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个人投资者2022年第一季度调查报告

□ A股三大指数2021年全线收红,超五成投资者去年实现盈利。其中,新能源概念等核心热点板块2021年持续上涨,成为贡献收益的主要来源。

□ 随着新股定价逐步走向市场化,2021年个人投资者打新收益较往年下降,不过多数中小投资者仍坚持打新。

□ 约七成投资者看涨2022年,而随着市场“跨年行情”一致预期的落空,投资者对2022年“春季躁动”行情的期待已有所下降。

◎记者 汪友若 ○编辑 孙放

感谢申万宏源证券、东北证券相关营业部对本调查的支持。右图为部分调查结果

半数投资者全年盈利

新能源板块贡献关键收益

2021年A股三大主要指数全线收涨,沪指年线时隔28年重现三连阳。不过,不同于2020年的单边上涨,2021年A股结构性行情凸显,指数维持区间震荡,这也使2021年的盈利难度更高。本期调查中,53%的投资者表示在2021年实现了盈利,较2020年减少10个百分点;21%的投资者表示在2021年亏损,较2020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

半数投资者全年盈利

回顾2021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导致的企业盈利分化、全球供应链紧张等问题依然存在,但A股市场整体经受住了考验。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盘,A股主要指数年线多数飘红。上证指数报3639.78点,全年上涨4.80%;深证成指全年上涨2.67%;创业板指全年上涨12.02%。这也是上证指数的年线在时隔28年后再现三连阳。

从全年来看,有53%的投资者表示,在2021年实现了盈利,较2020年减少10个百分点。其中,盈利在10%以内的投资者比例为35%,盈利在10%至30%的投资者比例为11%,盈利超过30%的投资者比例为7%。

同时,有21%的投资者表示,在2021年的股市投资中亏损,较2020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另有25%的投资者表示整体盈亏持平。以上数据显示,约半数投资者在去年小有收获,不过在全年结构性行情演绎的背景下,A股赚钱效应较2020年有所降温。

在2021年,证券账户资产规模较大的投资者与证券账户资产规模较小的投资者相比,收益情况略好。在证券资产规模为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中,有58.57%的投资者实现了盈利,高于本次调查的平均水平;证券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中,有51.87%的投资者实现了盈利。并且近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证券账户资产规模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全年业绩持续跑赢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

不过,去年第四季度,在证券资产规模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中,仅33.33%的人实现了盈利;证券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中,仍有约51%的人实现盈利。A股市场在去年四季度震荡回调,消费、新能源、科技等主要板块全线回撤,而题材股、妖股炒作行情再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四季度低净值投资者收益情况较好。但从全年业绩看,证券账户资产规模较大的投资者的长期业绩稳定性更强。

新能源概念贡献最主要收益

随着光伏、锂电等新能源板块再度爆发,A股在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整体走强,为全年交易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纵观2021年的A股表现,虽然指数整体涨幅不大,但结构性行情凸显,以锂电、光伏、风电等为首的新能源产业链成为全年的绝对主线。而在此前的3年调查结果中,均是周期股贡献了全年最多收益。

本期调查结果显示,43%的投资者表示,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赛道股在2021年给自己带来最主要收益,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远超其他板块。占比第二的则是有色、航运等周期类股票,14%的受访投资者表示,周期板块在去年的收益贡献最大。此外,选择5G、芯片等科技股,以及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股的投资者占比分别为8%和7%。

不过,需要提示的是,在累积了一年的不小涨幅后,2022年开年以来,投资者在去年最看好的赛道股纷纷调整。

在被问及“以下哪个定义最适合2021年A股市场”时,认为2021年A股表现整体弱势,但结构性机会不少的投资者占比最高,达31%。而在2021年初的调查中,认为2020年A股属于“牛市”以及A股市场整体弱势但有结构性机会的个人投资者均占23%,在所有选项中并列第一。

此外,认为2021年市场属于震荡市、无明显方向的投资者占比达25%;认为属于“熊市”的投资者占比也有19%;另有15%的投资者认为A股在2021年属于“牛市”。

对数据进一步挖掘显示,2021年全年实现正收益的投资者中,32.06%的人认为2021年市场表现整体弱势,但结构性机会不少,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而在去年投资负收益的人群中,33.33%的人认为2021年属震荡市,无明显方向,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

“避险港湾”并不避险?

