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陽琛 張家振 上海報道

“統籌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生態體系建設,發展互聯網服務和相關產品,努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2022年1月20日,江蘇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許昆林(1月23日已當選爲江蘇省省長)在江蘇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了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目標。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改革等正成爲滬蘇浙皖等長三角地區省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同頻共振的熱詞。剛剛邁入2022年,上海市與江蘇省紛紛通過了數字經濟發展相關條例,爲數字化轉型打下制度基礎;浙江省也召開了數字經濟系統建設工作會議,全面開啓數字經濟系統建設;安徽省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發展數字經濟的種種具體舉措。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信息協會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發佈的《中國城市數字治理報告(2020)》)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底,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目標: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展望2035年,力爭形成統一公平、競爭有序、成熟完備的數字經濟現代市場體系,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規劃》充分釋放了政府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信號,體現了政府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信心和魄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十四五”期間,推進數字化轉型支撐服務生態培育工程建設,提升產業數字化轉型速度與效率,不僅是發展所需,更是現實所迫。

數字經濟成兩會“同頻”詞彙

隨着地方兩會的密集召開,數字經濟正成爲各省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同頻”詞彙。

記者梳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正成爲長三角地區成員間的共同目標。其中,上海市提出,將聚力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具體舉措包括推動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打造30個製造業數字化賦能平臺,建設數字孿生企業,新建40家示範性智能工廠等。

江蘇省提出,將把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作爲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不斷提升江蘇省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羣,深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佈局。

浙江省也提出,2022年,將全力推動數字經濟積厚成勢,深化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2%。安徽省則提出,大力推進科技強農,實施數字賦農等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賦能增效,爲各類中小企業精準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服務業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培育數字消費等新的增長點。

“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是數據,數據的處理技術靠的是軟件,推動軟件的發展十分重要。”安徽省人大代表、科大國創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永東認爲,當前,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軟件領域差距仍然較大。通過減稅降負、專利保護、專項融資和揭榜掛帥等激勵政策,引導企業集中力量攻克核心電子器件、芯片、基礎軟件等技術難題。

董永東建議,應以數據爲關鍵要素,以價值釋放進行投資入股,促使科技成果轉化。同時,安徽省應儘快融入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快打造安徽省區域化數據中心,充分利用長三角一體化的資源,併發揮安徽省的能源優勢。

企業數字化升級轉型是關鍵所在,也是大勢所趨。浙江省政協常委、民建湖州市委會主委、湖州市貿促會會長金凱在調研中發現,目前中小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數字人才短缺、服務商匹配程度低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滯後等問題。

對此,金凱建議,需要增強龍頭企業的示範作用,整體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培育發展數字服務企業,爲企業數字化水平提升架橋鋪路,並加大培育數字技術和經濟人才。

江蘇省也同樣存在數字人才缺口問題。“目前,江蘇省缺乏數字經濟人才專項規劃和總體佈局,數字經濟人才‘引培’力度仍需加大、職業發展通道有待建立,集聚數字經濟人才的平臺載體還不夠多。”江蘇省政協委員、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建議,要摸清數字經濟人才家底,繪製緊缺人才圖譜,編制數字經濟領域“高精尖缺”人才目錄,圍繞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制定數字經濟人才發展規劃,對數字經濟人才隊伍建設進行總體佈局。

當前,上海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全國領先,率先成爲5G和固定寬帶“雙千兆”第一城;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佔GDP的比重已超過50%。

“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在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數字產業化’是手段,‘產業數字化’是目的,這兩者並非是替代關係。”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優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季昕華指出,數字產業化相比較於產業數字化,其邊際成本更低,在資本深度滲透的情況下,上海應平衡數字經濟發展,避免“脫實向虛”風險。

季昕華建議,要推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協同,實現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在他看來,這也是針對當前“數字產業化發展快於產業數字化發展”現狀,避免數字經濟“脫實向虛”風險的必然要求。

挖掘經濟發展新增長潛能

《中國數字經濟白皮書》數據顯示,2015~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總規模佔GDP的比重由27%提升至38.5%。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7.8%。根據“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公佈的數據,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此前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總量達10.83萬億元,佔全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約28%,佔長三角地區GDP的比重約爲44%。

而作爲我國經濟最活躍地區之一的長三角地區,也已嚐到了發展數字經濟的先發優勢。以江蘇省爲例,2020年江蘇全省數字經濟規模4.4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江蘇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預計爲10.3%左右。這一數據已超過了上述《規劃》確立的“十四五”發展目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告訴記者,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爲支撐、數據資源爲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興起,正在成爲重塑各國經濟競爭力和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世界主要國家競相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爲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重要抓手,紛紛制定出臺戰略和規劃,加快構建國家競爭新優勢,搶佔國際競爭制高點。

正因如此,隨着《規劃》的出臺,長三角各地在2022年伊始也加大了部署,爲數字經濟發展“把脈”具體方向與重心。

2022年1月11日,浙江省召開數字經濟系統建設工作會議。會議強調,數字化改革是浙江省新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數字經濟系統建設是浙江省實施數字經濟 “一號工程”、構建以數字經濟爲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路徑,“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是浙江省數字經濟系統建設的“路”和 “橋”,是一次對產業體系、主體關係和治理體系的系統重塑和集成創新。

1月12日,上海市政府召開《上海市數據條例》配套政策解讀新聞發佈會,《條例》已於2020年11月25日經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並於2022年1月1日生效。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表示,上海市政府梳理了七大方面37項配套措施任務,按照“能快則快、能早儘早”“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計劃於2022年3月底、6月底和12月底三個重要時間節點,分批出臺配套政策或完成配套措施,在年內基本建成數據領域“1+X”制度體系。

就在同一天,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了《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草案)》,針對江蘇省缺乏數字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缺乏阿里巴巴騰訊等頭部平臺企業等問題,明確了新建、改擴建公共場所、園區、建築物等應當統籌考慮數字基礎設施部署;同時將培育平臺經濟重點企業,加速數字產業化並與實體經濟融合。

此外,江蘇省工信廳等八部門也聯合研究制定了《江蘇省數字經濟加速行動實施方案》,將實施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加速升級、數字產業化加速領跑、產業數字化加速轉型、產業生態加速優化、數據價值化加速探索、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培育六大行動,聚力打造形成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

同程研究院研究員楊德林表示,數字經濟是伴隨着互聯網發展產生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已是後工業經濟時代的主體經濟形態特徵。“發展數字化經濟有利於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通過整合優勢資源,並利用‘分工+協作’的協同創新形式開展合作化探索,挖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潛能。”

(編輯:張家振 校對:翟軍)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