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军在中国周边区域动作不断:先是“内华达”号弹道导弹核潜艇公开驶抵关岛。这种对战略核潜艇而言颇不寻常的高调亮相引来了多方猜测和解读。接着又有美国“四航母现身印太”,以及美媒为这些舰上所载的“超过24架F-35战斗机正在西太平洋活动”而沾沾自喜。咋咋呼呼的阵势,一时颇为吸引眼球。

这种密集的“肌肉秀”表明,美国急于通过展示军事实力宣扬自身“积威仍在”。

此次造访关岛的“内华达”号核潜艇为“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8号艇,于1986年服役。“俄亥俄”级共有18艘艇,首艇1981年服役,最后一艘于1997年服役,它们至今仍是许多国家同类装备建设所要追赶的对象。目前,接替“俄亥俄”级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项目,在美海军的下一代主战装备发展中具有很高的优先度。弹道导弹核潜艇本身就具有隐身性能好、突击威力可观等特点,是“三位一体”核威慑的中坚。加上美国弹道导弹核潜艇技术成熟先进、研发制造从未断线等原因,美军手中的这张“王牌”,想必今后还会成为搅动地区风云的重要角色。

20多架F-35舰载战斗机的出现,则又一次提醒人们,属于第四代舰载战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超过24架”的总数并不算多,而且弹射起飞型的F-35C此次也只是在两艘美国航母上分别部署了一个中队(10架)。相对有限的规模,说明F-35C仍处于 “试装试用”阶段。这一阶段要进行“人装结合”,进行航母和战机的适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隐患,探索如何优化维护保障流程。因此,其战斗性能优势还无法充分发挥。但是,新装备总会渡过磨合期,而且F-35战斗机毕竟是一款具备优秀隐身性能和信息化作战性能的四代机平台。在亚太范围内,F-35系列战机向美国盟友的扩散已是“进行时”,这意味着在对抗隐身战斗机方面的不小考验。特别是对有志于加入“舰载四代战斗机”俱乐部的国家来说,F-35C不仅仅是未来需要面对的对手。它如何克服海洋环境带来的维护和部署挑战,充分发挥隐身机平台的优秀性能,进而提升体系作战能力,值得密切关注。

资料图片:先进四代机在航母上的部署和维护是一个全新课题。“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一架F-35C战斗机背部隐身涂层上已经出现了海上活动留下的痕迹。(美国海军网站)

但是,如果美军真以为这几天的“大秀特秀”就能吓住中国,未免有点一厢情愿。现在就让我们来逐一分析一番:

首先,战略核潜艇的威慑力来自其潜藏深海大洋的隐蔽性。高调现身关岛,自然意味着隐蔽性荡然无存,而是把它直接暴露给了各种侦察监视手段,将其送到了各种精确制导打击武器的眼皮底下。把珍贵的核威慑平台当成“整狠活”的工具,可谓心大;

另外,“四航母”虽然阵势盛大,但对美军航母活动规律稍加注意就能看出,“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和“卡尔·文森”号航母,已经进入了它们此轮海外部署的末期。在进行兵力轮替之时,美军“交接班”的各路舰船集结起来摆几个pose,拍几张大合照,唱“致力于开放和自由的印太地区”之类的高调,也已经是老把戏了;

至于F-35,有必要再次对这样一个事实“划重点”: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并不是美国一家独有的装备。近期,歼-20战斗机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歼-20体系训练、夜巡等成为常态,换装“国产心”的歼-20越变越强等消息,令人振奋。今有倚天剑在手,自然能让讹诈者冷静三分、规矩一些。

美军上述行动的指向非常明显,阵势也很浩大,但同时也多少给人一种“就这?”的感觉。一方面,在经历了败走阿富汗等一系列战略挫折后,美军急欲在亚太“找回场子”,展现出更为强势的态度,应对所谓“势均力敌对手”的挑战。新败之后的气焰嚣张,只能说明其色厉内荏。

另一方面,这也与我们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关。例如,经过长期的“小步快跑”,055型驱逐舰站上了世界大型水面舰发展的潮头,而美国的同类装备此时还停留在PPT上。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和建设,过去那种“难望别人项背”的局面,如今已变成了并驾齐驱甚至有所超越。这是应对各种挑衅与挑战的底气。

“积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今天的中国面前,任何“肌肉秀”,都只能是“秀了个寂寞”。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