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見類似的事情,一個動作、一款服裝、一個人或者一個產品,在一夜間就好像被龍捲風襲擊過似的,到處都看得見它的殘渣碎片。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可以引發這麼強大的浪潮呢?每件事又爲什麼會突然暴走呢?

1984年紐約的6000輛地鐵列車上,幾乎每部地鐵從裏到外都是塗鴉,車內臟亂不堪,滿地垃圾。在地鐵上的犯罪事件、逃票更是家常便飯,而且地鐵每週幾乎都會發生一次脫軌事件。這些現象讓當地的交通局頭痛不已,每年損失高達1.5億。隨後交通局決定要徹底整治,於是開會討論,如何降低逃票和犯罪率,有人說增加安保人員;有人說更換檢票匝道;還有人說派武裝警察。在具體實施後發現,這些對現狀沒能帶來絲毫的改變。最後一位新領導上任,說我們現在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保持車內清潔,把所有的塗鴉和車內垃圾全部清理掉。後來通過一次次你來我往的消滅塗鴉鬥爭後,發現隨着車廂的清潔和塗鴉的消失,犯罪率竟然在持續降低,逃跑現象幾乎得到了根治。

爲什麼清潔可以扼制犯罪率和逃票現象呢?這就是一件事的引爆點。還記得詹姆士·威爾遜和喬治·凱林提出的“破窗理論”嗎?破窗理論其實就是一個事情的引爆點,只要找到一件事的引爆點,就是控制事情的成敗。引爆點效應不僅能夠推進一件事的快速成功,同時也能夠輕鬆引發多骨諾米牌效應。





001  什麼是引爆點

所謂的引爆點,其實就是找到能夠讓大部分人從衆的行爲,從而引起這件事的發酵,實現快速增長。

如何找到這個引爆點?有一本書叫做《引爆點》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只要找到3個要素,你就可以引發一次流行。

這本書的作者是加拿大“總督功勳獎”獲得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並且他在寫作、演講中都各有造詣,他的這本《引爆點》就獲得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他本人在2005年被紐約《時代》週刊評爲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格拉德威爾在《引爆點》中,用一個個故事簡單粗暴的講述如何找到引爆事件關鍵的3個要素,並且給出了執行方法,格拉德威爾說:只要你能夠找到這3個要素,只要輕輕一碰,這個世界都會跟着你動起來。


找到引爆事件的3大要素


002  第一要素:是誰決定了傳播速度?

任何事情的發酵都離不開傳播,但不是誰傳播都能夠引起事件的發酵的。就好像引爆明星事件的永遠都是記者,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就是幹這行的,大家都相信他們很專業。所以引爆第一要素就是人,是特定身份的人。那麼哪些人可以決定傳播的速度呢?你只需要找3種人。

一是找到你的媒介人員

在很大程度上,任何一次引爆都是人爲的。但是是否能夠引爆則取決於這個人的社交力量。比如媒介的核心人員。書中的說法是聯絡員,但在中國我想應該就是媒體人了吧,傳統的有報紙電視;現代的有大V小V;這些關鍵的媒體核心人物,就是傳播影響力的主導。因爲他們每個載體代表的都不是一個人。

所以,明星會引發各種流行。這就是媒介中心的傳播力量,也是我們要找的第一種人。

二是找到你的領域專家

專家出來講的話,即便不是專家本身的領域,大多數人也會信上幾分。爲什麼呢?因爲專家代表權威的力量。

就連廣告也會應用專家的潛在影響力,比如佳潔士一直用牙防組的實驗來做廣告。其實這個牙防組後來經過調查屬民間組織,但這樣的專業包裝爲佳潔士的市場帶來不菲的收益。

所以,找到你所在領域的專家出來爲你傳播消息,效果堪比一個媒體。這就是引爆傳播的第二個關鍵人物。

三是找到你的銷售員

我們經常看見各種形式的銷售,微信、電話、大街上、上門等等。銷售在任何機構中都不可或缺。甚至有許多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把每個消費者都變成了自己的銷售人員。比如你買了一個產品,然後商家跟你說,如果用的好,歡迎你推薦給朋友,我們會給您返傭等等。

所以,銷售就是我們要找的第三個關鍵人物,如果你能夠引起全民營銷,那麼引爆就是動一下的事情。

很多時候,往往改變世界的可能就是一個人,比如喬布斯改變了手機的應用方式;小黃車的創始人改變了地鐵和家中間的出行方式;滴滴改變了打車的方式等等。在蝴蝶煽動翅膀的背後,總會有一個手指的觸動,或者因誰而發起的一陣風。

除了人的要素之外,還有第二關鍵要素,離開第二關鍵要素,人的力量就無法顯現出來。



003  第二要素:信息傳播的引爆關鍵點在哪裏?

其實信息就像是一種寄生蟲,離開了宿主,就沒有活下去的養分了。所以任何信息的傳播都需要依附於某個事件。比如我們要傳達一種觀念,赤裸裸的告知或許沒有多少人能夠記住,可是王寶強的離婚事件就告訴我們大家的價值觀是什麼?那所有事件需要引爆,也必須找到自己的信息附着點。那麼信息傳播的附着點有哪些呢?

