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辩证的三大步骤

经方辩证的三大步骤
抓主证  析病机  定六经
抓主证:一是抓病人的病根症状,二是抓病人容易解决的症状,一般原则就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析病机:病都是人体阴阳太过与不及造成的,病机可以分出风、寒、暑、湿、燥、热、气、血、水、食、郁十一个病机。
定六经:太阳少阴阳明太阴少阳厥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熟悉伤寒杂病论程度越深,疗效越高。
中医看病其实不是盯病人的西医病名来看,而是看病人的人体反映出了什么症状,所以理论上六经可统万病,人体阴阳平衡了也就没病了。

把脉 验舌 问诊等都是为了收集病人阴阳失衡的情况,最后都要用这三步去辩证定出治疗方案来

六经辨证丨医路有你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这句话一直伴随激励着我在中医的道路上慢慢前行。仲景先生在乱世立志,思精而韵不高,成为良医,是我一直崇敬的大家,也因《伤寒论》让我对经方充满着兴趣。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也用了不少的经方为身边的人解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这更让我对经方充满了期待,更想要学好学扎实。有缘遇到了鲍老师,让我对六经辩证有了更深的体悟。

读书无眼,病人无命

读方三年,便为天下无病可治' 不能局限教科书而看病,要多思考,不能只局限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因为有的人病机是相对复杂的且每个病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剂量于药物的配伍都需要斟酌。抄方看医案不能只局限于药物,要寻其思路,全面的考虑,树立六经辨证的思维,重视同类方证之间的辨析,要方证对应,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过鲍艳举老师讲吴茱萸汤加茯苓的一案,让我对六经辨证有一定的思路。让我明白什么样的症对应什么样的方,为什么不用其他的方,在临床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以及吴茱萸汤三方的对比,让我知道了六经辨证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中医看病三板斧:抓疗效、重望诊、崇脉诊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徳逾于此。看病不要拖延,不要大包大揽,先解决短期疗效,抓住核心病机,注重核心症状,使患者有暂时痛苦的改善,后面再进行慢慢调理。'’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上,理解病人的痛苦,为病人解决最痛苦的症状。对于药物的口感是我们常常忽略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在态度方面也应该保持对患者的关心与尊重。最应注意的是忌口,饮食对于药物的吸收很重要,应该特别给患者进行叮嘱,以免影响疗效,或出现新的其他病症。药物的剂量上也要注意。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的剂量也要特别注意,剂量的多少不仅影响药物的寒热配伍,还会影响药物发挥的主要作用。例如柴胡的应用 6-9g 升阳举陷,12-15g 疏肝解郁,18g 发表解肌,所以要特别注意。“医之用药犹将用兵。兵有法,良将不拘于法;药有方,良医不拘于方”,药物的专用专效,也要学会运用它特有的功效以达到药简而力专的效果。脉诊要与病机相结合,“脉证并治”,通过脉象得到病机,判断病机,有些病人的症状表现出来与他的真实的病机是相反的,而这个时候我们的脉诊就是鉴别真假的一个很客观和重要的标准。可以通过寸关尺推断病位。单种的脉较少,多为复合脉,我们要多多练习,勇于实践。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六经辨证,所谓辨为辛心辛,这无疑提示着我们用心辩证,而且要辛苦而认真地辨。鲍老师所讲述的六经辩证对我有了很深的体悟。有了很系统的体系以及辨证的标准,对自己开的方子更有自信,要勇于尝试而不能局限。不读书穷理,则所见不广,认症不真;不临证看病,则阅历不到,运动不熟。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伤寒论》我们应该不断的去体会和学习。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同时我们也应多为自己争取临床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使知识和思维都能够得到灵活的运用。

擅用柴胡剂,少阳病体悟深

第一,少阳属于半表半里的实热证(或阳微结证:表证未罢,里有热结),包括气滞证、肝气郁结、肝火上炎。少阳为实,包括纯实证和虚实夹杂偏实证。

    第二,“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里不和,外不谐,应该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应该兼顾其他经,有所侧重。“表里俱热,时时恶风”用方为白虎加人参汤,此为太阳阳明合病,但太阳病轻,阳明病重,所以从阳明治疗既可以解期表。但不是常法,不是主要的治疗原则,应有所侧重,认真辩证。当三阳合病,里证和表证都轻时可以从少阳而解。

第三,少阳病的诊断标准有口苦,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诸孔窍患疾如眼、鼻、头、咽、淋巴结(西医:淋巴通道多属少阳),脉弦。

 (1)针对口苦的问题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都应该有所考虑

(2)对于往来寒热,在服药方面应在恶寒之时,发热之前服用以解半表半里之邪。针对有汗无汗的问题,麻黄与石膏用于伤寒表实证,但医案中有汗出,这是我们分析他的汗出是因为内热熏蒸而汗出,此时我们与表证相鉴别也在于他的汗出不畅,所以用麻黄石膏解表清热效果很好。解表用桂枝时应注意易助热以免引起其他新的症状。 

(3)关于胸胁苦满的问题老师讲述了咳嗽的医案,常伴有胸胁以及胸部的满闷不舒。咳嗽日久并伴有脉弦之象明显可用黛蛤散,常见于肝火上炎脾气大的年轻女性、中年男性。这时我们可以清肝止咳化痰。

第四,病机与症状须与所选的方证对应,要“有是证用是方,有是机用是方”。急性胆囊炎的医案中,兼有淤血以及大便不通,我们也可以用桃核承气汤或者大黄牡丹汤。只要辨对证我们可以灵活用药用方。

第五,寒饮,水饮内停的疾患慎用柴胡剂。“沉脉主里,当责有水”沉主里主水,我们要在脉象上以及其他症状上注意寒饮水饮的存在。柴胡专注于半表半里的实热,若单用柴胡剂不仅不能治疗寒饮水饮在里,反而会加重,很值得我们注意。

第六,百病多兼少阳病,我们要抓住症状不能遗落,而且要用好体系,没一个症状都不能忽视。关于少阳病与湿热共同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上应有所侧重的治疗并兼顾另一个病的治疗,都重时可以同时治疗。还需我们在临床实践和读书中逐步积累经验。

