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疫情精准防控措施 需各方共同努力

  随着以陕西、河南、天津为本土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地的这波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人们松了一口气。但是,春节将至,人员流动会出现急剧增加,又让很多人充满了疑虑:外地人员能否返乡过节?各地如何做好防控?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此做出明确回应:要做到精准落实防控措施,防止一刀切。

  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虽然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量明显减少,但近期部分地区接连有本土聚集性疫情报告,疫情扩散和外溢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广泛传播,我国仍面临较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另外,有预测数据表明,今年全国春运客运量较2021年的8.7亿人次将会有大幅增长,甚至超过2020年的14.8亿人次。巨大的人流还有物流会给防疫带来巨大挑战,严防严控仍是必须绷紧的一根弦。

  但是,在经历了长期的防疫之后,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充分具备了精准防疫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人员储备、物资储备。虽然不能保证不出本土病例,但一旦一个地方出现了局部疫情,也能做到及时扑灭。也就是说,现在已经可以避免“一刀切”式防疫,而实现精准防疫。

  实现精准防疫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共同合力。

  首先的一点是地方上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未雨绸缪,有备而战。

  有的地方表示,当国内其他地方发生局部疫情时,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下一个发生疫情的会不会是本地?如果发生在本地,怎么控制住?如何采取措施做到疫情尽可能不在本地发生?有了这三个设问,就自然能产生具体精准防控的措施。

  另外,地方基层也要切实落实“四早”措施。现在,全国有24个省份已经不同程度在村(居)民委员会推进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建设。下一步,还没有建立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的省份,也要尽可能建立起来,从而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好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哨点”作用。

  其次,要实现精准防疫目标需要社会公众的充分配合。

  拿外地人员返乡来说,上述联防联控机制明确,春节期间要尽量减少外出串门、拜访、聚餐,特别是重点返乡人员,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确需外出的,一定要科学佩戴口罩并按时进行更换,勤洗手,少接触,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如有发热或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就诊。联防联控机制明确不能“一刀切”,体现了政策上的温度,社会公众对相关要求的严格执行则是对政策温度的回报,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防疫是一个大局,需要每个人的积极配合,不可以肆意而为。

  第三,要做到精准防控,切不可有“过火”“过度”行为,这对地方和其基层组织尤其如此。

  近期,出现了一些这样的例子:比如“邻省置壑”现象,有的村组织派出村民对一河之隔的邻省村民“入境”进行强行驱赶;还有的地方在本地没有病例的情况下,决定对全市居民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如果说一些村组织有类似行为还可以理解,因为它们对精准防控的措施理解可能不到位,可一些“大地方”采取这种零病例全员核酸检测措施,是否符合精准防控要求,是值得商榷的。

  总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坚决控制疫情,另一方面,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是重要方面。只要严格执行现行防控策略和措施,只要社会公众严格执行防疫要求,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春节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导致大规模疫情卷土重来,即使出现了局部疫情也可以快速发现,快速划定风险区域,快速处置。

  因此,既不能对疫情掉以轻心,也不可对疫情畏之如虎,在防控措施上层层加码。精准防疫的经验是我们的重要财富,需要在今后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借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