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节临近归心似箭,但“绿码加星”让一些人的返乡之旅并不顺利。

21日一大早,魏梅的丈夫和孩子收拾好行李,准备乘坐飞机从北方返回南方老家过年。出发前,她再次向老家社区工作人员确认防疫要求时,被告知返乡需要“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

尽管她所在的街道并没有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中高风险疫情地区名单,行程码为绿码(但有星号),但是老家当地疾控工作人员告诉她,“只要你所在的城市有新增确诊病例,就要执行这样的防疫要求”。

事情一波三折,当晚又有了变化。“社区说低风险地区返乡不用隔离了。”但魏梅退了的票却不敢再买回来。“万一又有变化,被就地隔离,会不会影响我年后返工?”

按照公开信息,行程码有*(星号),表示此人在过去14天访问过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等或高风险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此人实际访问过这些中等和高风险区域。那么,归乡人行程码是绿色但加了星,那么重点是看“绿码”而放行,还是重点看“加星”而管控,这对一些基层防控人员来说,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

行程码“挂星”之后

21日清晨,当余佳打开手机,发现单位的微信群里炸了锅:“我们城市行程码被挂上了星,回家过年会受影响吗?”

20日,余佳工作所在的北方城市,两地被调整为中风险区,虽然余佳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并不在这两处中风险区,但她还是有些担忧。

“有同事说,21日打电话问老家那边,说回去要被集中隔离,所以就退票了,打算就地过年。但我好不容易才抢到了返乡的机票并得到了单位的审批同意,我不想错失这一年一度回家机会。”她告诉第一财经。

余佳的老家在长三角某三线城市的一个小镇上,相距超过1.5千公里的行程,让回家过年变得更有仪式感。但忧心“城市越小管控越严”的她,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退票、留守出租房。

方方和叶子则是“南漂”一族,都在南部某大城市工作,前者的老家在中部某小村镇,后者的老家在与工作省份毗邻的某东南部四线城市的一个村子里。

近两周以来,该南部大城市面临两种新冠变异毒株的前后夹击,出现了三起独立疫情,部分区域被划为中高风险区。目前,当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方方和叶子同在的市区为低风险区,即行程码为绿码,但被标注了星号。

“戴好口罩,守住绿码,准备回家。”21日,当地卫健委发布这条“暖心”公告。公告还称,到访地右上角的“*”星号标记表示过往14天行程中存在包含中高风险地区的城市,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

这对于上述两位独自在当地打拼的年轻女性而言,相当于官方发布了两张“准出证”,但能否赶上年三十与家人团聚,还取决于老家的防疫政策。

“我23日返乡,预计24日抵达县里。之间打电话向村里报备时,村支书说,最近防控工作有所调整。只有工作地有确诊病例,行程码被带上了星号,即便来自低风险地区,也属于‘中高风险区返乡人员’,需要在县里接受为时7天的隔离,再在家中接受‘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这样算日子,年三十还在隔离呢。”方方说。

方方告诉第一财经,由于县城和村镇防控标准存在说法上的不一致之处,有已返回家中的同乡,又被村里防控人员统一带到县里被隔离。

基层执行难题

行程码为绿色,相当于交通规制中的“绿灯行”,但加星后的绿色行程码意味着什么,这对于一些基层人员来说是个难题。

从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来看,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因城而异的防控规制,以及基层落地防控时,或存在的技术、人力资源有限等实际难点,让“绿色”也不能全然被认定为“放行”的标识。

第一财经采访了多名春节返乡人员,其中,因行程码为绿码、本人居住在低风险区,但所在城市有新发疫情,或行程码为绿码、所在城市无新增确诊病例,但当地有近两月从中高风险区降级为低风险区的区域这两种情形,不少“异乡客”被堵在了和家人团聚的最后一道关口——到了家乡,却被要求隔离。

