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坐穩第四城,衝刺三萬億!廣州今年GDP預增5.5%,戰略性新興產業列“首要工程”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張文卓  廣州報道  1月25日上午,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廣州市代市長郭永航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下稱“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1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2.82萬億元,同比增長8.1%,5年年均增長6.1%,在全國主要城市中保持領先優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廣州穩坐全國第四城,取得這份亮眼“成績單”實屬不易。具體到各細分領域,2021年,廣州固定資產投資超8500億元,增長11.7%,年均增長10%。民營經濟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進出口總額均超萬億元,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超5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動能加速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其高質量發展中的動力源和增長極作用不斷凸顯。數據顯示,2021年廣州已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製造業集羣、6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服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0%。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廣州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等等。

在受訪專家看來,5.5%左右的增速目標相對適中且留有餘力,綜合考慮了宏觀經濟大局以及廣州市發展實際,體現了廣州穩中求進、守正和創新相統一的發展思路。 廣州提出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目標,將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優化營商環境作爲具體抓手,將把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爲經濟工作的“首要工程”,真正抓住了發展經濟的“牛鼻子”。

衝刺3萬億“底氣”

“8.1%的GDP增速,凸顯了廣州經濟的韌性,也體現了廣州推進‘四個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成效。”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析稱,廣州2.82萬億元GDP背後,先進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2021年,廣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5.1%。其中,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比重爲65.7%,且廣州已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製造業集羣。

廣州的先進製造業集羣不僅貢獻了大部分GDP,還顯示出巨大的增長潛力。例如,2021年,廣州新能源汽車製造業繼續保持良好增勢,全年產量同比增長87.9%,產值同比增長63.4%;集成電路、顯示器、光電子器件和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8.6%、45.5%、40.2%和24.4%。

除了先進製造業,廣州服務業在疫情期間也實現了逆勢增長。

2021年1-11月,廣州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0%。尤其是高技術服務業,相關行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14.0%。其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兩年平均分別增長26.4%、24.1%和20.1%。高端專業服務業發展韌勁凸顯,全市規模以上高端專業服務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4%,兩年平均增長13.2%。

羅志恆認爲,得益於先進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的發展,有效助推了廣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才爲廣州創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在受訪專家看來,廣州接下來衝刺3萬億元大關的底氣十足。

“如果既定目標實現6%以上增長,就能夠衝刺三萬億元。”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表示,但突破三萬億仍需要從多方面努力,具體包括堅持常態化防控疫情,全力保障製造業增長,加大科技創新驅動,穩定進出口貿易,保障居民充分就業,擴大居民可支配收入,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等等。

保障製造業增長以及科技創新最爲關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廣州市級財政共計安排312.9億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17.4%。

312.9億元專項投資中,科創和產業是發力點。其中,廣州將安排82.5億元支持科技創新紮實落地,安排47.2億元支持提升核心產業競爭力,安排重點產業園區補助資金183.2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將舉全市之力支持建設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強化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佈局發展量子科技、納米科技等前沿產業、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羣。

明確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5.5%左右。

在羅志恆看來,這一目標相對適中且留有餘力,既綜合考慮了宏觀經濟大局以及廣州市發展實際,又銜接了廣州2021年經濟增長情況與“十四五”規劃確定的增長目標,體現了廣州穩中求進、守正和創新相統一的發展思路,可對提升綜合城市功能、培育城市核心競爭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支撐。

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也不容易,廣州仍需補齊短板。

廣州市代市長郭永航在大會上表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支撐廣州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不足,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人才不多,新產業新業態等新的增長點不夠凸顯,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與城市能級不相匹配。

對此,在2022年的廣州發展“規劃圖”中,關鍵路徑之一便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廣州市代市長郭永航表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不斷提高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爲高質量發展積蓄後勁。

實際上,製造業恰是廣州經濟發展的韌性所在。2021年,廣州經受住疫情的考驗,克服缺芯缺電等困難,全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2567億元,同比增長7.0%,規上工業增加值5086億元,同比增長7.8%。

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重中之重。2021年,廣州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實現重大突破。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掛牌運作,人類細胞譜系、冷泉生態系統列入國家專項規劃。

未來五年,廣州仍將把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爲經濟工作的“首要工程”,將構建“3+5+5”梯次發展格局,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加快發展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軌道交通、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精細化工、數字創意五大新興優勢產業,前瞻佈局量子科技、區塊鏈、太赫茲、天然氣水合物、納米科技等五大未來產業。

如何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持續賦能?科技創新是關鍵所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不僅要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全力支持廣州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廣州基地等科研平臺開展重大前沿問題研究,還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創新開放合作平臺,同時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消費需求是拉動經濟發展至爲重要的力量。2021年,廣州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10122.56億元,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2.9%。

亮眼數據背後的支撐力來源何處?

作爲“千年商都”,廣州商圈衆多,吸引了衆多國際知名品牌在此落地,擁有着引領消費風潮的實力。以廣州商業第一大區天河區爲例,該區擁有3家銷售額50億元以上的綜合類購物中心、11家總部型商貿企業、3012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70%的在穗國際品牌,在商貿載體、高端品牌、商旅文體融合等方面享譽全國。

除了傳統商圈之外,近年來,跨境電商、直播電商、首店經濟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也成爲廣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新抓手。

在全國10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城市中,廣州的綜合能級指數位列第一梯隊的首位,多個單項指數均位列全國第一。據海關數據統計,廣州跨境電商規模從2014年的14.6億元增長到2020年1-11月的419億元,增長27倍,佔全國的五分之一,進口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

據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未來廣州還將通過保障廣交會展館四期建成開館,加快空港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提振汽車、家電、建材等大宗消費,鼓勵發展運動健身、醫療健康、文化娛樂、休閒旅遊、家政養老等服務消費;擦亮“羊城夜市”品牌等舉措,帶動多方面多領域的消費,同時促進國際、國內文化的傳播交流。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市場主體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

2021年,廣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規範市級行政審批事項282項,商事制度等18項改革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政務服務平臺“穗好辦”上線便民服務事項超2000項,與省內所有地市、省外17個城市“跨域通辦”事項近9000項。

良好便利的營商環境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2021年,廣州市場主體突破300萬戶,比2016年增長1倍。本土世界500強企業新增3家、累計5家。開放型經濟水平明顯提升。對“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2%。在穗投資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30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2240億元,年均增長10%。

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廣州即將啓動營商環境5.0版本改革。在羅志恆看來,營商環境改革,聚焦點仍然在企業,他表示,要繼續加快土地、資源、能源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交通物流海關等基礎設施,吸收引進高層次人才,激發企業創業經營活力。

對此,2022年,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方面,廣州將完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範建設試點;推進“兩個健康”示範城市、“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建設。完善政企溝通平臺,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