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丨農業銀行董事會祕書韓國強:強化ESG管理,從公司治理高度推進氣候投融資業務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願 北京報道 爲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莊嚴承諾,氣候投融資正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2021年相關部委連續兩年出臺氣候投融資相關文件,明確我國氣候投融資發展方向和目標,旨在爲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文件的出臺,顯示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堅定決心,爲企業綠色發展、金融機構開展氣候投融資活動指明瞭前進方向。”近日,中國農業銀行董事會祕書韓國強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作爲綠色金融的主要部分,氣候投融資業務是商業銀行踐行ESG理念和加強ESG管理的重要着力點。近年來,農業銀行自上而下傳導ESG理念,搭建起了一套相對完善的ESG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董事會ESG戰略部署和決策引領作用。過去一年,農業銀行董事會對氣候投融資等一系列ESG問題做出了重要戰略決策,包括制定農業銀行“十四五”規劃,將綠色金融列爲全行三大戰略之一,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綠色金融發展規劃(2021-2025年)》,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爲綠色金融支持的核心領域。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農業銀行綠色貸款接近2萬億元。韓國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其中多數與氣候投融資相關,在同業中都處於較爲領先的水平。不僅如此,在通過綠色信貸、綠色投行等方式爲經濟提供融資服務的同時,農行還積極通過綠色債券、綠色基金、ESG理財產品等多種方式參與綠色投資。

“這些年,農行在發展綠色投融資業務方面積極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總結起來,大致有四方面的內容:堅持治理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風險可控、堅持開放合作。”韓國強介紹。

同時,韓國強表示,由於我國氣候投融資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就金融機構而言存在氣候投融資標準不統一、數據基礎薄弱和信息披露標準不完善、激勵機制設計有待進一步健全等方面的問題。爲此,韓國強針對性地提出了應制定氣候投融資針對性政策、完善氣候投融資項目標準、完善碳交易市場、強化交流合作和人才培養的政策建議。

氣候投融資文件爲金融機構指明方向

《21世紀》:2020年10月、2021年12月,相關部委分別出臺《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關於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通知》,這兩份文件出臺的主要目的是什麼,能夠解決我國氣候投融資發展的哪些問題,目前還存在哪些難點?

韓國強:《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和《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下稱《方案》)的相繼出臺,是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碳達峯、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氣候投融資領域的體制機制建設方面明確總體目標和實現路徑。

其中,《意見》是我國氣候投融資工作的頂層設計,確立了氣候投融資的定義、總體目標,並對支持範圍、構建標準體系和政策體系、引導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等方面加以明確。《方案》是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具體實施路徑,明確了試點目標、重點任務措施以及組織實施路徑,總體上看,強化了試點地區的地方主體責任。

相關文件的陸續出臺,顯示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堅定決心,爲企業綠色發展、金融機構開展氣候投融資活動指明瞭前進方向。

但由於氣候投融資工作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還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從金融機構的角度講,我認爲主要存在三方面困難:

一是氣候投融資標準不統一。去年10月,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發布了《氣候投融資項目分類指南》(下稱《指南》),意味着在國家層面首次對氣候投融資項目認定提供了參考依據,但仍存在僅規範定性而缺乏量化標準等問題。另外,氣候投融資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南》與綠色金融相關標準基本一致,但更加突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屬性,支持範圍更加聚焦,且在某些細項上有差別,如與《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相比,在天然氣與核能界定上存在差異,與《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版)》相比,刪除了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二是數據基礎薄弱和信息披露標準不完善。企業應對氣候變化貢獻的成效,主要可以從碳排放量、碳強度等相關信息來進行評估,但目前企業氣候信息披露的制度約束、碳覈算等技術體系、信息共享平臺和第三方評估機構等基礎設施還不成熟。上述兩項困難不利於金融機構選擇氣候投融資客戶和項目進行支持。但相信隨着氣候投融資試點的開啓,相關標準和企業信息披露會進一步完善。

三是激勵機制設計有待進一步健全。人民銀行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以穩步有序、精準直達方式撬動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日前,人民銀行向有關金融機構發放的第一批855億元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中,農業銀行獲得資金113.68億元。我們預期,國家和地方政府也會繼續加大對氣候投融資的扶持力度,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財稅政策、差異化監管規定等,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資金供給,提升金融機構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性。

《21世紀》:隨着未來全社會對氣候投融資關注和投入的不斷加大,你覺得會對相關產業帶來什麼改變和機會?

韓國強:氣候投融資支持範圍包括減緩和適應兩個方面。其中,減緩氣候變化方面包括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工程項目;開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試點示範;控制工業、農業、廢棄物處理等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森林、草原及其他碳匯等。

適應氣候變化方面包括提高農業、水資源、林業和生態系統、海洋、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等重點領域適應能力;加強適應基礎能力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技能力等。

隨着未來全社會對氣候投融資的關注和投入,預計清潔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態環境產業、綠色低碳技術等領域均具有較大增長空間,也將是金融機構綠色金融和氣候投融資業務拓展的重點。

ESG治理引領氣候投融資業務發展

《21世紀》:在公司治理層面,農業銀行董事會如何關注氣候投融資等ESG問題,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規劃?