首先是信息傳播的寄生宿主

如果你想讓孩子愛上學習,或者想讓自己愛上學習,就去找一個榜樣。讓榜樣成爲愛上學習的行爲影響根源,而不是苦口婆心的教導或天天喝雞湯。

這就是一部電影需要藉助開拍儀式、殺青宣傳等等事件營銷,這些事件就是消息的寄生宿主,消息離開了宿主它將沒有任何價值。就好像一件衣服,再華麗如果沒有人來穿它,那麼它無論如何是不會有價值的。更不會引起任何潮流。

其實消息就像是一件衣服,必須找到合適穿它的人,才能夠成爲引爆的關鍵要素。這個人就是消息的寄生宿主,也是消息的附着點。

其次是被包裝後消息的傳播力量

說到底消息能否快速傳播引爆,關鍵點就看消息附着點的宿主是誰,也就是爲了傳播,我們打算如何包裝這個消息,是用人?節目?事件?還是什麼其他的載體來作爲消息行走的工具。

前幾年,中國有一部很紅的動畫片,連很多成人也愛看,可這部動畫片卻引發了許多悲劇。有對情侶吵架,女孩子抄起身邊的平底鍋就向男孩子頭上砸去,結果男孩子被打成植物人。這樣的動畫片你在裏面找不到任何價值觀,單純的孩子只會模仿,而模仿得到的卻是毫無意義的暴力。所以,所以,很多孩子通過節目學英語就特別快,基本2年就可以說出流利的英文口語,因爲在節目中語言就是這個節目的附着點。

所以,爲消息選擇附着點是第二元素中最應注重的事情,因爲大多數人還是隻敬衣衫的。

最後是信息傳播的時機選擇

第二個元素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消息傳播的時機非常重要。比如國外的大片宣傳經費一般都是在影片播放前一個月內,要使用所有宣傳經費的2/3,可想而知,把握宣傳時機的重要性。

在信息爆炸時代,信息傳播選擇的時機,可以決定一件事的成敗。比如你是八卦信息,在晚間或下班路上傳播效果比較好;如果你是關於學習,則是早上上班前大家都在地鐵上,或者晨起時刻等等。

信息具備什麼樣的屬性,就意味着在什麼時候傳播,有時候時間對了,事情自然就對了。


004  第三要素:孟母三遷的原因,是觸發引爆點的關鍵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作爲母親爲了讓孩子能夠出人頭地,用盡一切力量去爲孩子創造一切可創造的條件。爲了讓孟子得到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孟母從墓地旁的村莊遷居到自由市場附近,最後又遷居到學習氛圍濃厚的學堂附近纔算落定居所。

我們都知道孟母的良苦用心,這樣大費周章的搬家只想讓孟子能夠獲得好的環境、朋友。但我們不知道孟母三遷卻是引爆點的第三個元素。

因爲第三個元素就是環境。人們對環境的敏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人們到了一個新環境,自己是否受歡迎或者被排斥,人們是馬上就能夠感覺到的,所以環境的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可以左右其價值觀的。比如我們經常說到自己的源生家庭,兒時生長的環境足以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

那麼對於引發一場浪潮而言,環境的選擇將決定你會影響誰,也就是你的受衆是誰。如果你選擇校園,那麼你的受衆就是學生;你選擇老年活動社受衆即使老年。所以,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消費受衆。

環境除了決定受衆是誰,同時環境的選擇失誤也足夠毀滅任何東西。比如在小區裏有幾輛車窗戶是壞的,用不了幾天,車窗戶損壞率會大幅度的上升,這其實就是破窗理論。

環境是一種具有暗示力量的靜態蕭何,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所以,環境作爲第三元素壓軸。

那麼找到了3個元素後,又如何使用這3種元素形成一次引爆點呢?

005  3個元素排他,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引爆點上

這個觀點和《爆款》這本書的策略不謀而合。想要打造一個爆款,就要把所有力量用在要打造爆款的這個產品上,而不是奢望每個產品都能有個好收穫。

李宇春現在可謂算是當家花旦了,但讓李宇春成名走紅的原因可能你猜不到。大家都以爲一戰成名,其實一戰成名的背後需要付出的力量,不比一場戰爭的硝煙來的少。但是若是使用引爆點策略,可能也沒想象中那麼難。李宇春就是使用了引爆點策略。最初,大家還不知道的李宇春的時候,其公司找了2000個鐵粉,然後用2000個鐵粉作爲信息的附着點,通過各種渠道和事件營銷,2000個粉絲最後變成幾千萬。還有TBOYS,最初也是媽媽們喜歡,覺得孩子帥氣不容易,所以在媽媽圈子中盛行開來。

你看,但凡收入不菲的國際大片,都離不開一線巨星,儘管影片的大部分收益都會被巨星拿走,可是少了巨星的加入,再大的片票房也很難創造奇蹟。在美國有一部電影,因爲放棄了巨星策略,選擇二線明星,結果票房連二線也沒達到。


所以,只要你找對了這個引爆點,把所有的力量和資源,統統的扔進去,排出其他所有不相關的事後,即便你拿手指輕輕一碰,蝴蝶效應也會隨即而來。但成功引發一次流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擁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相信一切變化都是可以製造的,相信人們的觀念會跟着你製造的影響力,最終將會成爲你的追隨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