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截至1月21日,我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9億6067.5萬劑次,完成全程接種的人數爲12億2445萬人。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發佈會,就未來防控力度等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進行回應。

1月14日,上海徐彙區文化館,上海市民及來滬工作者積極接種免費疫苗。圖/IC photo

新冠變異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現有防控策略仍是最優選

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截至1月21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9億6067.5萬劑次,完成全程接種的人數爲12億2445萬人。

此前,曾有專業分析稱,疫苗接種達到一定水平後,羣體免疫建立,就具備打開國門的可能性。發佈會上也有記者提問,隨着疫苗接種比例提高,是否可以不再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

1月13日,河南鄭州,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圖/IC photo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回應,當前從全球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處在大流行的急性期,未來疫情的發展方向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奧密克戎變異株逐漸成爲全球的主要流行株,它的傳播速度比較快,影響也比較大,但科學上對它的危害性,包括針對不同人羣的致病能力、致病後導致的可能的後遺症等,都還不是很清楚。目前人羣新冠疫苗接種也還沒有達到足以建立堅固的免疫屏障的程度,過早倉促放鬆防控,極易喪失我國前期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多國防控實踐也證明,過早解封容易導致疫情反彈、重症和死亡增加等後果。

梁萬年稱,堅持當前防控策略的意義在於,可以發現一起撲滅一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羣的感染,減少重症和減少死亡;可以避免因發病導致的醫療資源的擠兌,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日常就醫需求;可以最大限度縮小疫情的影響區域,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在上週發佈的報告中指出,奧密克戎可能不是最後一個變異株,在未來朝什麼方向變異,仍然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現階段而言,維持現行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是當前疫情防控的最佳選擇。

防疫造成生活不便 如何破解?

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不少疫情發生地網友反映,嚴格的防疫措施給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應當如何解決。

梁萬年表示,在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的前提下,如何做好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統籌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命題,也是對各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最關鍵的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精準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精準查明疫情的來龍去脈,是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流行病學調查得越精準、越細緻越好,可以爲以後的防控措施的組合和實施提供最堅實的基礎。

其次,精準劃定密切接觸者,並且管理好可能的受感染者或可能的傳染者;精準劃定管控範圍,最大限度地避免“一刀切”。

此外,要精準保障人民的生活、就醫等日常需求;精準開展臨牀救治,實施“一人一策”。並落實“四方責任”,堅持“四早”原則,快速發現與控制疫情。

他表示,上述方面實現精準,進行有效組合,就能很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防控對正常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新京報記者 戴軒 攝影記者 浦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