韓國強:我國“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中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三個目標,分別緊扣E、S、G三個主題。在環境領域,特別是在國家“30·60”戰略目標提出之後,氣候投融資成爲保障我國碳達峯碳中和資金需求的最有效途徑,作爲一家國有大型金融機構我們責無旁貸。爲此,農業銀行搭建了一套相對完善的ESG組織架構和管理機制,強化董事會戰略引領作用。

農業銀行董事會負責制定本行ESG戰略和目標,評估相關風險及戰略執行情況。率先將董事會“戰略規劃委員會”升級爲“戰略規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協助董事會制定和評估ESG戰略和目標,“三農”金融與普惠金融發展委員會、風險管理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根據職責分別審議“三農”金融和普惠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關聯交易等ESG核心議題。在高管層成立綠色金融委員會、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委員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委員會以及三農及普惠金融事業部管理委員會等,負責落實綠色金融、氣候投融資、消費者權益、普惠業務等ESG議題管理。此外,我們還推動將可持續發展寫入公司章程,爲董事會ESG履職提供製度基礎。

農業銀行充分發揮董事會ESG戰略部署和決策引領作用。在過去的一年,農業銀行董事會對氣候投融資等一系列ESG問題做出了重要戰略決策,包括制定農業銀行“十四五”規劃,將綠色金融列爲全行三大戰略之一,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綠色金融發展規劃(2021-2025年)》,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爲綠色金融支持的核心領域。董事會定期評估審議規劃的階段性執行情況,把握實施路徑的方向,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董事會高度關注ESG管理、綠色金融和氣候風險,定期聽取專題事項的彙報並作出科學決策,積極構建ESG治理架構,並將氣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通過設立課題、開展調研和專題培訓等多種形式,提升董事ESG履職能力,自上而下傳導ESG理念,推動ESG理念和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農業銀行董事會將優化戰略傳導,將ESG納入董事會年度工作計劃,確定年度ESG履職重點和工作要點,作爲董事履職的重要工作內容,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自上而下在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各領域落地做實。

農行氣候投融資的三個目標和四個經驗

《21世紀》:能否具體介紹一下農業銀行在氣候投融資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戰略規劃和部署,是否有具體的目標?

韓國強:農業銀行將綠色金融確定爲全行三大戰略之一,出臺了氣候投融資相關的戰略規劃和部署,明確了具體的實施路徑。董事會審議通過的《中國農業銀行“十四五”規劃》,強調了落實ESG治理責任、從公司治理高度大力推動綠色金融發展,ESG工作首次被納入全行戰略層面。其中明確提出,農業銀行要緊緊圍繞碳達峯、碳中和戰略部署,充分踐行國有大行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使命擔當,全面推進經營管理綠色轉型,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業務體系,着力打造底色鮮明、廣泛認可的綠色金融優勢品牌。在農行《綠色金融發展規劃(2021-2025年)》和《關於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進一步明確了綠色金融發展重點領域、實施路徑和關鍵舉措。要求推動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理念全面融入經營管理和業務全流程,探索將ESG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綠色金融業務的管理體系、產品體系、營銷體系和風控體系。

就目標而言,我們力爭達到三個目標:業務增量擴面、爭創一流綠色品牌、做實環境和氣候風險管理。

一是業務增量擴面。綠色投融資業務實現規模做大、結構優化、增速領先,到2025年末,綠色信貸(人行口徑)餘額達到3萬億左右,綠色債券、綠色租賃、ESG理財等餘額和佔比持續提升。大力支持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生態環境、綠色服務等六大綠色產業。

二是爭創一流綠色金融品牌。建立覆蓋綠色信貸、綠色直接融資、綠色消費金融、碳金融的多層次立體化業務體系,農業銀行綠色金融品牌形象成爲市場廣泛認可的一流品牌。

三是做實環境和氣候風險管理。環境和氣候風險識別、評估和管理工具與國內外先進水平接軌,綠色信貸不良貸款率明顯低於全行貸款平均水平。

《21世紀》:截至2021年末,農業銀行綠色貸款接近2萬億,這其中有多少屬於氣候投融資,和同業相比處於什麼水平,同時在這些業務中農業銀行積累了哪些有益的經驗教訓?氣候投融資除了貸款,“投”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農業銀行目前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是否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韓國強:截至2021年末,農行綠色貸款餘額近2萬億元,其中多數與氣候投融資相關,在同業中處於較爲領先的發展水平。作爲一家致力於推進氣候友好的銀行,農行在通過綠色信貸、綠色投行等方式爲經濟提供融資服務的同時,也積極通過綠色債券、綠色基金、ESG理財產品等多種方式,參與綠色投資。

一是積極參與了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行業的綠色債券投資,2021年全年投資綠色信用債爲230億元。

二是充分發揮了農銀理財、農銀匯理、農銀人壽等子公司的投資優勢。截至2021年末,農銀理財綠色債券投資超60億元,發行ESG產品規模超170億元;農銀匯理髮行新能源主題基金產品規模達288億元;農銀人壽通過債券、保險債權計劃、信託產品累計投資超14億元,有力支持了綠色經濟發展。