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

中医与时俱进,也要学习药物在化学方面的作用从而更好的运用。

对症药物:专病专方

头痛(菊花〈至少30g〉,川芎〈止痛效果非常好,癌性头痛可用,寒热皆可用〉,吴茱萸〈30-50g〉,〈寒:藁本.细辛;热:生石膏〉)

失眠(夜交藤〈30g可以治疗伴随肢体疼痛〉,酸枣仁;远志,五加皮〈热象不明显可用〉;生龙骨,生牡蛎〈代谢量高可用〉,半夏〈舌苔厚腻失眠〉)

关节疼痛(鸡血藤,桑枝〈一般用于上肢〉,络石藤;生麻黄,川乌,草乌,附子)

肌瘤结节(生牡蛎,玄参20-30g,浙贝10-15g,荔枝核〈软坚散结〉,夏枯草)

眼干痛(菊花,桑叶,冰片外用,吴茱萸肉桂泡脚引火下行)

汗出过多(麻黄根,浮小麦,煅龙骨,表虚证合上桂枝汤;表阴证〈凉汗〉,可合上附子汤)

带下量多瘙痒(蛇床子30g苦参30g外用)

湿疹(侧柏叶,苦参,土茯苓,黄柏外用;马齿苋白矾外用干性湿疹)咳嗽(枇杷叶,桑白皮,/黛蛤散,白前,/五味子,诃子肉〈日久咳嗽,血瘀重加地龙,水蛭〉,针刀放血疗法〈背腧穴〉)

鼻炎(辛夷,苍耳子,白芷,麻黄剂)

哮喘(葶苈子,射干,地龙,白果,麻杏石甘汤,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瘀血〉)

咽痛(桔梗,生薏米,蒲公英,连翘)

腹痛(原因较为复杂,慢性炎性疼痛,芍药甘草汤,枳实,也可以针刺阿是穴)

口腔溃疡(玄神,生地,蒲公英〈热性加蒲〉)颜面浮肿(风水:越婢加术汤)

崩漏月经提前(胶艾四物汤,清热固经汤)

泌尿系统感染(乌药,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乌药,五苓散)

牙龈出血:脂肪肝,肝病病人易出血(白茅根〈30g〉,大青叶〈30-40g〉寒热皆可用)

耳鸣(生龙骨牡蛎,煅磁石,石菖蒲,蔓荆子)

胸腹水,多为寒性(寒性:真武汤,实脾饮;热证:葶苈〈要用到让患者的大便偏稀的量效果好30-60g.90g〉大枣泻肺汤,四妙散,八正散,可以做艾灸治疗)

    对指标药物

高雄性激素血症(知母,黄柏,生地)

高血糖(苦:黄芩,黄连,大黄;酸:白芍,乌梅,石榴皮)

高尿酸(威灵仙30g,秦皮15g)

肝功能异常(茵陈,虎杖,紫草,五味子,芍药,丹皮)

胆红素升高(水蛭,三七,赤芍)

高血脂(焦三仙各30g,红曲,五谷虫)

高血压(怀牛膝,地龙〈平缓平滑肌,治疗哮喘也有效果〉,夏枯草,钩藤30g〈天麻钩藤饮〉)

甲状腺抗体升高(夏枯草,雷公藤〈肝损害较大,配合后两味药合用,护肝〉,鸡血藤,生甘草)

白细胞低下(气虚:生黄芪,党参,生白术,生甘草;阳虚:附子,干姜,肉桂;艾灸〈灸足三里,需要瘢痕灸,调动全身免疫力,增加抗体,转移抗原,三个月到半年〉)

蛋白尿(赤芍,丹参,生黄芪,水蛭,生大黄)

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应不忘初心,不怕吃苦,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鲍老师为我们的行医之路埋下了种子,需要我们细心地浇灌呵护,才能让中医之树枝繁叶茂。以上是我的体悟,希望可以与更多的中医学子共勉。希望我可以不辜负家人和老师的众望在中医的路上走的更远,希望我的努力在远方的内个小老头可以看到。

作者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六经辨证总结!(表格版)
綜合病的部位、性質、病機、病勢,加以分析歸納,別為某經病證,作為辨證施治的依據。此乃張仲景論治傷寒的主要方法,也是臨床反覆實踐,行之有效的經驗總結。凡抵抗力強盛、病勢亢奮的,為三陽證;抗病力減弱,病勢虛衰的,為三陰證。

太陽病

    太陽主表,為諸經的藩籬,外邪侵襲,大多由此而入。太陽病的主要脈證是脈浮,頭項強痛痛和惡寒。

  • 不論何種病邪,病程長短,見如此脈證者,就可指為太陽病。

  • 三陽證均有頭發熱,主要鑒別是:

    太陽頭痛頭痛以後枕部為甚,下連項部,強痛不舒,發熱惡寒。
    陽明頭痛前額部為主,只發熱而不惡寒。
    少陽頭痛額角為甚,並有往來寒熱等證。

    臨床上,太陽病表現有傷寒、中風、溫病的區別。

    太陽傷寒

  • 診斷依據


  • 具有太陽病主要脈證,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然汗而喘,脈浮緊。

  • 鑒別診斷
    傷寒無汗,有九證,應當鑒別。

  1. 太陽傷寒,無汗,發熱惡寒,身痛,脈浮緊,用麻黃湯。

  2. 太陽中風,脈浮緊,無汗,煩譟,用大青龍湯。

  3. 陽明病,頭痛、鼻乾、脈浮、無汗而喘,用麻黃湯。
    [此皆寒邪在表的無汗,治當發表。]

  4. 陽明病,無汗,身心發黃,用茵陳梔子湯。

  5. 陽明病,無汗,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用白虎湯。
    [此皆寒邪在裡的無汗,治當清裡。]

  6. 結胸證,但頭汗出,用大陷胸湯;但頭汗出,身發黃者,用茵陳蒿湯;心中懊?,但頭汗出,用梔子豉湯。
    [此皆水飲內停的身無汗,僅見頭部汗出。]

  7. 脈浮而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身必癢者,此陽虛外邪不能作汗外解,治法當扶元解表。

