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委員、花滑世界冠軍陳露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孩子們不會再問“奧運不就只有一個”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冀昱樵】陳露是中國花樣滑冰首位世界冠軍和奧運會獎牌獲得者,也是觀衆口中的“冰上蝴蝶”。1998年長野冬奧會以一曲《梁祝》作爲謝幕戰蟬聯銅牌後,陳露並未離開冰場——她在深圳、北京等地創辦陳露國際冰上中心,讓更多孩子體驗冰雪、愛上冰雪。陳露還擔任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委員,爲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貢獻着自己的力量。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對陳露進行專訪,聽她講述冰上故事。

關心運動員飲食差異

環球時報:作爲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委員,能否介紹下您的工作職責,以及如何評價北京冬奧會準備工作?

陳露:作爲運動員委員會委員,我利用以往參加奧運會的經歷和經驗,在籌備過程中向北京奧組委提出關於運動員衣食住行的各類意見,希望讓運動員以及相關人員都得到最好的服務、最熱情的照顧。以餐食爲例,運動員來自世界各地,不僅飲食習慣各異,而且由於運動項目不同,運動員對飲食的要求也有很大區別。像我們花滑運動員,既要保證充足的能量,又需要嚴格控制體重。因此我們圍繞餐飲進行過熱烈的討論,包括需要提供什麼食物,提供中餐的話哪些是外國運動員會喜歡的。

還有洗衣服,大家可能不會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事,但對於運動員來說是必需服務。在訓練和比賽中,運動員會大量出汗,需要及時換洗衣服,如果沒有相關的便利,運動員會有不好的體驗。

環球時報:作爲全球唯一“雙奧之城”,北京2022冬奧與2008夏奧之間存在一種傳承和聯繫,例如很多競賽場館都是由2008年的場館改造而來。如何評價“冰立方”、首都體育館等冰上運動場館的改造和體驗?

陳露:無論是冰面還是整體硬件設施,我相信所有場館都可以帶給運動員非常好的體驗。像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就覺得非常漂亮,看到明亮整潔的冰面也很激動。首都體育館也是一樣,那裏承載了中國花滑人太多的情感。雖然我沒有親自上冰去體驗,但我知道首都體育館對冰面和整個場館的管理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

從想摸真冰,到了解規則

環球時報:北京冬奧組委近日宣佈,我國“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已經完成。多年來在推廣冰上運動的過程中,您觀察到有哪些變化?

陳露:我從事冰雪運動推廣工作已經有十幾年了,親身感受到近幾年的變化越來越大,看到大衆對冰雪運動的關注以及熱情越來越高。2004年底回國後,爲響應國家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的號召,我在深圳開設陳露國際冰上中心,把冰上運動帶到祖國最南端。但那時很多人買票進來,並不是真爲滑冰,就是想進來看一看、摸一摸真冰。從2018平昌冬奧運會開始,能明顯感覺到大家更加關注冰雪運動了,我身邊的人都在討論滑冰、滑雪。在我們的陳露國際冰上中心,來報名學習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多。

我也是北京市教委聘請的冰雪進校園形象大使。最初我到學校裏給孩子們講冰雪運動和冬奧會,孩子們會問,“老師,奧運會不就只有一個(夏季奧運會)嗎?”現在我再到學校裏,孩子們已經不會再問這樣的問題了。他們知道很多不同的冰雪項目和具體規則,甚至親自體驗過一些項目,這樣的變化是非常大的。

是否選擇中國元素需多重考慮

環球時報:在本屆冬奧會上,您對中國花滑隊的表現有何預測?如何評價目前我國的花滑水平?

陳露:從我國花滑整體水平看,雙人滑比較有優勢,隋文靜/韓聰組合具備奪金實力,這也是他們第二屆冬奧會。我認爲,他們的優勢在於經驗以及藝術表現力。他們的競爭對手主要是俄羅斯運動員,最大特點就是年輕、技術難度大,但從經驗和默契度上和我們比還略顯遜色。但在奧運這種高水平較量中,實力都非常接近,主要看誰能在強壓下保持穩定發揮。

我們男單選手是金博洋,他具備一線水平的技術難度,但主要面臨心理問題的挑戰。近兩年金博洋的臨場狀態不是很穩定,沒能全部發揮自己的技術能力。如果他可以在本屆冬奧會上調整好心理狀態,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女單的朱易是年輕選手,大賽經驗還不是特別多。面對冬奧賽場的壓力,怎麼調整好心態、發揮出水平,是朱易的一個挑戰。

冰上舞蹈方面,王詩玥和柳鑫宇近兩年成績進步很大,在藝術表現力和技術難度上都提升很多。從比賽經驗到技術能力,王詩玥和柳鑫宇都達到一個很成熟的狀態,也希望他們能夠利用主場優勢,在北京冬奧會上發揮出水平。

站在花滑項目的全局看,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在人才儲備,競爭環境還可以進一步改善。像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花滑強國,他們的年輕選手競爭非常激烈,讓老將們也有緊迫感,形成一種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這對於保持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很有幫助。

環球時報: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您的一曲《梁祝》成爲花滑史上的經典。對中國花滑選手來說,如何在融入中國元素的同時,又能獲得其他國家評委和觀衆的認可?

陳露:藝術表現力是比較抽象的,需要運動員根據自己的狀態去調整。有的年輕選手可能會看到其他人的節目好,就想自己也用這樣的音樂,但沒考慮這樣的表現風格是否適合自己。

花滑選手在選擇音樂時有很多考慮。1995年我第一次嘗試用中國音樂時已經在世界一線選手行列中積累多年,需要突破、與衆不同。但如果過早去做這樣的嘗試,以西方人爲主的裁判和專家對中國音樂和中國元素的理解程度是未知的,他們可能無法接受。1998年使用《梁祝》也是基於我當時的心境。那時我在國際賽場上藝術表現力是滿分的,無論我用西方音樂還是中國音樂,都能得到認可。同時我希望還母親一個心願,想用一個能代表我們中國的音樂結束職業生涯,才選擇《梁祝》。

總而言之,選擇的音樂需要適合滑冰,運動員能夠很好地詮釋出音樂主題,還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