這些年,農行在發展綠色投融資業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總結起來,大致有四方面的內容:

一是堅持治理引領。董事會下設戰略規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同業中第一家設立“碳中和”工作委員會,在高管層成立綠色金融委員會。同時,在全行“十四五”規劃中將綠色金融列爲全行三大戰略之一,爲綠色金融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戰略支撐和保障。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統籌推進制度、產品和服務創新。比如,制度創新方面,先後出臺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多項新能源信貸政策;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在金融同業中首批開展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鉤債等綠色債券投融資業務,成功落地全國碳交易市場首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

三是堅持風險可控。高度重視綠色金融業務的可持續發展,積極應對發展中的潛在風險。農行在風險管理相關制度辦法中,強化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全面覆蓋、分類管理和全程管控,對非生態友好型客戶和項目執行“一票否決制”。對高耗能、高排放重點客羣,實施行業限額管理。與此同時,積極運用情景分析、壓力測試等ESG風險管理工具,研究氣候變化對企業財務狀況和信用風險的影響,着力提升環境和社會風險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四是堅持開放合作。農行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原則,主動融入國際主流標準,積極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首批簽署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成功加入了負責任銀行原則(PRB原則),參加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簽署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及《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成爲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支持機構。

氣候投融資與“三農”業務有效結合意義深遠

《21世紀》:農業銀行是金融服務“三農”的國家隊和主力軍,氣候投融資如何與“三農”業務有效結合?

韓國強: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既是碳達峯、碳中和的重要舉措,也是潛力所在。“三農”縣域業務是農行的特色和傳統優勢,是氣候投融資重點涉及的區域。農業行業總體具有碳匯屬性,根據農行綠色貸款餘額測算,生態農業每億元貸款可促進減少0.787噸二氧化碳當量,約爲全行綠色信貸平均減排水平的1.37倍,因此加大生態農業貸款投放,有利於促進更大力度的節能減排,產生良好社會效益。

農業銀行董事會下設“三農”金融與普惠金融發展委員會,負責審議“三農”發展戰略和重大事項,監督“三農”發展戰略執行情況,高度關注“三農”業務可持續發展。推動氣候投融資與“三農”業務有效結合,讓綠色成爲“三農”業務的底色,對農行而言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爲此,我們出臺了《關於大力發展“三農”綠色金融業務的指導意見》,聚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地整治修復、農業高效節水灌溉、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縣域工業綠色升級、縣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明確目標任務,出臺政策措施。同時,爲解決分行尋找氣候投融資項目面臨的實際困難,農業銀行與農業農村部合作下發農業綠色項目清單2000餘個,與工信部合作下發縣域綠色園區、綠色製造示範名單、綠色工廠以及擁有國家認可綠色產品的企業名錄共計1000餘個,自上而下指導分支機構鎖定綠色資產項目。

我國縣域地區生態環境複雜多樣,“三農”綠色產品創新必須因地制宜。如浙江麗水試點地區分行,主要圍繞農業用水權、林權、生態補償和資產權益等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如沿黃9省(區)分行主要立足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黃河安瀾工程、綠色生態走廊建設等重點工程,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根據各地生態資源稟賦開展的產品創新,如湖北“碳匯林業貸”、福建“林業碳票”質押擔保貸款等區域特色產品。截至2021年12月末,農業銀行縣域綠色信貸餘額6982億元,較年初增加1734億元,增速33.07%,高於縣域貸款平均增速。

更好推動氣候投融資發展四點建議

《21世紀》:氣候投融資是綠色金融中特殊的一部分,爲推動綠色金融更好發展,金融監管部門出臺了系列支持政策。同樣,爲推動氣候投融資業務更好發展,在政策支持方面你有哪些建議?

韓國強:爲推動氣候投融資業務更好發展,在政策支持方面,我有以下四點建議:

一是制定氣候投融資針對性政策。目前,國家針對碳達峯、碳中和以及綠色金融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這些政策同樣也適用於氣候投融資領域。建議進一步根據氣候投融資領域特點,制定更富有針對性的支持扶持政策措施,比如在資金安排、風險權重、考覈評價上作出差異化安排。

二是完善氣候投融資項目標準。氣候投融資工作目前仍處在試點探索階段,金融機構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着支持對象不聚焦、政策理解不深入等問題。建議與《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等現行標準做好銜接,研究明確統一的氣候投融資項目標準,以指導金融機構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三是完善碳交易市場。目前,碳交易市場交易活躍度不高,還不具備價格發現的機制,需要進一步培育碳交易主體,豐富碳交易產品類型,基於碳排放權的特殊性,設計一套符合交易品特質和中國國情的碳交易金融化路徑和基礎制度。

四是強化交流合作和人才培養。建議結合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開展情況,引導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環保企業和智庫機構等展開深入交流合作,重點圍繞氣候投融資項目識別、產品創新、風險管理等方面,總結工作經驗,推廣先進模式。與此同時,要注重培養既懂金融又懂氣候產業的複合型人才和具有國際視野的專家型人才,爲推動氣候投融資業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