    太陽中風

    即傷風,與雜病中猝然倒地的中風不同。

  • 診斷依據


  • 具有太陽病主要脈證,發熱,汗出,惡風,脈緩。

  • 鑒別診斷
    傷寒是寒邪束表,衛陽被鬱;中風是風邪襲人,衛強營弱,兩證病機不同。


    太陽傷寒太陽中風
    惡寒
    發熱或有或無翕翕發熱
    汗出
    脈象浮緊浮緩

    太陽病腑證

    太陽病經邪不解而內傳膀胱,即為太陽病腑證。由於傷邪有傳入氣分和血分的不同,故分蓄水和蓄血二證。


    太陽蓄水太陽蓄血
    病機膀胱之氣,不能化水太陽隨經,瘀血在裡
    症狀小便不利自利
    口渴消渴飲水或水入即吐不渴
    小腹微滿急結或硬滿
    神志清楚如狂或發狂
    其他發熱惡寒汗水身體發黃或表證未解
    脈象浮或浮數沉澀或沉結

陽明病

    陽明病是外感病陽亢邪熱熾盛的極期階段,其性質屬裡熱實證。

    陽明病經證

  • 診斷依據


  • 身大熱,汗大出,口大渴,脈洪大。或面赤,心煩,氣粗,譫語遺尿,昏睡等。

  • 太陽無汗而渴,忌白虎;陽明有汗而渴,忌五苓。

    陽明病腑證

    陽明腑證是邪熱傳裡與腸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內結的證候,病情較經證為重,往往是經證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如陽明熱盛,汗出過多,或誤用發汗,使津液外泄,於是腸中乾燥,裡熱更盛,而致燥屎阻滯,則成陽明腑實證。


    陽明經證陽明腑證
    發熱大熱日晡潮熱
    汗出大汗手足翕然汗出
    口渴大渴(-)
    臍腹無脹滿腹滿疼痛,拒按
    燥屎(-)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
    脈象洪大沉遲而實或滑數
    舌苔舌紅苔黃舌邊尖起刺,焦黑燥裂

少陽病

少陽病是病邪已離太陽之表,而又未入陽明之經,處於表裡之間的半表半裡熱證。少陽病的主要脈證,以口苦、咽乾、目眩為提綱。

少陽主證

少陽位居半表半裡,與太陽表證及陽明裡證完全不同。往來寒熱是主要特徵之一。

診斷依據
除口苦、咽乾、目眩提綱證外,還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

少陽兼證

兼證以兼太陽和兼陽明為多見。

診斷依據
具少陽主證外,如復見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痛,心下支結,微嘔是兼太陽表不解證。復見腹滿痛,鬱鬱微煩,心下急,大便不通等為兼陽明裡實證。

图片


三 陽 證 比 較

三陽分類證狀脈象舌苔鑒別要點
太陽病經證表虛
(中風)
發熱惡風,頭痛,項強汗出。浮緩
薄白有汗脈緩
表實
(傷寒)
發熱(或未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疼,骨節煩疼,嘔逆。浮緊薄白無汗脈緊
表熱
(溫病)
發熱不惡寒,或微惡寒,頭痛口渴。
浮數薄白或淡黃質紅寒少
口渴脈數
腑證蓄水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欲飲,水入則吐,小便不利。浮數白滑小便不利
蓄血頭痛發熱,其人如狂或發狂,少腹急結,小便自利。沉澀有力舌有紫點少腹急結、小便自利
陽明病經證身大熱,汗大出,口渴引飲,不惡寒反惡熱。洪大浮滑舌赤苔黃無燥屎內結證
腑證日哺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腹滿痛拒按,大便秘結。沉實滑數

黃燥或有焦刺有燥屎內結證
少陽病口苦咽乾,目弦,往來寒熱,胸 苦滿,心煩喜嘔,嘿嘿不欲食。
白滑或淡黃有半表半裡證

太陰病

太陰病主要表現為脾虛濕盛的證候。太陰屬脾,陽明屬胃,互為表裡。太陰病的發生,可由三陽治療失當, 損傷脾陽而起;也可由於風寒之邪直接侵犯而起病。主要證候為腹滿而吐,食不下, 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

診斷依據
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

 太陰病腹滿痛陽明病腹滿痛
原因虛寒實熱燥屎內結
疼痛程度腹滿痛時減,喜按或得溫而減腹滿痛必甚,且痛必拒按
口渴多自利口不渴,縱然見渴,只喜熱飲,且飲不多-

少陰病

少陰病為傷寒六經病變發展過程中最為危險的階段,其性質屬全身性虛寒證。少陰包括心腎二臟,為人身之根本,心腎機能衰減,抗病力量薄弱,則為少陰之病。少陰一經,兼水火二氣,寒熱雜居,其為病表現不一,如病偏於寒,則證類太陰,並偏於熱,則證類太陽。

少陰病寒化證

此為較多見之證候,主要是因陽氣不足,病邪內入,從陰化寒,呈現出全身性虛寒證象。

診斷依據
無熱惡寒,脈細微,但欲寐,或厥冷,下利而渴;或身橍動,振振欲擗地,心下悸等。重者可見下利,厥逆,面部潮紅,譟擾不安等。

少陰病熱化證

主要為陰虛陽亢所致證候,與寒化證陰盛隔陽迥然不同。

診斷依據
心煩不得臥,口燥咽乾,舌尖紅赤,脈細數。下利,小便不利,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的為水熱互結;下利,胸滿,心煩為陰虛火浮證。


厥陰病

厥陰病屬於寒熱錯雜證,見於傷寒的較後階段。由於厥陰是三陰之盡,又是陰盡陽生 之臟,故病情演變多趨極端,不是極寒就是極熱。因此厥陰證候特點,為陰陽偏盛偏衰,寒熱錯雜混同出現。

上熱下寒證

膈上有熱,腸中有寒的證候。

診斷依據
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饑而欲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陰厥逆證

陰寒內盛,陽氣衰微的證候。

診斷依據
下利厥逆,大汗出,身微熱而惡寒,小便利,脈微欲厥。


三 陰 證 比 較

三陰
分類
證狀脈象舌苔鑒別要點


虛寒證惡寒身踡,口中和,下利清穀,手足厥冷,欲寐。沉微細白滑肢厥脈微
虛熱證心煩不寐,口躁咽痛,胸滿下利,一身手足盡熱,或腹脹便秘。
細數紅絳心煩不寐,一身手足盡熱
太陰病身無熱,手足溫,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痛,口不渴。
濡弱或沉白滑膩有寒濕證
厥陰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上熱證),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寒證)。
弦數或弦緊淡黃有寒熱錯雜或厥熱勝復證

