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養老金體系將向零售爲中心轉變,險企如何打通“老有所養”最後一公里?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

老齡社會加速,如何做好退休儲蓄成爲每個人的必答題。1月24日,安永企業財務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永”)發佈首份《中國養老金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各政府和監管機構都將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作爲改革重點,意味着中國的養老金體系將由目前的以服務機構客戶爲主向以零售爲中心轉變。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頂層設計加快推進養老金改革將爲國內外的養老金管理機構創造更多機遇。另一方面,隨着行業由機構業務轉向以零售爲主導,養老金管理機構和渠道需要持續創新其商業模式,把握機遇,重新思考自身策略。

三支柱促使養老金體系以零售爲中心轉變

隨着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養老金建設日益成爲上層設計的重點戰略。

《報告》指出,應對人口挑戰成爲當前的國家首要任務之一,意味着中國的養老金改革將提速,而且未來的發展將更多地由國家驅動。

目前,養老金領域已經列爲國家改革日程中一項國家級要務,“十四五”規劃中首次直接提及養老金改革。主要目標包括:改革第一支柱以鞏固健全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促進長期平衡,進一步提高參保率,及實現全國統籌;建立多層次、多個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包括更穩健的第二及第三支柱;最終形成融合三大支柱變成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

“十四五”同時提出未來要建設一個多支柱,包括第三支柱即個人養老金的建設,不管是商業養老保險年金的形式,還是以基金公司發行的養老目標基金的形式,都明確提出要發展第三支柱。

《報告》指出,根據國家近期的公告和政策,養老金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將成爲中國養老金體系的新增長引擎,意味着個人養老將獲得更多選擇,與第一及第二支柱一同構建更平衡的養老金體系。安永預計,整個行業將由目前以服務機構業務轉向更多以零售爲中心。

關於第三支柱,安永企業財務服務有限公司香港戰略與交易合夥人張浩川表示,具體來講,第三支柱在我國現在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中一種就是由壽險公司或者養老保險公司發行的商業養老保險的明星產品,這些產品是可以享受順延的稅收激勵,在未來支取之後再進行繳稅。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年金險在近年迅速發展。太平人壽、中意人壽等險企紛紛推出養老年金險產品,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底,企業年金受託管理資產近1.5萬億元。此外,頂層設計也在爲年金保險指路。2021年12月2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和促進養老保險機構發展的通知》,鼓勵養老保險公司發展安全性高、保障性強、滿足長期或終身領取需求的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以及其他具有一定長期積累養老金功能的商業保險。

此外,銀保監會也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保險公司參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今年6月1日起,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等6家人身險公司在浙江省和重慶市開展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不過,《報告》指出,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尚處於發展初期。在2020年,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資產規模和參保率的增長均較爲有限。

發揮“特長”是“老有所養”破題關鍵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等機構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由於缺乏相關知識儲備或必要的行動力,七成受訪者尚未制定自己的養老規劃。這也意味着商業養老保險有着巨大的市場前景。雖然三支柱的增長前景令養老金市場振奮,但這種變革也意味着挑戰。

要在三支柱下發展成功的業務,養老金服務供應商需要解決中國市場的幾大特有挑戰。《報告》指出,其中包括快速觸及廣大的潛在客羣,提供卓越的客戶體驗等方面的挑戰。

而轉向零售領域意味着養老金管理機構和渠道需要調整他們的商業模式,並做好必要的運營提升。因此,《報告》識別了未來中國養老金市場制勝戰略的六大關鍵,即參與者在六大方面做好戰略準備:傳統渠道與新渠道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重構客戶體驗、升級風險與合規能力、提升數字化能力,以及建設一個兼顧當前業務和未來發展的平臺。

那麼,從保險公司角度出發,養老保險公司在第三支柱業務的拓展之中具備哪些優勢?張浩川表示,未來第三支柱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式的發展,大家都會參與,不過保險公司在這裏面必然會扮演一個比較積極的角色。具體來講,保險公司有幾個明顯的優勢,第一是保險公司有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發行一些帶有保障成分的產品。二是有着保險公司在保險代理人銷售方面具備優勢。三是一部分的包括外資在內的保險公司,其自身有養老保險公司,本身也有現有的團隊,具有一定先發的優勢。

“保險公司要想在養老金產品上與其他金融機構競爭並勝出,就需要充分發揮保險公司在長壽風險預測與管理,長期投資和銷售渠道方面的優勢。但是,當前國內一些保險公司長壽風險管理能力不強,投資能力有限,銷售人員的素質也難以勝任,導致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產品設置趨於保守,與其他養老金產品的差異性不明顯。因此,保險公司要在養老金產品向以零售爲中心轉變過程中勝出,打通‘老有所養’最後一公里,需要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進一步提升這三方面能力。”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道。

張浩川也表示,保險公司或者養老保險公司在產品上,尤其是從產品過往的業績基準上相比其他基金公司的產品有一些功課要做,比如要在提高產品多元化等方面發力。

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曾預測,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

一面是老齡社會逼近,另一面又將處於養老金和退休儲蓄做出艱難決策的時代。張浩川表示:“我們正在步入爲養老金和退休儲蓄做出艱難決策的時代。對於各類金融服務企業而言,加快推進養老金改革既是戰略機遇,也是使命召喚。僅靠新的牌照發放並不足以提振市場。爲了讓行業成功克服挑戰,需要產品供應商、渠道和顧問的共同參與,創建真正以客戶爲中心的商業新模式。而只有通力合作、統籌兼顧,才能讓中國社會實現真正的‘老有所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