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烏克蘭這一仗,歐盟是真的不想打 | 京釀館

據路透社1月24日報道,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當天表示,歐盟目前不打算從烏克蘭撤出外交人員家屬。

當地時間23日,美國務院發佈針對烏克蘭的旅行警告稱,美國駐基輔大使館本週將開始撤離非必要工作人員及其家屬,並敦促在烏美國公民離境。

博雷爾告訴記者,“除非國務卿布林肯給我們提供信息,能證明行動是合理的”,否則沒有理由離開烏克蘭。

另據法新社報道,博雷爾還表示,在繼續與俄羅斯談判時,沒有必要使局勢“戲劇化。”——“戲劇化”這個詞,讓人感到了含蓄的嘲諷意味,也表明在烏克蘭問題上,歐盟並不打算事事跟隨美國,不撤外交人員家屬,只是其中的一例。

歐盟不打算跟風美國武裝烏克蘭

自烏克蘭東部局勢再度緊張以來,美國從經濟、金融、軍事各個方面對俄羅斯施加了多重壓力。

去年12月,在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的閉門會議中,拜登曾威脅,如果俄烏局勢急轉直下,俄將面臨來自美歐的“最嚴厲制裁”。

據美媒報道,拜登所說的“最嚴厲制裁”,可能是指切斷俄羅斯金融機構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的連接,把俄羅斯踢出國際貿易體系之外,同時,對俄羅斯製造實施大規模禁運。

此外,美國還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軍火支援。1月21日,美國2022年援助烏克蘭的首批重達90噸的軍火當天運抵首都基輔,其中包括“致命性”武器。據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22日透露,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以來,美國已累計向烏克蘭提供超過27億美元的軍事援助。

與美國相比,歐盟雖然在口頭上與美國立場一致,但始終迴避採取軍事手段應對的可能性。

1月2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式上說,歐盟已做好準備,“如果局勢惡化,如果有任何進一步攻擊烏克蘭領土完整的行爲,我們將以大規模經濟和金融制裁作爲回應。”這話也可以理解爲,歐盟只打算在經濟和金融制裁上配合美國。

更明顯的信號是德國發出的。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1月21日表示,德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呼吸機,但拒絕提供武器。這一表態遭到烏克蘭方面的抗議,聲稱“助長了普京的氣焰”。

即使是跟隨美國從烏克蘭撤走了一半外交人員家屬的英國,也不打算冒軍事行動的險。英國副首相多米尼克·拉布1月23日表示, 英國“極不可能”派遣任何軍隊去保衛烏克蘭。

美國旨在阻擊歐盟防衛自主

歐盟之所以不願意跟隨美國將烏克蘭形勢“戲劇化”,有一個重要原因:歐盟越來越想追求防衛自主。

2020年,歐盟發佈了最新版的《歐盟安全聯盟戰略》,爲未來5年歐盟的防務建設提出了行動規劃,強調提升歐盟自身的防務能力。

2021年8月,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歐盟內部關於防衛自主的呼聲再度高漲。當年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歐盟盟情諮文”時表示,歐盟必須反思由美國領導的阿富汗戰爭爲什麼會突然結束。

她公開提出,現在需要建立歐洲防務聯盟,歐盟還應該建立自己的戰鬥羣。馮德萊恩同時透露,在2022年上半年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她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召集歐盟防務峯會。

而歐盟防衛自主一直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借北約東擴和烏克蘭危機強化美國主導的北約體制,強拉北約中的歐洲成員國入坑,本就是美國的考量之一。歐盟有識之士看到了這一點,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用“戲劇化”嘲諷美國,未嘗不是話裏有話。 

法德想自行組團重啓“諾曼底模式”

即使歐盟真的願意跟隨美國,在經濟和金融領域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所冒的風險也遠比美國大得多,比如歐盟40%以上的天然氣依賴俄羅斯供應,而美國無須冒此風險。

如果歐盟真的在烏克蘭問題上與美國亦步亦趨,實際上不僅安全上依賴美國,在能源供應上也只能更依賴美國。這種前景,是相當一部分歐洲人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面對烏克蘭危機,歐盟主要國家法國與德國一直嘗試拿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也就是重啓“諾曼底模式”。

法國主管歐洲事務的國務祕書博納1月23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法國主張歐盟和俄羅斯就歐洲的安全架構進行直接對話。他透露,短期內法國和德國正準備重啓“諾曼底模式”會談,以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進行調解。

博納說的“諾曼底模式”是指2014年6月在法國舉行的諾曼底登陸70週年國際紀念儀式期間,當時俄羅斯、德國、法國、烏克蘭四國領導人就烏克蘭局勢進行了一系列磋商。此後,四國領導人又舉行了多次電話會談。

“諾曼底模式”也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因爲繞開了美國。但其實這還不是最刺激美國的,最刺激的是,一些法國人現在主張法國借烏克蘭危機脫離北約。這些人認爲,在北約框架制約下,歐洲防衛自主很難搭建起來。

烏克蘭危機,看上去是西方聯手製衡俄羅斯的一齣戲,但其中包含了美國的圖謀、歐盟的不甘和種種計算。歐盟拒絕跟風美國撤出外交人員家屬,從側面揭開了這場地緣政治大戲的一部分真實戲碼。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徐立凡(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