去年四季度伊始,在估值回落背景下,叠加市场预期未来业绩触底回升,消费白马股年底前走出了一波修复行情。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投资者去年四季度持有消费股。其中,44%的投资者表示原本即持有以医药、白酒为代表的消费白马股;19%的投资者表示在去年四季度增持了消费股。另外,有11%的投资者减持了部分消费股;26%的投资者完全抛售了消费股。

从仓位来看,近七成投资者的消费股持仓比重不足20%:39%的投资者表示,消费股持仓比重在10%至20%之间;29%的投资者表示,消费股占持仓比重的10%以内。消费股占持仓比重超过60%的投资者则仅超过一成。

但从收益率来看,去年四季度投资消费股盈利的投资者占比为44%,这一数字低于同期个人投资者49%取得盈利的整体水平,另外,投资消费股亏损的投资者占比为24%。

回顾去年四季度,市场风格以短线题材为主,板块轮动加剧,行业热点持续时间较短,这或是导致收益率不及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

本期调查结果显示,35%的投资者表示,配置大消费行业是因为其存在短线交易机会,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24%的投资者表示原材料涨价预期较强,带来基本面复苏是配置原因,占比第二;表示消费股是长期投资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仅12%,在所有选项中最少。

对数据进一步分析显示,去年四季度,认为消费股存在短线交易机会的投资者中,高达68.05%的人投资消费股获得正收益;认为消费股盈利稳定性强及长期投资持股不动的投资者中,取得盈利占比分别为46.77%和47.27%。

打新不再稳赚不赔

港股经历“失意”一年

随着注册制在A股逐步推广,新股定价不断市场化,2021年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打新收益较往年出现下滑。超过五成的投资者认识到,新股破发或将成为正常的市场现象。

此外,港股市场在2021年颇为“失意”,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从年初的高开低走到年末收官,全线回撤。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约三成受访投资者去年港股投资实现盈利。

打新收益较往年有所下降

2021年四季度市场开始出现不少新股破发的现象,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投资者坚持无差别打新,这一调查数据较去年同期下降了9个百分点;52%的投资者称,将视情况选择性打新,较去年同期上升6个百分点;13%的投资者表示,需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较去年同期上升4个百分点。

当被问及2021年的打新收益时,45%的投资者表示在5%以内,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打新收益在5%至10%之间的人数占比第二,为32%。而去年同期调查数据显示,投资者打新收益在5%至10%之间的占比最高,为40%。此外,收益在10%至30%的投资者占比达到22%;另有1%的投资者靠打新获取了30%以上的收益。

当被问及如何安排市值时,有48%的受访投资者表示愿意为了打新保持一定的仓位,较往年数据基本持平;有46%的投资者表示,将根据实际仓位情况打新,如果空仓就不打新。另有6%的投资者长期持有一些低市盈率蓝筹股作为打新市值。

以上一组数据说明,2021年个人投资者打新收益较往年有所下滑,但绝大多数投资者仍然本着“能赚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坚持打新。多数投资者的打新收益在10%以内,而大约60%的投资者愿意为了这一部分收益保持一定的股票仓位。

值得注意的是,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新股破发现象时,53%的投资者表示这将是长期现象,认为新股定价逐渐市场化的,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34%的投资者表示是短期现象,新股收益仍较稳定;14%的投资者表示不清楚。

六成投资者看好北向资金持续流入

2021年全年,北向资金加速流入,共计加仓A股4321.7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其中,12月北向资金净买入额近890亿元,创下月度净买入额的历史新高。

对此,在本期受访投资者中,有48%的投资者表示,未来北向资金还将长期流入,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24%的投资者表示,不排除还有流出的可能性;19%的投资者表示不清楚;另有9%的投资者表示,境外资金流入流出将是常态。

对于2022年北向资金的流入流出状况,36%的投资者预测北向资金还将小幅流入;27%的投资者表示A股具有配置性价比,未来外资还将大幅流入;27%的投资者表示不清楚;预测北向资金将在2022年流出A股的占比达11%。

虽然预计北向资金会持续流入A股,但多数投资者表示,不会根据北向资金决定操作,认为北向资金有交易参考价值的投资者稳定在三成以内。当被问及是否会跟随北向资金进行交易时,有39%的投资者选择经常关注,但不会跟随操作;有26%的投资者选择经常关注,并一定程度跟随操作;选择偶尔关注或不关注的投资者有27%。

三成投资者港股收益为正

不同于A股主要股指全线收红,2021年对于港股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通货膨胀、海外资金减持及行业监管变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恒生指数从年初突破31000点高位到年末在23000点附近徘徊,全年跌幅约15%,振幅约31%。

主要指数全线下跌使得港股投资在去年变得相对艰难。当被问及2021年港股投资收益时,33%的投资者表示维持正收益,这一数字与A股有53%的投资者实现盈利相比,有较大差距,并且在获得盈利的投资者中,绝大多数的盈利幅度在10%以内。

港股指数全年走熊也影响了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当前港股投资价值时,52%的投资者表示港股有投资价值,但短期有下行风险,仍需观望,占比最高;23%的投资者表示港股长期价值不变,值得参与,占比第二;19%的投资者表示看不清楚;另有9%的投资者表示不看好港股。表示未来一个季度将减仓港股的投资者达34%,占比最高;选择观望的投资者占27%,排名第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港股交易在受访投资者全部交易中的占比仍然较低。41%的个人投资者表示港股投资在其交易中占比在10%至20%之间,占比最高;30%的投资者表示港股投资占比小于10%。在投资港股的主要方式中,ETF等基金产品占据了主流,55%的投资者选择购买基金,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23%的投资者选择了港股通;另有23%的投资者选择“其他”。