“我非常理解村里和镇上为防控疫情拉紧神经,不敢漏放一人的心理。但执行层面却有可带商榷的地方。”方方称。

她向第一财经展示了县里官宣的返乡文件,按照该份文件,低风险地区的返乡人员,只需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等措施即可,只有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需要执行“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

而当她和家人就“行程码挂星,但工作地为低风险区,也未实际途径中高风险区,为何要集中隔离”询问村支书、县疫情防控中心时,村里和县里给出的答复都是“行程码带星号的都是中高风险所在区”。

虎年春运开启至今,多地落实的“硬核防控”引起了社会关切。面对“行程码为绿码为何还要隔离”的疑问,一些基层工作者纷纷告诉第一财经,“这是将风险降到最低化,最为可行、有效的防控之举。”

李雪是中部某三线城市的社区网格员。她告诉第一财经,新冠疫情爆发这三年,每逢春节假期,都是她工作最为繁忙的时间。

今年元旦之前,李雪等当地社区网格员接到上级统一指示,要求挨家挨户统计各户返乡人员名单、工作地、预计返乡时间等。随后,她们将这些人员列了张大表,表中有这些人员工作所在地近两个月的疫情风险情况纪录。

李雪称,按照当地要求,近两个月来,无论是中高风险区已调整为低风险区的情况,还是行程码带有星号但身处低风险区的情况,返乡后,均将被视为中高风险区返乡人员,进行居家隔离。

为什么?面对社区居民的困惑和不理解,李雪一次又一次的告知和安抚。“疫情的演变具有不确定性,而现在新型变异株潜伏期又有所延长,我们所做的一起工作,均是为了将风险降至最低。”

由于星号标记会根据各地方卫健委最新发布的信息进行更新,数据更新会有一定时间差,通常在24小时内完成同步,这对于李雪这样的基层防疫工作者而言,意味着,“时刻准备着。”

21日晚间,当李雪接到第一财经的采访电话时,仍在陪同返乡者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她表示,元旦以来,陆陆续续有人员返乡。繁忙的时候,一般要从清晨6点多工作至夜间11点许,手机也不敢调成静音模式。“比如,北方某地昨夜(20日)新增了一处中高风险区,又如,南部某务工人员今天清晨抵达,但不懂得如何填报表格,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及时跟进、全程关注。”

和上一年相比,李雪称,今年春运期间的各项防疫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这既得益于上一年防疫工作中,我们已对每户人家建立的信息网络,并在实战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富有人情味又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得益于三年防疫工作中与各户人家对建立的信任。”

民众期待防控更精准科学、更具人情味

在硬核防控的同时,推动相关防控工作更精准科学、更具人情味正成为各地努力的方向。

叶子告诉第一财经,21日她接到县里通知,只针对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返)乡人员,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实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按要求做好核酸检测。“这就意味着,与我同一城市工作的老乡们,除中高风险区外,回乡后只要做个核酸检测,确认为阴性后,居家监测即可。”

叶子的哥哥也在同一城市打拼,并已在当地成家,今年打算全家打算自驾返乡。同一天,还和叶子分享了另一则好消息:“我县高速路口出口设置了免费核酸检测采样点,返宜人员可提前扫码预约,回来直接登记采样,节约时间,避免造成高速路口车辆过多拥堵,请大家多多转发。”

而在北方打拼的余佳21日下午也受到了老家送来的温暖。在行程码上星后的12小时内,老家防疫办打来电话,“只要核实你本人居住、工作所在地没被划为中高风险区,就不需要集中隔离,拿着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接受14天健康检测即可,安心回家吧。”

“从早上发现行程码上出现星号后,我收拾行李时一直处于忐忑和不安的状态,还好有老家的疫情防控人员及时拨来的这则电话。这真是有惊无险,心情一波三折的一天呀。”22日午间,余佳告诉第一财经,她的飞机已顺利落地,现在她刚下了回县城的高速,在路口做核酸,“离归家只有一步之遥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魏梅、余佳、方方、叶子、李雪为化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