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按照关键词,一个是“经方”、一个是“抓主症”,中间还有个“如何”。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在《扶阳论坛》第二集),冯世纶老师和刘观涛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摘一下,大家听一听:

无数中医学习者、临床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伤寒论》所阅之书既多,则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乃至临床水平难以提高,“效如桴鼓”的境界堪称遥不可及。

我也有此感,我们大家学了《伤寒论》以后,这伤寒方子究竟在什么时候用,是一个大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是个大问题。

举个例说吧,“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人们都说这个病应当用乌梅丸,在这儿大家想一想,你们能在临床上见到几个这种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有几个?这乌梅丸就不能用了吗?可是你再看看叶天士,最善于用乌梅丸。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乌梅丸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用?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你才会用、敢用、广泛地用,否则的话你只能用于“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了。

所以我在这个论文的开始就讲,经方之不易学,就在于该方证的主症不明,可以这样讲,大部分的经方主症不明。所以要想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使经方容易学、容易用,就必须把经方的主症挖掘出来(我用这词——挖掘出来)。我们大家都有这个责任,把它挖掘出来,挖掘出来以后告诉别人,这才是你中医学家的应尽的责任。

你看现在有些病例,说我用某方把某病治好了,他就不说为什么用这个方把这个病治好了,抓住哪个主症用的,不够。

现在我开始讲第一个问题,关于“病”、“证”、“症”的定义。为什么要讲它呢?因为涉及到第三个——症(就是病字旁的症)。现在我说一说“病”:当阴阳失去平衡时,人体出现不正常反应的过程就是病。这里面的关键词是“过程”,它有一个时间段。什么是“证”?当医生面对病人时(只是在面对病人时侯,没面对病人时没这种情况),是谁的意志呢?是医生对病人疾病本质的概括,完全是医生的意志,跟病人没关系。同样,前面的“病”跟病人也没关系,病人知道“我是什么病”吗?得靠医生判断。但是大家看第三,病字旁的“症”!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出现的不正常反应就是症。这个完全是病人的意识、病人的感觉,因此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换句话说不以我们医生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有这个症状就是有这个症状,说它没有,不行的!可是“病”呢?这个医生可以说是这个病,那个医生可以说是那个病,这个医生可以说你是阴虚,那个医生就非得说心肾阳虚,这个东西不行。但是症状的症,是不以医生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因“症”而知“病”,从“症”而识“证”,“病、证、症”三者之中,只有病字旁的“症”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因而这三者当中病字旁的“症”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就谈什么是主症。我们顾名思义,主就是主要的意思,在病人的所有症状当中,要把它提炼出来,找出它最主要、最重要的症状。说最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疾病的本质,说最主要是说它不应当多。因为它决定了疾病的本质,所以它是最重要;由于它不多,所以它最主要。不多是多少呢?一到三个,绝对不能超过三个!

我们每个人长期临床都知道,我为什么用这个方子?我抓住了一个主症。但是你问问他:“你怎么抓住的?”那就顾左右而言他,因为它太珍贵了,它是秘诀、是诀窍。举例说: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怎么分辨?我告诉你们,饿的时候心里空、胃有下坠感这是补中益气汤;饿的时候胃里空、有心慌的感觉是归脾汤。这就叫主症,像类似的东西多了。主症为什么不能超过三个呢?因为我们辨证辨的是什么呢?辨的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因一个、病位一个、病性一个就足够了,不能再超过三个。

再有一个问题,主症是病人感觉最痛苦的吗?恰恰相反,病人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恰恰不是主症,他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是标不是本。比如这个人头疼,头痛剧烈它是主症吗?它不是,如果我们医生检查,他绕脐痛、多日不大便、脉沉实有力这才是主症。因为这个才代表他的疾病本质,头痛剧烈那是标不是本。因此我这里所说的主症,是指体现疾病本质的症状。所以你抓住了这个,你用大承气一泻,头痛好了,所以头痛不是主症。

我这里边就谈到了,主症是只有医生才能查知出来,是每个临床医生的独得之秘,体现了辨证论治水平,所以把它称作“秘诀”或者叫“诀窍”,一般的是不轻易告诉别人的。张仲景告诉了吗?也没告诉,张仲景也没告诉。有的告诉了,桂枝汤“汗出、恶风、脉浮”告诉了,但是大部分的他没告诉。

我这里边说了一段“火神派”的问题,仅供参考。“火神派”善用附子、四逆汤,说他一生用了几吨附子,说他遇的病人90%都得用四逆汤。可是我们回顾一下四逆汤,它是什么症状?《伤寒论》叙述的:手足逆冷,大便溏甚至下利清谷,脉微细甚至欲绝。如果说“火神派”90%病人都用四逆汤的话,按照《伤寒论》怎么解释?那就证明《伤寒论》这个四逆汤证不是主症,那主症到底是什么呢?我就看了很多“火神派”的书,他也没告诉我,到现在他也没告诉我。你这个用附子、用四逆汤,你不按着《伤寒论》用,你按什么用呢?不说。你说这叫什么事?到底他知不知道?他肯定知道;他疗效好不好?他肯定好。但是他不告诉你啊,你怎么用?你敢用吗?什么病都用四逆汤,你不敢用。只有当他告诉你,用四逆汤他的心目当中的主症的时候,你才敢用,但是他不告诉你。

这就是我们中医界的一个缺点,你看人家西医发现了什么问题了,争先恐后地告诉大伙;而我们中医自己有点东西,千方百计揣在兜里不告诉别人。

下面我们看第三,《伤寒论》有一条最著名的条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一看见这条文,高兴透了,真高兴。那个“症”在《伤寒论》张仲景时代是言字旁,咱们现在应该改为病字旁,这不一样的。张仲景说小柴胡汤证一共九个,叫做柴胡九症,其中你见到一个,你就可以用小柴胡汤,这纯粹胡说,不可能的事。