以上一组数据说明,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两地市场的差异、选股难度的提升等诸多因素使得投资港股仍是相对小众的话题,且半数投资者愿意通过基金渠道间接投资港股。

七成投资者看涨2022年

四成投资者持股过春节

在本期调查中,认为2022年上证指数能够收红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七成。但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大盘的持续弱势表现使得投资者对春季躁动行情的期望值有所下降,仅四成投资者表示愿持股过春节。

七成投资者看涨2022年

本期调查结果显示,认为2022年股市将上涨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为73%。其中,有41%的投资者认为涨幅介于0至5%之间,32%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5%以上。

在对2022年上证指数波动的预测中,有34%的投资者认为,上证指数的波动上限在3600点附近,占比最高;有19%的投资者认为大盘波动上限在3500点附近;有18%的投资者认为大盘波动上限在3800点;另有17%的投资者表示,指数波动上限将超出3900点。

在对2022年全年上证指数波动下限的预测中,有33%的投资者认为,大盘不会击穿3400点,占比最高;有32%的投资者认为,大盘将守住3500点;有10%的投资者认为,股指低点在3200点左右。较为悲观的投资者认为,沪指可能击穿3100点,占比为12%。

针对不同板块的未来走势,有36%的投资者相信,2022年A股有望出现大消费股回落,成长股反弹的格局,持有这个观点的投资者在所有受访者中的占比最高。此外,有18%的投资者表示市场难以判断,占比第二。认为2022年大消费回落、蓝筹股表现突出,以及大消费回落、周期股表现活跃的投资者分别占比9%、6%。另有10%的投资者表示有望出现普涨行情。

就单个季度来看,认为2022年一季度上证指数能够收红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为71%。其中,有27%的投资者认为涨幅在5%以上;有44%的投资者认为涨幅介于0至5%之间。认为2022年还会出现春季躁动行情的投资者占比为45%,认为不会再有春季躁动行情的投资者占比为41%,二者占比基本相当。

四成投资者持股过春节

2021年四季度,大盘弱势整理,沪指在3400点至3600点区间震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2021年四季度,有25%的投资者实施了加仓,与前一季度基本持平;有47%的投资者进行了减仓,环比较去年三季度上升了3个百分点,另有28%的投资者表示仓位保持不变。期末受访个人投资者的平均仓位为42.27%,较上一季度末上升了2.5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证券账户规模未见大幅调整,但被问及对未来资产配置的考量时,有64%的投资者表示,将不会大幅调整证券账户的资产规模,较前一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有10%的投资者表示将从证券账户撤出资金,较上期调查增加4个百分点。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改变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策略时,44%的投资者表示准备减少权益类资产整体规模,较前一季度增加8个百分点。

当被问及未来3个月内计划如何调整自己的股票仓位时,58%的投资者表示暂时观望;21%的投资者表示将减仓;15%的投资者表示难判断;另有7%的投资者有意愿加仓。

同时,有44%的投资者计划2022年春节假期持股过节,这一数据较2021年初减少了6个百分点;选择持币过节的投资者占比为41%,较去年同期调查结果增加3个百分点;另有14%的投资者表示不清楚。

上述一组数据说明,随着去年四季度末机构对跨年行情一致预期的落空,计划在长假持股过节的投资者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个人投资者收缩对权益类资产布局的意愿有所增强。

固收品种取代权益成为2022年配置首选

2021年四季度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对此,有32%的投资者表示降准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占比最高;31%的投资者表示利好金融股; 13%的投资者表示降准只带来短期心理影响,长期看仍需回归市场的基本面;另有18%的投资者表示尚无法判断。

在对2022年A股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判断上,42%的投资者认为流动性将出现适当宽裕,占比最高;22%的投资者认为流动性还会进一步宽裕,占比第二;认为流动性将维持当前水准甚至出现边际收紧的投资者占比为15%;21%的投资者表示无法判断。

与此同时,2022年海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也引起了市场关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0%的投资者认为疫情扰动仍存,美联储2022年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收紧;35%的投资者认同量化宽松将退出舞台。并且,超过七成的投资者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A股有一定影响:51%的投资者表示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将使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加剧,金融稳定性面临挑战;25%的投资者表示海外货币政策收紧将影响A股的外资流入;仅6%的投资者认同A股将走出独立行情。

基于对上述判断,当被问及2022年可能进行的资产配置时,43%的投资者选择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债券等固定收益品种,占比最高,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上升7个百分点;38%的投资者选择股票等权益类资产,较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

结 语

总体而言,2021年A股市场虽然指数涨幅不大,但结构性机会可圈可点。如果个人投资能够把握住以新能源概念为代表的行情主线,将大概率取得正收益。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初以来,以高景气度著称的赛道股纷纷回调,若投资者追高买入可能“受伤”不小。

展望2022年,投资者一如既往地在年度调研中对大盘表现寄予了美好的期盼:七成投资者预计沪指年线将继续收红。不过,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由于指数弱势震荡,市场对跨年行情的一致预期落空,以及2022年海外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使部分投资者开始考虑适当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