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交30年,2030年貿易額提升至700億美元,中國與中亞五國未來合作增長點何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今年是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週年。1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週年視頻峯會。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出席峯會。

會上,習近平宣佈,中國願向中亞國家開放超大規模市場,將進口更多中亞國家優質商品和農產品,繼續辦好中國—中亞經貿合作論壇。中方倡議建立中國—中亞五國電子商務合作對話機制,適時舉辦中國—中亞國家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建立人暢其行的“快捷通道”,完善物暢其流的“綠色通道”,加快推進中吉烏鐵路項目,推進中國—中亞交通走廊建設。確保中國—中亞油氣管道穩定運營,擴大能源全產業鏈合作。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技術領域合作。

習近平還表示,中方願繼續向中亞國家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資,加大疫苗和特效藥聯合生產和技術轉讓。2022年中國再向中亞國家提供5000萬劑疫苗援助,並在有需要的國家設立傳統醫學中心。中方呼籲建立中國—中亞健康產業聯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月24日稱,此次峯會是2022年中國對中亞的首場重大外交行動,也是首次以中國同中亞五國形式舉行的元首級會晤,對全面總結中國同中亞關係發展成就和經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統籌謀劃雙方下階段各領域合作意義重大。

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在1月25日的峯會上,習近平圍繞“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提出五點建議:深耕睦鄰友好的示範田、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帶、強化守衛和平的防護盾、構建多元互動的大家庭、維護和平發展的地球村。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外交最鮮明的旗幟,並且需要以切實的區域合作爲抓手。同時,中國視周邊爲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因此,中亞國家對於中國開展周邊外交與共建“一帶一路”而言有着重要戰略地位。

哈薩克斯坦近期政局出現動盪,暴露了該國在民生建設層面的短板,而民生福祉對於發展尤爲關鍵。習近平1月25日宣佈,未來3年中國將向中亞國家提供5億美元無償援助,用於各國民生項目建設。“這背後實際上蘊含了對於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王義桅說。

2013年金秋時節,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倡議由此而來。歷經9年,中國同中亞依託“一帶一路”結出累累合作碩果,成功建成中哈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吉烏公路、中烏鵬盛工業園、中塔烏公路等一大批互利共贏的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過境哈薩克斯坦的中歐班列成爲有力拉動東西方貿易的“鋼鐵駝隊”,在2020年疫情期間實現逆勢增長,目前保持高位運行。2021年全年,中歐班列共開行15183列,運送146.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2%、29%,綜合重箱率98.1%。

未來經貿合作潛力大

中國同中亞國家的經貿往來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自建交以來,中國同中亞五國的貿易額從1992年的4.6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386億美元。30年來,中國對中亞五國的直接投資存量超140億美元。目前,中國是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是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國,是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國。

習近平1月25日提出,力爭到2030年將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額提升至700億美元。“這一目標預計是可以實現的。”王義桅認爲,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仍蘊含較大的貿易與投資增長潛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貿易涵蓋範圍逐漸拓展,已從原先的能源領域延伸至跨境電商等數字化領域,並且哈薩克斯坦等內陸國家對於推行數字貨幣有着強烈意願。可以想見,未來數字貿易將成爲激活區域外貿活動的“新引擎”。

其次,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如果將來阿富汗與周邊鄰國建立“六方會談”或者其他新型機制,該國從一個動盪地區轉變爲促進周邊互聯互通的“橋樑”或者“節點”,那麼,這將極大提振中亞與西亞、中國、俄羅斯等的貿易與投資往來。

再者,在全球各國陸續提出“雙碳”目標的背景下,中亞地區在新能源佈局以及擴大能源全產業鏈合作方面的需求也會“催生”新的合作。

此外,中亞國家地廣人稀,對於建設大型基礎設施需求較強烈,而中國在此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優勢,因此,在基建和互聯互通領域仍可進一步開展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