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2年第一場戰爭,一觸即發?

從美國的動作看,撤出僑民,向前線提供武器,派遣航母……

在俄烏邊境,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從美國的動作看,撤出僑民,向前線提供武器,派遣航母……

這三個都是美國在大戰開打前的標準操作。

蹊蹺的是,作爲可能爆發戰爭的另一方,俄羅斯堅稱無意“攻打烏克蘭”,但要求美國和北約必須給俄方一個安全承諾。

而位於衝突核心地帶的歐洲國家,面對高度緊張的對抗氛圍,心態各不相同。

這場戰爭能避免麼?

01

據“福克斯新聞”網站22日報道,有美國官員透露,美國國務院已下令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人員家屬最早於1月24日開始撤離烏克蘭。

很多西方媒體都報道了這一消息,因爲按照過去的經驗,這是美國爲可能發生的戰爭或軍事衝突在做準備。美國通常是根據自己內部的情報信息作出評估,然後再下達撤離命令。

而且,有消息稱,預計下週美國國務院還將鼓勵美國人乘坐商業航班從烏克蘭撤離。

如果是真的,這傳遞出的信號將是十分重大的。

另一方面,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出的報道說,有關“美國國務院下令美駐烏使館人員家屬撤離”的消息並沒有得到官方的證實。

儘管如此,可以確認的是,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已經宣佈,華盛頓提供給烏克蘭價值兩億美元的軍援中的第一批,已於當地時間22日清晨運抵烏克蘭。

據《華盛頓郵》報道,這批軍援包括一批小型武器和彈藥、加密無線電設備、醫療設備和各種零部件。另外,還有一些殺傷性武器,比如“標槍”反坦克導彈和反裝甲炮,以及重機槍等。

與此同時,美國還授權波羅的海三國向烏克蘭提供美國製造的武器,並感謝這些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而波羅的海三國向烏克蘭提供的,主要是美國製造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和“毒刺”防空導彈。

這些雖然不是多麼先進的武器,但是一方面價格便宜,另一方面對於一場局部性的地面戰鬥來說,“標槍”反坦克導彈和“毒刺”防空導彈還是比較實用。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推特上感謝拜登,稱他“爲烏克蘭提供了史無前例的美國外交和軍事援助。”

布林肯在推文中說,“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裝備都是防禦性的,以加強其抵禦俄羅斯無端入侵的能力。”

此前,布林肯曾發出警告,“如果任何俄羅斯軍隊越過烏克蘭邊境,就是再次入侵。它會遇到美國和我們夥伴與盟友的迅速、嚴厲和聯合回應。”

而作爲北約中的大國之一,英國在此之前已經向烏克蘭運送了一些武器,包括2000套反坦克導彈。而且還派遣了少量人員,培訓烏克蘭士兵如何使用這些武器。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已經宣佈,加方將向烏克蘭提供1.2億加元的貸款支持。此外,捷克新任國防部長在受訪時表示,願意向烏克蘭運送或出售武器和彈藥等軍事物資。

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因此也不享有北約成員之間達成的共同防禦條約,但是,自2014年俄羅斯兼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之後,北約國家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爲加強烏克蘭的軍事能力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更能體現美軍爲俄烏軍事衝突做好準備的一個跡象,是美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羣已經部署到地中海。

從24日起,北約在地中海將舉行大規模的海軍演習,“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羣將參與這次演習。這項演習特殊之處在於,在同一時期,俄羅斯宣佈舉行一系列橫跨太平洋、大西洋的全面軍演。

美俄雙方似乎在用軍演打擂臺。

北約舉行的這場代號“海王星打擊-2022”的軍事演習,將從1月24日開始,並一直持續到2月4日。五角大樓稱,“這次演習將展示北約組織有能力整合航空母艦打擊羣空軍的高端海上打擊力量,支持北約的威懾和防禦能力”。

也許是擔心引起過多的解讀,五角大樓發言人柯比稱,這次軍事演習“早在2020年就計劃好”,並不是爲了應對最近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附近的軍事集結行動。

