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6日報道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24日發表題爲《烏克蘭:從阿里斯托芬到基辛格》的文章,作者爲胡安·路易斯·塞夫裏安。全文摘編如下:

經濟和金融體系已經全球化,而政治權力仍然從根本上建立在民族國家之上。這一矛盾是“西方宣告和建立的世界秩序處於轉折點”的根本原因,我們可以預見,它在主導地位上時日無多。這是亨利·基辛格的看法,他在文章、採訪和最新著作《世界秩序》中都公開發表了這種看法。基辛格是尼克松和福特手下的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作爲力主與中國建交之人和研究蘇聯外交的專家,98歲高齡的他所持的立場比大多數現任西方國家領導人要清晰得多,至少在西方國家的地緣戰略定位方面是如此。他完全不屈從於政治正確話語系統,一再表達他所相信的,即任何俄羅斯統治者,無論意識形態如何,都不會允許外國軍事力量駐紮在距離莫斯科僅500多公里的地方。讀一讀這個地球上最大國家的歷史,足以驗證做出這個判斷的依據。

烏克蘭危機是在美利堅治世終結和歐洲政治計劃進展不利的國際大格局下發生的。面對所謂俄羅斯即將“入侵”的威脅,西方承諾美國及其盟友會做出回應,並將導致“嚴重後果”。讓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癱瘓或將俄羅斯驅逐出國際支付體系是最常被提到的制裁。如果實施,後果當然會非常嚴重,但這不僅是對俄羅斯而言,對美國那些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歐洲盟友也是如此。此外,克里姆林宮一直否認計劃“入侵”鄰國。

上週末傳出有關外交解決危機的令人鼓舞的消息。許多人認爲,與大衆的願望一致,宣稱中的所謂“入侵”不太可能發生。即使是小規模“入侵”也不會有。在肢解南斯拉夫的衝突留下的傷口仍在流血的情況下,東歐發生新戰爭的可能性被排除,但建立一個不再基於冷戰兩極戰略或美國絕對權威的新世界秩序的需要仍將存在。這種新的多邊秩序的建設將需要其領導人採取務實的態度,建立保證國際法在解決衝突中得到應用的條約和協定。

儘管北約祕書長強調北約不會接受劃分勢力範圍,但多邊主義發揮作用離不開勢力範圍。北約本身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它在“捍衛”其成員方面並未始終以符合其創始原則的方式行事。

基辛格認爲,西方政府、基輔當局和普京本人不應試圖將烏克蘭變成俄羅斯與歐盟的邊界線,而應努力將其變成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這不是北約的政策。自2016年以來,北約祕書長一直推動將部隊集中在邊境附近的國家。這就是爲什麼連德國總統瓦爾特·施泰因邁爾都曾指責他是戰爭販子。那些聽過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講述他的戰略願景的人,不難承認這種評價的準確性。

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下,連西班牙首相的沉默都不再令人感到驚訝了。政府在不向議會和反對派做出解釋的情況下就動員軍隊前往衝突地區,這是聞所未聞的。

在喜劇《和平》中,古希臘劇作家阿里斯托芬借赫爾墨斯之口解釋了爲什麼和平女神多年來一直被戰神囚禁。“她告訴我,她帶着休戰協議來到這座城市,你們在公民大會上三度舉手表決拒絕了它。”赫爾墨斯指責雅典政客,而和平女神爲人民選領導人選得如此糟糕感到惱火。最終,她從囚禁中獲釋,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但阿里斯托芬不是要慶祝和平的勝利,他是想警告我們,一旦戰爭開始,停止它是多麼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