咱就说说“往来寒热”,逍遥散证往来寒热,达原饮证往来寒热,哪是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肝气不疏的人谁胸胁不苦满?四逆散证、柴胡疏肝散证都胸胁苦满,行吗?“嘿嘿不欲饮食”,逍遥散证三大主症,其中一个就是厌食,它是小柴胡汤证吗?“心烦喜呕”,温胆汤证都心烦喜呕,它是小柴胡汤证吗?这就四大证了。然后加三个,口苦、咽干、目眩又加上了,加上这个几个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和喜呕一共五个,现在加上口苦,大家看,你说这人上火了口苦,龙胆泻肝汤证口不苦吗?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口不苦吗?它是小柴胡汤证吗?“咽干”更是说不过去,阴虚的病人谁都咽干,麦味地黄、知柏地黄咽干吗?肯定咽干。“目眩”,肝阳上亢的都目眩,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目眩,它是小柴胡汤证吗?也不行。最后还有人加了一个叫作“脉弦”,它是主症吗?张仲景都说有水饮的脉弦、受寒的脉弦,它是小柴胡汤证吗?所以“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句话是错误的。

我说这个错误的立足点,在于他说他那几个症状见到一个就是,这是错误的。那么到底有没有主症呢?到底什么是小柴胡汤证主症呢?还真有,还真有啊!关键是张仲景没明告诉你。所以我叫挖掘,对于《伤寒论》方证的主症要挖掘。

第一方:小柴胡汤

现在我们就挖掘挖掘它,张仲景在谈到了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等以外,下一条文就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大家看这里边“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都说了,那么在那九个症状当中,还什么没说呢?下边“藏府相连,其痛必下”,注意这个痛出来了,而且“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两个“痛”字!在此之前还说“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那证明痛在什么地方?在于胁下,这才是主症。

为什么?他说得很清楚啊,他说由于“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然后才出现的“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这就证明,所谓“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那全是标,本在于“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所出现的痛。他又说“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很明显“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都是标,只有那个“痛”才是本,才是导致小柴胡汤证的症结之所在。

那么他痛在胁下肯定之后,为什么痛在胁下呢?他说“血弱气尽腠理开”,这是谁的毛病?说病位在三焦,首先告诉你在血弱、气血不足的情况下,三焦所主的腠理开泄了。大家一定要明白三焦和腠理的关系,“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灵枢·本脏》)膀胱对应着毫毛,三焦对应腠理。所以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下,病邪从毫毛进入腠理、从皮毛进入腠理,进入哪条经呢?手少阳三焦经。因为明指的是三焦。但是有一个问题,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在人体的颈部和肩部相交,结果病邪随之进入足少阳胆,然后足少阳胆通过缺盆,络肝属胆,进入了胆了。胆在什么地方?如果论病位,确实在右边,但是我们中医不讲这个,我们中医不讲解剖部位,我们就讲他疼究竟是在左边肋弓下疼呢,还是在右边的肋弓下疼?因为胆经是两条,他为什么偏偏在右不在左边?刚才有个同学明白这个道理,原来在右的原因,是因为肺气从右而降。因为肺主皮毛,病邪随着肺气通过上焦,从右边降下去,因此它结于胁下,必然在右胁下而不在左胁下,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在右肋弓下,而不在左肋弓下。

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只要见到疑似小柴胡汤证的病人,用手敲击他的右胠胁,医生敲,不是自己敲,病人感觉右肋弓下疼痛,同时右肋弓下也有压痛者,这个病人100%是小柴胡汤证。

这就是主症!张仲景没明确地告诉你,但是他说出来了。如果要说是“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话,那谁都不是,只有它是,因为它是疾病的症结所在,也就是病本所在。什么叫本?本就是疾病的症结所在病位,原发病位。“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全是继发病,继发的症状。原发病位是痛,他所体现的症状是痛。因此我们只要按照我刚才的说法,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了,但是我仅仅说是用小柴胡汤。

如果这人平时强壮,你就去掉党参;如果病兼有剑突下压痛,你就用柴胡桂枝汤;如果病人中脘压痛,你就用大柴胡汤;如果病人在中脘部位,吃饭以后有停滞感,你就小柴胡配平胃散,如此等等,就可以用。

    关于“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我这里边讲得已经很清楚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总之,他说明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痛”才体现了病本,其它那些症状都不体现,因此,抓住这一个症状就可以用小柴胡汤。

下面我病案举例:

第一个,产后发热:

某某,26岁,女,产后第三天就开始高热,39℃~40℃,住我们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了一个月,高热不退,但是她有时候热又退了,在一天当中热退了,然后又上来,干脆就不住院了。

把我请到她家去,当时没热,我就怀疑她有小柴胡汤证了,我就按照这个方法,结果她非常吻合。我就开小柴胡汤原方,产后毕竟虚了,正在开方的时候热起来了,再测体温40℃,还是不变,以小柴胡汤一付,好了!再也不发热了。我就说这是主症,不就是个发热吗!

第二个,耳聋:

一个老太太,76岁,感冒一个月,左耳聋,患有纳呆、干哕、口苦、咽干、烘热,确实是有柴胡证,但这不是主症。发现她有这个以后,用小柴胡汤原方,加通草、枳壳、牛蒡子、蝉衣、川芎、连翘,四剂痊愈。

第三个,闭经:

一个农民,29岁,婚后四年,已经四个月没来月经,检查没有怀孕,确有这个主症,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香草汤。我觉得应当把这方子记住,因为闭经非常难治,香草汤里面有香附、益母草、鸡血藤、当归、泽兰、川芎、白芷,是上海一个妇科名家的方子,陈筱宝他的方子。

吃了四付以后,月经就来了,此后转为正常。我在临床上单纯用香草汤,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没效,但是如果病人具有如此主症,配小柴胡汤那是有肯定的疗效,显然增加了香草汤的疗效。什么原因?它通畅三焦。虽然香草汤调和气血,但更重要的则在于小柴胡汤通畅三焦。

下面第四个,头痛、头晕:

一个女孩子,15岁,头痛、头晕两个月,左太阳穴直上,耳上头疼,平常大便偏干,两到三天一次,已经三到四年了。

见到这个主症,以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大黄,七付痊愈,再也没有复发。小柴胡汤原方加当归、川芎、大黄。

第五个:尖锐湿疣:

这种病很不好治!一个工人,女,30岁,外阴患尖锐湿疣五年,中西医治疗无效,目前还有一个在外阴,痒感明显,带多黄稠,大便干,三天一次,大便拉不尽,早晨口苦、口干。

虽然有口苦症状,但是我认为并不是主症。发现这一主症以后,而且摁她左少腹有压痛。注意!左少腹,肚脐的左下方有压痛。于是用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注意啊!桂枝茯苓丸的主症就是左少腹压痛。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加土茯苓、金银花、炮山甲、荆芥、防风、生大黄,连服十四剂痊愈,再没有复发。尖锐湿疣很不好治的。

第六个,早泄、阳痿:

一位男同志,30岁,是一位军官(我在看的时候是1999年)。1988年底他怀疑病毒性脑炎,医院给抽脊髓,从那以后就出现腰疼,躺久了、站久了,腰脊部有顶胀感,但是活动后有所减轻。

1992年第一次结婚,女方对性生活不满意,然后1996年离婚了。从那以后,他就悲观,不想吃饭,也睡不好觉。两年前又再婚,病仍还不好,仍然有早泄、阴茎疲软不坚,虽然能进入阴道,但是一分钟就排精。一个星期还能性交一到两次,性欲还可以。他告诉我他20岁以前有手淫,白天尿频,夜尿两到三次,有尿不尽的感觉。

这种情况给人感觉又像肾虚又像肝郁,所以就用过六味丸、用过逍遥散、用过补中益气,丝毫没有效果。后来我就敲打这个地方,果然如此,而且脐上有压痛。大家注意!脐上有压痛,脐上一寸的部位有压痛。

然后我就用小柴胡汤加化瘀灵和茯苓、泽泻、车前子利尿。小柴胡汤加化瘀灵、茯苓、泽泻、车前子七付,阳痿、早泄改善。原方继服,到4月29日,阳痿、早泄完全痊愈。1999年1月3日看的,中间发生了很多曲折,又用六味地黄、又用逍遥散、又用补中益气都没效,到4月8号才想到用小柴胡汤加化瘀灵,结果到4月15号明显改善,4月29号痊愈。

由此证明,有此主症用小柴胡汤是不可替代的。他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吗?没有啊!都没有!“口苦、咽干、目眩”,没有啊!所以这个才是主症。

第二方:甘麦大枣汤

这在《金匮》里面是个很奇怪的方子。它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什么意思?“妇人”,说这病多发于女同志,就是女人。“脏躁”,脏,是内脏;躁,烦躁,病发于内而导致的躁扰不安。“喜悲伤欲哭”,这病人悲伤、总想哭,是虚还是实?《内经》说“肝虚则悲”,这绝对不是实证了。“数欠伸”,当什么讲?打哈欠、伸懒腰,这里面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打哈欠,一个是伸懒腰,打哈欠是深吸,伸懒腰是伸直你的腹肌,证明病位在肝,为什么?《难经》说“吸入肾与肝”,深吸气是太息,病位在肝;为什么要伸懒腰?因为腹肌拘挛,病位也在肝,那证明这个病病位在肝,而且肝虚。于是肝虚怎么治?《金匮》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后边有很重要的一句话:“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就是当你肝虚的时候你才能补脾,肝不虚绝对不能补脾。什么药才能补脾呀?甘味药(甜的),所以甘麦大枣汤。

但是我们在临床上见得到吗?农村有,偶尔有的讲,妇女突然之间哭起来了,说是有黄鼠狼来觅人了。这病农村有,城市少见。但是在城市少见,你就不用甘麦大枣汤了吗?我们可以看《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最擅用甘麦大枣汤,但是有这症状吗?没有!证明这个不是主症。那么什么是主症呢?两个字——紧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那个“急”就是紧张的意思。什么紧张?情绪紧张!什么表现?病人感觉沉不住气,当别人交给他办什么事的时候,他立刻去办,只要见到这个症状,就是甘麦大枣汤证,而不管他出现什么其他症状,都不管。你见到病人的时候,你不妨问一问,平常脾气怎么样啊?爱紧张吗?比如说别人交给一个事办,是当时就办了,还是待会儿办的?沉不住气,立刻就办,你就用这方子,别的病随之好转。

下面我们举病例:

第一个,咽炎:

男的,37岁,四个月以来,每当喝啤酒和热汤的时候,咽部就有扎疼感,咽干,但是没有异物感,于是就找医生吃药,一直没有效果。他说这个病是由于一次喝热汤烫了嗓子以后,以后只要一喝啤酒、一喝热汤,心情就紧张。我就用甘麦大枣汤原方。

吃了七付以后,病人喝啤酒、喝热汤就再也不扎疼了,但是他说吞咽的时候嗓子还有点干,平常喝豆浆和菊花茶的时候喜欢放糖,那说明阴液还不足,我在这方子里面加了白芍,再七付,各种症状完全消失,这是第一个病例。

第二个,月经淋漓不尽:

一个女的,20岁,是我们中医学院中医系的学生。两个月以来啊,月经淋漓不尽,我们学校的老师给她治疗啊,归脾汤、六味地黄汤加减无效。她感觉饭后胃脘发胀,走路久了脚后跟疼,腰酸,躺卧以后舒服,这不很像六味地黄?但是没效。

于是就问她既往史,她说月经淋漓不尽,时发时止已经四年了,少则一二十天,多则两到三月不止。怎么引起的呢?是在家乡上高中一年级时候,住校以后引起的,当时天不亮就起床出操,学习时间长,休息时间少,课业负担重,于是心情十分紧张。上了大学以后,虽然休息时间多了,但是心情紧张之感未除,遇事着急,必赶紧办好才能使心情缓和下来。而且还有一个症状,我让她躺在床上,两个腹直肌非常敏感,这一摁她敏感,原来很软的,立刻就硬,这就什么啊?那不就拘挛嘛、拘急嘛。肝苦急啊,对不对?