不過,根據北約在去年12月14日公佈在網站上的信息,2022年規劃的軍事演習裏,並沒有列入“海王星打擊-2022”軍演。這傳遞出的信息就很明顯了,演習顯然是有針對性的。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我歡迎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羣將在地中海的‘海王星打擊’演習中接受北約的指揮,這是跨大西洋團結的有力標誌。北約將永遠做必要的事情來保護和捍衛所有盟國。”

02

眼下,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方保持冷靜。

古特雷斯說,“此時不應該有任何的軍事幹預”“我希望,這當然不要在目前的情況下發生。我相信這不會發生,我強烈希望這是對的。”

如果俄烏軍事衝突爆發,歐洲將受到最直接的影響。不僅他們將處於衝突的“前線地帶”,而且由於歐洲多國目前國內新冠疫情仍十分嚴重,所以受到內外壓力的撕扯,對歐洲一些國家來說那將是噩夢。

在這種背景下,與那些甘願充當美國“戰略棋子”的歐洲國家不一樣,法德等歐洲大國正在想盡辦法,力圖避免戰爭的爆發。

俄羅斯政府一名知情人士23日透露說,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和德國政府的政治顧問將在1月25日在法國巴黎舉行“諾曼底模式”會談,主要內容就是討論烏克蘭危機問題,避免矛盾激化。

烏克蘭首席談判代表葉爾馬克的顧問波多亞克(MykhailoPodolyak)向路透社證實說,這場計劃舉行的巴黎會談,初始日期已經定在1月26日。顯然,法德兩國想牽線,讓俄羅斯與烏克蘭直接坐下來談,消除誤會。

而觀察人士注意到,這場巴黎會談中,沒有美國和北約的代表。

所以,有人說美國和北約在“點火”,法德在“滅火”。

除了法德之外,有消息人士22日說,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已接受邀請,與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會面,討論俄烏邊境危機。

由於英俄兩國之間的最後一次國防雙邊會談是2013年在倫敦舉行,紹伊古提出在莫斯科舉行會談。

9年後英國率先向俄羅斯方面發出邀請,這放在過去是不太能想象的。英國內部的反俄氛圍並不比美國低。

而華萊士已經明確表示,他將探索所有途徑,以實現穩定和解決烏克蘭危機。而俄羅斯方面已經多次聲明,俄羅斯沒有威脅任何人,也未打算進攻任何人。不過,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說,拜登迴避北約東擴的問題,這是形同犯罪的失職行爲。

作爲今年歐盟的輪值主席國,法國的角色很重要。

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21日到訪華盛頓,就俄烏邊境緊張局勢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拜登政府官員進行了磋商。

他當天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很具有代表性。“我們必須明確表示,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侵略,我們將作出非常強有力的反應。但在達到這一點之前,我們需要使用所有的外交手段。”

也就是說,外交手段還是最優先的。

德國之前則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只是提供了野戰醫院等設施。德國官員解釋說,這種情況是由於德國有關向緊張地區出口武器的一項長期政策限制造成的。

另外,德國海軍司令舍恩巴赫之前發表言論,認爲西方應該對俄羅斯和普京給予尊重。這引起了歐洲內部的非議。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22日罕見地譴責德國“助長俄羅斯總統普京”,他並呼籲柏林當局停止“破壞西方團結”。德國國防部發言人在22日晚間宣佈,在對烏克蘭危機發表有爭議的言論後,舍恩巴赫已辭職。

自俄烏邊境進展局勢不斷升溫以來,美國一直在尋求德國的承諾,即在俄羅斯進一步入侵烏克蘭的情況下,停止“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運行。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一旦發生軍事侵略,莫斯科將付出高昂的代價,但尚未堅決承諾會停止該管道運營。

03

俄烏邊境真有可能爆發戰爭麼?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吳大輝告訴“補壹刀”,打起來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目前烏東局勢的核心和關鍵還在於俄美之間的接觸,俄美談妥,很多問題自然就解決了。而從21日布林肯和拉夫羅夫在日內瓦的會談來看,雖然雙方仍然在放狠話,但還是有突破的。

