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爲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是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羣的關鍵內容,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

各級領導幹部應主動適應數字化發展新要求,成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行家裏手

文 | 王磊 歐陽慧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在新歷史起點上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新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首部系統謀劃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

《規劃》科學擘畫了“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全新藍圖,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紮實推進《規劃》明確的各項重大任務、重大工程和重大舉措,準確把握髮展數字經濟的重大意義和着力點,發揮好中央、地方及各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需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譜寫數字中國新篇章。

發展數字經濟是重大方略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近年來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各國競相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出臺鼓勵政策,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爲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爲國家戰略。國家層面上出臺《“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是我國立足兩個大局,搶抓新機遇,應對大變局、謀求新發展以及構築新優勢的關鍵一招,是我國把握數字化發展新機遇、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贏得競爭新優勢的戰略舉措。

從世界發展大勢來看,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應對發展困難挑戰,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和構築國家發展新優勢的重大舉措。縱觀人類歷史,每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包括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等在內的新經濟形態,都是推動人類社會迭代演進和全球政治經濟秩序變革的重要決定性力量。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作爲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應運而生,成爲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世界主要國家均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力爭在全球分工格局中佔據有利位勢。因此,加快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是我國搶抓機遇和先機,決勝全球戰略競爭制高點的必由之路。

從我國發展需要來看,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應對發展困難挑戰,培育發展新動能和構築國家發展新優勢的重大方略。短期來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六穩”、“六保”工作形勢仍然嚴峻。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是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增加就業、維護穩定的關鍵支撐力量,有利於支撐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於暢通我國經濟循環、激活發展動能、增強經濟韌性。中長期來看,我國已步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的歷史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爲突出,面臨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使命。發展數字經濟能發揮其普惠性、共享性、包容性的優勢,能在我國實現共同富裕的征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加快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可以有效統籌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總體部署,在爲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的同時,也可以爲共享發展提供新機制,更好地賦能共同富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

五方面發力

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規劃》圍繞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內和國際,以數據爲關鍵要素,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爲主線,從五個方面着力對我國“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戰略謀劃。

一是着力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關鍵核心技術和數字新型基礎設施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也是重要短板和弱項。《規劃》重點從加強數字技術基礎研發、構建協同創新體系、推進創新資源共建共享等來着手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提升數字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牢牢掌握髮展數字經濟自主權。同時,《規劃》強調要重點完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構建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協同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八大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全面發展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礎設施,從而進一步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

二是有效激活數據生產要素活力。數據是新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還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規劃》明確提出,要強化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創新數據要素開發利用機制,着力實施數據質量提升、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試點等工程,力爭通過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數據治理規則和體制機制,進一步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釋放數據紅利。

三是加快構築數字經濟發展支柱。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是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羣的關鍵內容,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規劃》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爲主線,以釋放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爲重點,從骨幹企業、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羣、培育轉型支撐服務生態等方面進行系統部署,實施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和數字化轉型支撐服務生態培育等工程,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同時《規劃》聚焦重點領域數字產業,從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營造繁榮有序的創新生態,進一步發展普惠化的數字服務等方面發力來提升數字產業的規模,提升發展質量。

四是持續增強數字經濟治理效能。數字經濟規範健康發展離不開數字治理能力提升和數字安全保障。《規劃》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數字化公共服務能力、健全完善治理體系、強化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進行系統部署,強調要重點推進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強化協同治理和監管機制,構建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強化數字經濟安全保障,全面提升數字治理效能,力爭在發展中守住安全底線,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確保安全有序、規範健康發展。

五是不斷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其健康有序發展,有賴各國共擔責任,攜手合作,共同促進。《規劃》強調要密切觀察、主動作爲,推動全球貿易數字化加快發展,打造“數字絲綢之路”,積極開展雙多邊數字經濟治理合作,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高水平推進我國對外開放和新發展格局構建,努力爲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促進全人類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示範引領、強化保障,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發展數字經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規劃》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將指引各地區、各部門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更爲詳細和差異化的政策,進而形成較完善的數字經濟發展體系和框架。爲了將《規劃》更好更快地落到實處,還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規劃銜接協調。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國家和地方已出臺了一系列相關規劃,如國家層面有大數據、智能製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等相關規劃,地方層面也出臺數字經濟專項規劃。各地區、各部門應以國家《規劃》爲指引,自覺加強與國家規劃銜接聯動,找好找準結合點和着力點,梳理和確定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推動規劃精準實施。

二是強化規劃組織實施。堅強的組織領導是推動規劃實施的重要組織保障,《規劃》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組織架構進行了安排。加快構建“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機制,推動國家和地方層面分別建立數字經濟發展部際協調機制和工作推進協調機制,強化責任分工,壓實主體責任,加強溝通協調和解讀宣傳,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持續落地生根,取得實效。

三是統籌推進試點示範。近年來,地方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試點建設工作,如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貿易試驗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人民幣試點,等等。此次,《規劃》也對智能製造、數字治理、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提出了試點要求,應統籌推動數字經濟試點示範工作,各地區、各部門也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基礎,積極爭取建設相關試點,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加快探索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的新發展路徑,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制度性成果。

四是增強發展數字經濟本領。發展數字經濟是一項重大使命和戰略任務,《規劃》對領導幹部素質提出明確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應主動適應數字化發展新要求,樹立數字經濟思維和理念,保持本領恐慌的危機感、補課充電的緊迫感,自覺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高度加強對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利用數字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謀劃發展及推動工作的能力和素養,成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行家裏手。

五是強化政策保障。完善的支持政策是整合要素資源,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規劃》針對數字經濟發展的短板與瓶頸,明確提出各地區和各部門要強化政策協同配套,綜合採取產業、金融、財政、科研、人才等政策手段,不斷完善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體系,提高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爲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創新要素支撐和政策保障。

六是加強評估督導。《規劃》明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目標。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分解數字經濟發展目標和重要任務,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的跟蹤監測和分析體系,加強工作督導和結果運用,確保數字經濟發展各項部署落地見效,邁上新臺階。

原題《紮實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刊於《瞭望》2022年第4期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