所以用什么方子呢?用王旭高缓肝之法——甘麦大枣汤加陈皮、白芍,七副,患者吃了一付,血即大减,三付完全干净。后来腹直肌仍然有紧张、拘急、敏感的感觉,方子里面重用白芍、当归、黄芪,加强补血的作用,让它柔肝,补血柔肝。后来心情紧张的感觉也没了,让她吃补中益气丸,连服一个月以后,这个病再也没有发生。为什么?要补脾啊,因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肝虚,虚在哪儿啊?肝虚就虚在血,所以用补中益气从中焦化生气血,痊愈。

第三个,贲门痉挛:

一个老太太,60岁,我那时候在中医学院门诊,由她丈夫搀扶进入诊室,极度消瘦,行动不利(看病的时间1991年10月4号)。她说从1978年开始就患吞咽困难,西医经过钡餐造影,说她贲门痉挛,中西医治疗无效。虽然肚子饿得慌,但是咽不下去,食物到了心口窝以后,就觉得有腹胀感,然后就恶心,就必须吐出去。

当时看病的是10月4号,由于10月1号过节来人多,她这个病情就更加严重,连续三天,每天只能进食一两,最近两天连水也喝不下去,她说胃里边空虚,觉得惙惙地慌。身高1.6米,体重不足30公斤。她说平常心情不好,每当乱心的时候,病情就发作,生气、着急也发作,很有意思。她说更主要的,有时家里什么事也没有,却心里觉得有多大事似的,这是她主诉。左腿觉着烦扰不宁,要求别人必须按压。大家都知道左边属肝,所以用甘麦大枣汤原方,一个不变,不加不减。吃了一付以后,进食阻挡感觉减轻,三剂以后可以正常饮水,能够多喝点儿稀粥了,一天可以进食二两,再也不痛,接着再吃七付,进食已没有阻挡感了,而且能吃少量的固体食物了,比如馒头、米饭,心也不烦了,原来总觉心里悬着,现在这种紧张的感觉也没了。接着再吃,各种症状都好转,进食都正常,一天能吃四两主食,但是脉仍然细弱,就在上方甘麦大枣汤里面加上六君子汤。10月4号看的,到了11月1号,每天可以进主食六两。然后让她再吃原方,到11月11号,一切症状消失,没有再复发。这个病人有没有“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象如神灵所作”呢?哪有啊!所以“紧张”二字是用甘麦大枣汤的主症。

第四个,头晕:

男,22岁,2002年4月3号初诊。八九岁时从车上掉下来,以后又被父亲打耳光,打得鼻子出血,十四岁就出现头晕,近两年以来,尤其于午饭后头晕重,心中烦热,睡不着觉。

大家注意,八九岁从车上掉下来,十四岁出现头晕,五年!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外伤以后、生大气以后,恰好五年发病,不管什么病,不多不少五年,既不是四年也不是六年。用什么方子呢?我敲他右胁下引剑突下痛,不是引右肋弓下痛!引剑突下痛,然后就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主症就是这一个,敲击右胁肋引剑突下痛。午饭后头晕明显减轻,心里面不热,而且也能睡会儿了。但是他又告诉我,说平时想起有刺激的事儿,就心慌紧张,刚开始没告诉我这个,后来那个没事,他告诉我这个了,然后我就在这个方子加甘麦大枣汤原方,他心慌紧张感完全消除。后来早晨起来仍然觉着头蒙,遇凉风吹舒服一点儿,在这方上加点菊花,这个病完全治愈。

第三方:四逆散

四逆散证的主症在哪儿呢?在肚脐的左侧,中指同身寸0.5寸,在这地方出现压痛就是四逆散证。什么“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一概不管,只要遇到这个,你就用四逆散,保证有效。

下面咱们看病例:

第一个,紫癜:

19岁,男,学生,3月18号初诊。元旦以后下肢出现大量紫癜,呈点状、小片状,按之稍微疼痛,不痒不热。曾经服过防风通圣和西药无效,然后检查他具有如此主症,用四逆散加金铃子散七付,紫癜完全消失,再未复发。

第二个,入睡难、头胀昏蒙:

这个病人躺下以后,两三个小时睡不着觉,已经一个月了,白天巅顶和太阳穴发胀,病人有血下不去的感觉,头昏蒙,两腿烦扰不宁,喜欢捶打。检查他具有如此主症,用四逆散配合二陈汤,七付以后,头昏蒙和血下不去的感觉消失,两条腿烦扰和入睡难减轻十分之六七,夜间仍然感觉有点烦热,这个方子加丹皮、山栀、知母。9月20号再看,痊愈。

第三个,尿频:

我们学校中西医结合系一个学生,19岁。七岁开始就尿频、尿不尽,每节课后必须要排尿,但是到了厕所又等尿,尿不出来,也尿不干净。腹诊具有刚才说的主症,用四逆散原方七付。3月5号告诉我,可以两节课后排尿,但仍有不尽感,再来七付,3月12号能憋住尿了,可以三节课后排尿了,尿不尽和等尿完全消失。

第四个,痤疮:

女工,26岁,两个面颊满布痤疮5年余,心烦急躁多梦,两条腿烦扰不宁,夜间睡觉两个脚灼热难忍,要把脚伸到被子外头去。平常咽部黏滞不爽,觉着有东西粘着,但是又没有东西咳出去,大便干五六年。检查具有典型的腹诊症状,用四逆散加川楝子、元胡、当归、大贝、苦参、生大黄七付,痤疮大减,没有再生,腿烦消失,夜间睡觉也不伸到外头去,只是嗓子还觉着发黏,这个方子加牛蒡子、射干、知母十四付。三个月以后带着别人来看病,告诉所有疾病完全消失。

第五个,病人常呼叫:

1989年开始社会实践,暑假带着学生到承德县一个村庄的小学,来一个五十岁的农民,坐不到十分钟,突然“啊”地呼喊,问他哪里不舒服,不搭理(不好意思说)。出去骑着自行车狂转,大概半小时以后回来,他以为这样就不嚷嚷了,待不到20分钟,“啊”,又嚷,声音非常大,旁边的病人都瞅他(都知道他得这病已经四年了)。他四年前跟儿子生大气,留下了这个毛病,必须每隔十到二十分钟,要大叫一声才舒服。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十到二十分钟要叫一次,是什么感觉?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看,1989年花了四千多块钱,毫无起色。知道我们来了,要看。我别人先不看,先给他看。我知道这肝气太旺啊,躺下摸摸,恰好典型的主症,就开了四逆散原方,一付药三毛钱,两付。两天以后他到招待所来告诉,“吃了一付以后就不叫了,到现在也没叫,大夫,你这药是麻醉药吧?”他说,“怕你走了我还叫,开七付。”我说:“有学生在承德县,让他来看你。”暑假回来告诉,从那以后再也不叫了。这什么病?就使我想到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掌声)肝气太旺了!

