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臨疫情衝擊和逆全球化壓力之下,中國經濟形勢穩定恢復,經濟增長和外貿形勢相對都比較好。

記者:李金磊

“人民幣成爲全球第四大活躍貨幣”衝上熱搜。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佔比升至第四。這也是自2015年8月以來,人民幣國際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躋身全球前四大活躍貨幣。

超越日元,人民幣成爲全球第四大活躍貨幣,原因何在?又意味着什麼?應該如何看待此次變化?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接受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採訪,對此進行解讀。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網記者:SWIFT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升至2.7%,自2015年8月以來首次超越日元(2.58%),躋身全球前四大活躍貨幣。原因何在?這意味着什麼?

譚雅玲:第一,說明在面臨疫情衝擊和逆全球化壓力之下,中國經濟形勢穩定恢復,經濟增長和外貿形勢相對都比較好,尤其是2021年中國經濟規模突破114萬億元,外貿增長20%以上,外貿發展良好,這是人民幣支付使用排名提升的重要因素。

第二,說明中國近幾年“一帶一路”取得重要進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人民幣支付使用的重要的平臺,有助於擴大人民幣結算的空間。

第三,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佔比升至第四,這跟中國自身的努力和人民幣可信賴度和信譽度比較高有關係,中國經濟改革和金融開放的努力得到了更多的認可。此外,主要發達國家貨幣不穩定性相對比較強,伴隨着人民幣升值,更多的國家願意接受人民幣結算。

反觀日元,日元本身在國際貨幣體系當中在走下坡路,這兩年日本經濟不太好,再加上日本疫情相對比較嚴重,這都會限制日元的流通性和使用率。日元處於下降週期,人民幣處於上升週期,此消彼長,人民幣排位得以超越日元。

中新網記者:人民幣躋身全球前四大活躍貨幣,有觀點認爲,人民幣更受歡迎,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次飛躍;也有觀點認爲,人民幣全球支付佔比與中國經濟體量、貿易量仍不匹配,前三位的美元、歐元、英鎊佔比分別爲40.51%、36.65%、5.89%,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此次變化?

譚雅玲: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排位升至第四,這只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小步,而不是說人民幣國際化已經來臨。我們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客觀、理性地來全面看待這種變化。

第一,從國際支付份額來看,目前,人民幣的佔比還是非常小的,尤其是相對於美元、歐元國際支付份額,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從資質來看,前三個貨幣都是可自由兌換貨幣、國際化貨幣,而人民幣依然是本幣,並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只有國際收支特別提款權(SDR)的資質。這是一個最大的差異。

所以,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尤其是人民幣國際支付排位提升,一個重要的背景是人民幣在升值,從去年到現在,人民幣波動升值,從6.5元時代到現在來到了6.3元時代,貨幣相對升值,其他國家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意願就會增強。

但是,人民幣升值,也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制效應,不利於外貿,而且外貿企業還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海運價格上漲、人工價格上漲,幾重因素疊加的情況下,外貿企業實際利潤越來越少。所以,外貿企業今年要準備過大坎。

工作人員清點貨幣。(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中新網記者:2021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出現了一定程度升值,目前已經升破6.34。您如何預測2022年人民幣匯率走勢?企業機構該如何應對?

譚雅玲:今年的匯率走勢,雙向波動可能會比較明顯。在雙向波動當中,人民幣偏貶值的修正可能會突出一點。人民幣過度升值後預計會有修復性的行情。

這裏有一個比較大的麻煩就是,今年美聯儲或將採取更加激進的加息縮表組合以提振經濟,如果美聯儲加息美元升值的話,可能對美國的經濟或企業會帶來不良影響,而且,今年是美國中期選舉之年,所以美元貶值還存在着比較大的可能,這個風險是不可低估的。

可以看到,從年初走到現在,美元貶值的態勢是非常明顯的,美元指數下降。如果美元貶值的話,人民幣就是偏升值了,所以這個風險我們還是要有所提防,避免外貿企業成本均衡點失調。

對於企業來說,要做好應對的準備,樹立“風險中性”理念,避免偏離風險中性的“炒匯”行爲。

中新網記者:數據還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提高到2.66%,創下新高,居全球第五位。摩根士丹利研究部預測,預計到2030年,人民幣有望成爲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儲備貨幣。您覺得美元、歐元、人民幣“三分天下”時代還有多遠?

譚雅玲:人民幣目前還是本幣,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在不可自由兌換的前提下被融入了SDR,而且,國際支付和外匯儲備中的份額提升,說明了人民幣的信譽贏得了世界。

但是,我們還要有清醒的認識,人民幣2%多的佔比跟前幾位的差距還是太多,所以,市場要避免情緒化,迴歸基本常識和基本邏輯。國際是有標準的,國情是有個性的,個性並不代表國際的標準。

中國經濟到現在爲止發展得比較好,但面臨週期性、結構性的風險壓力。所以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對自己的貨幣定位要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人民幣要真正成爲最終可自由兌換貨幣、國際化的貨幣,任重而道遠。

中國要從發展中國家成爲發達國家,奮鬥的路途還十分遙遠。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要努力提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均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金融外匯市場,擴大對外開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