述水管的通水問題,1月19日,湖北秭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項目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我們只是確保水管接通,但是不能確保水管裏面有水。”“每年有枯水季。”

涉事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工地入口。澎湃新聞記者 溫若寒 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