为什么四逆散就有如此大的作用?我给大家讲一讲:少阴病四逆是说手脚凉,同时病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这些或然症都是肝气的冲击,冲到肺就咳,冲到心就悸,冲到脾就腹中痛,冲到肾就小便不利,冲到自己的本经,就泄利下重。那么它把大量的气都往别处冲,剩的元气还能达到末梢吗?于是才出现四逆。所以我们想办法让他的气不集中冲到一处,让它缓慢地散到全身各处,这病不就好了嘛。所以呼喊都是气冲的表现,为了发泄。我们不让它往上发泄了,让它全身发泄,这气不就没了嘛,所以四逆散就起这个作用。

第四方:旋复花汤

旋复花汤更有意思!“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就三味药:旋复花、葱和新绛。如果你按张仲景的话,这方没法儿用。谁闲着没事成天捶着玩?那是大猩猩!但是这个方子在叶天士那儿常用了,辛润通络的代表方剂。我把这个方子略加调整,学习叶天士,一共七味药,大家记下来:旋复花、当归、郁金、桃仁、茜草、泽兰、柏子仁,把它命名为“化瘀灵”。用于什么?主症脐上一寸处压痛(水分穴)。临床只要见到这个症状,无论他发生什么病,一概有效!农村最多见,我觉得在座的农村来的不少。如果发现三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农民,说她是干活的命,只要下地,什么病都没了,一回到家这浑身就难受,就用这个方。40~50%的妇女都是这症状,一概有效。

病例:

第一个,冠心病:

女,57岁。心前区憋闷,头部憋胀,感觉必须出一身汗才舒服。平常心前区刺痛,这病二十年了。怀疑有这个病,按她脐上这个部位,出现明显压痛,就用这个方,七付。吃了以后,心前区就不再憋闷和疼痛了,但是上楼气短而且喘,这个方子就配生脉饮,交替隔日服用,一直到疾病痊愈。这个方法用了两个月,完全治愈。体重增加10公斤。

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治冠心病不一定必须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理气、清热、化痰都行。如果兼证有瘀血的话,不一定要用通经络,只要把肚脐上这一块瘀血给他拿掉,心脏疾病立刻好转,甚至消失。什么原因?我给大家、给病人解释:这地方就像三峡大坝,而这心脏就像重庆,如果这地方堵住,重庆怎么办?万吨巨轮可以直达重庆,重庆这块水都不流了,人受得了吗?我们人的心脏的血不动了,受得了吗?证明疾病的病本没在心脏本身,而在脐上部位瘀血。把这个地方瘀血解决了,心脏本身问题随时解决。

第二个,嗳气:

男,72岁。经常嗳气,嗳气达五年,夜间睡眠因为乱心而醒,就是心里烦,醒来以后,必须嗳气连连,而且声音很大。十年前用力猛拽一棵树,不慎摔倒于地,证明五年外伤发病。五年以前发什么病了呢?右大腿疼痛剧烈,西医认为有血栓,用脉通,一直到现在还吃脉通。我按他脐上部位,压痛,用刚才的化瘀灵,七付。夜间睡觉不乱心了,还嗳气一到两声,病人说基本好了,我说你再吃十付吧,结果各种症状完全消失。他夜间嗳气五年了,是因外伤引起的,但是一定要有这个主症。

第三个,呃逆:

80岁,男。曾经患十二指肠溃疡,经过中药治愈以后,一直遗留呃逆,九年不愈。呃逆不是嗳气,是呃逆!呃声断续呈无力状,每天发作十余次,同时呕吐痰涎粘沫,每天晚上还要从嘴里面把那些粘痰掏出来之后才能睡觉,经常感觉有气从剑突下上冲,憋闷欲死,呃逆一发作,流眼泪。

腹诊检查具有如此症状,用化瘀灵加半夏、杏仁三付。第一付呃逆停止,到看病的时候没有发作,但是仍然感觉有气从两胁下向肚脐这个方向聚集,随后就觉得脐腹部有气散开的感觉。嘱咐再吃五付,五付以后呃逆一直没发,停药,再没有复发。

第四个,口腔溃疡:

我们学校的学生,女,21岁。三年来经常发口腔溃疡,这次已经两天了,下唇至齿龈红肿,并且破溃疼痛。近两个月来,每喝水就迅速排尿,尿频,尿过更渴,再喝再尿。摁她这个主症,果然存在。用化瘀灵三付,口腔溃疡痊愈,但是仍然口渴欲饮,喝了水还要尿,尿后还渴,而且饮不解渴,证明是太阳蓄水证。仿照刘渡舟教授的苓桂茜红汤,用五苓散加茜草、红花,七付,“饮水即尿、尿完即渴”症状完全消除,口腔溃疡也没再发作。

我们要想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要想方剂的疗效具有可重复性,注意!可重复性!就必须要抓主症。但是经方的主症欠缺,这就给我们学习经方带来极大困难,所以经方不容易学、不容易用、不容易推广。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群策群力,把经方的主症挖出来,挖出来之后你可以发表文章、你可以写书告诉大伙儿。这样的话,咱们中医水平不就提高了吗?咱这经方就容易用了。

按照我的经验,应该怎么样挖掘呢?就是以原条文所述症状及其方药为基础,联系《内经》、《难经》的有关论述,探讨其病机,最重要的找出其症结所在,以及可能代表其病机、症结的症状。注意!我说这个症状不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说的症状,是指能够代表这个病机、能够代表这个症结的症状,也就是原发病位、原发病机的症状。你发现这个症状以后,见到病人可能是这个方子的主症,有效了;见到另一个病人不妨用一下,然后又有效;这还不行,见到第三个又有效,差不多了;如果连续见到五个都有效,就把它固定下来!这个就是这个方的主症。这就是我在临床上挖掘经方所对应主症的思路和方法,仅供同道参考。(掌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