拉夫羅夫會後表示,華盛頓將在下週對俄羅斯提出的安全保證要求作出書面回應。布林肯也表示,雙方進行了“坦率和實質性”的討論,還稱,如果在烏克蘭問題上取得進展,他不排除美國總統拜登總統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之間舉行峯會的想法。

美國實際上也認爲,仍有機會通過外交途徑來平息當前的局勢。

而目前大家看到的一系列動作,都是談判之前的極限施壓,用“想開戰”的架勢爲自己增加籌碼,想以壓促談、以戰促和,實際上各方都不想打。

吳大輝認爲,眼下在最核心的衝突點之一——“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問題上,各方在心裏其實已經有了一些默契。

拜登已經表示,烏克蘭在短期之內不太可能加入北約。一方面烏克蘭在民主體制方面要有所改變,另一方面需要北約30個成員全部同意,而一些國家對於烏克蘭加入北約持明確的反對態度。

美國對於烏克蘭想要拖其入局的想法也很清楚,堅持不會替烏克蘭出兵的想法,頂多給烏克蘭提供一些援助,幫助增強烏克蘭的軍事實力。在美國看來,如果烏克蘭過於虛弱,與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差距過大,將會引誘俄羅斯“入侵”。

而美國方面給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目前還未突破俄羅斯的“敏感線”。

從2014年開始,美國每年給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大致在3億美元左右,除此之外,還會根據當年的情況給予一定的額外援助,去年是7千萬美元,此前還曾有過3千萬、8千萬的數額。這一次美國方面提出的2億美元新援助,實際上就是今年的額外援助。

除了自己提供的援助,美國也讓北約成員國各自單獨給烏克蘭提供援助,但不是以北約整個組織方式給它援助。

而俄羅斯方面通過一系列戰略反制,也基本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讓所有的歐洲國家明白“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就會出兵”的底線。

拉夫羅夫在與布林肯的會談中重申“莫斯科不會入侵烏克蘭”。但是,俄羅斯方面也一再強調,一旦烏克蘭挑釁,俄羅斯不會排除出兵的可能性。

從烏克蘭的角度來講,其想要解決烏東問題的迫切性不言而喻,不過目前仍然處於通過提高音量來獲得各方資源的階段。通常認爲,只有在烏克蘭加入北約並且美國支持它打的情況下,烏克蘭纔會出兵進攻。

而現在,一方面俄羅斯在強力施壓烏克蘭,另一方面美國拜登政府也在努力拖拽它,要求它謹慎使用“標槍”反坦克導彈等武器,並稱如果俄羅斯小規模進攻,美國與其他北約盟友會在做什麼、不做什麼的問題上“發生爭執”。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不會貿然發起衝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告訴“補壹刀”,烏克蘭局勢目前明顯進入一個相持階段,儘管雙方在輿論上和軍事上都有一些動作,軍事衝突看似一觸即發,但各方也都清楚軍事對抗沒有出路。因此儘管仍有巨大障礙需要克服,但各方轉向外交解決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對於歐洲來講,他們一方面想要對俄羅斯表明態度,口頭上不會接受俄羅斯提出的“北約不能東擴”“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承諾,但是另一方面不願意因爲烏克蘭的問題跟俄羅斯鬧得太僵,如果一旦爆發衝突,最後喫虧的是歐洲國家自己。

所以,他們更希望通過外交的方式來緩解衝突,一是法德想要重啓“諾曼底模式”;二是希望通過北約和俄羅斯的會談,來實現北約和俄羅斯關係的正常化。

而美國方面也是類似的想法。拜登最近的表態,其內涵就是要讓烏克蘭方面不要撮火,不要主動升級局勢。

美國其實有意與俄羅斯通過談判降低局勢緊張程度。但同時,它又在輿論和軍事上保持一定的行動強度,一是讓它的歐洲盟友放心,二是通過武裝烏克蘭爲自己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的籌碼。

至於烏克蘭方面,它也明白,在現在美歐這樣的態度之下,如果做得太過可能會面臨被美歐拋棄的命運。

因此,烏克蘭局勢目前雖然看起來兵兇戰詭、一觸即發,實則暗藏轉機。

來源:補壹刀/胡一刀 鴿子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