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MF預計2023年澳門GDP增長23% 澳門金管局致力優化金融軟硬基建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特約記者蔡依瑩、記者田靜 澳門報道  1月10日至21日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視頻會議形式對澳門特區進行第四條款磋商,並就特區的宏觀經濟及金融狀況作出了初步總結。IMF預計,2022、2023年澳門GDP將分別增長15%、23%,要到2025年,澳門的GDP水平才能超過危機前的水平。

IMF在對澳門的《2022年第四條款磋商代表團工作人員總結聲明》中指出,IMF專家認同澳門特區政府有力的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以及運用財政資源減輕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澳門元與港元的聯繫匯率制度繼續有利於澳門特區,支持其經濟金融穩定。

澳門科技大學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課程主任黃穎祚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稱,IMF代表團肯定疫情發生後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但在後疫情階段,政府在鞏固防疫成果的同時,亦應考慮在什麼時候、以何種形式,逐步恢復在後疫情時期的區域合作和國際往來。

澳門金融管理局(下稱“澳門金管局”)主席陳守信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IMF對澳門金融基建優化工作表示讚賞,並提出“軟基建”即人才培訓工作,也是澳門發展現代金融業的關鍵因素。 過去澳門金融從業員或大學生,想考取相關專業認證,可能要到香港或其他地區考試。 當局去年開始啓動金融人才“軟基建”優化工作,透過與業界組織引入四個國際認證專業資格考試,包括財務策劃師(CFP)、證券及期貨從業員資格考試、深港澳金融科技師專才計劃及特許金融分析師(CFA)。

據瞭解,2021年共有938人次報考。 當局未來會把更多專業認證考試引入澳門,爲有志向金融業發展的人士提供便利。

經濟復甦仍面臨多重挑戰

IMF預計,未來澳門特區經濟將繼續復甦。該機構表示,由於境外遊客逐漸迴歸、本地需求復甦,預計2022年澳門GDP將增長15%。因新批准博彩業經營特許權相關投資的增加,以及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融合,預計2023年澳門經濟增速將達到23%,並在中期內逐漸回到其約3.5%的長期潛在增長率水平。考慮到經濟在疫情期間遭受損失的嚴重程度,預計要到2025年,澳門的GDP水平纔將超過危機前水平。在經濟多元化缺乏較快進展的情況下,隨着遊客迴流,經常賬戶順差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短期內,風險偏於下行。”IMF指出,澳門目前經濟增長率降低的風險更大。主要因爲全球疫情尚未平息,若捲土重來以及旅客流動限制可能會在短期內阻礙澳門特區經濟復甦,並帶來長期性的博彩遊客行爲變化,例如轉變爲線上博彩,從而破壞博彩業的中期生存能力。

另外,博彩業監管強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IMF表示,澳門博彩法的修訂提案受到博彩運營商的歡迎,並解決了一些投資者擔憂的問題,但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IMF又指出,“疫情嚴重影響了家庭收入,削弱了家庭的償債能力,這可能會影響到銀行並威脅金融系統穩定。全球金融環境趨緊可能會使非金融企業承壓,並對銀行系統產生連鎖效應。”IMF認爲,由於全球減少碳排放的努力不足,氣候相關風險加劇,可能會對金融機構和企業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氣候變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IMF提到,短期內特區政府的政策支持仍至關重要。考慮到目前仍存在巨大產出缺口和顯著的下行風險,2022年財政預算中預設的財政緊縮顯得爲時過早。鑑於目前財政空間仍充裕,中性財政立場將更好地支持非博彩業的經濟活動,並緩解疫情對經濟增長潛力的長期影響。

同時,應重新調整財政政策以促進經濟增長。針對最弱勢家庭,現金補貼可更有效支持經濟復甦,並增強經濟包容性。鼓勵創造就業機會,將有助經濟復甦和促進資源重新配置。政府的就業安置和匹配工作,特別是對青年,具有鼓勵意義。

優化金融軟硬基建,多管齊下培養人才

IMF對澳門的《2022年第四條款磋商代表團工作人員總結聲明》中指出,澳門在促進現代金融服務業發展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進展。推進經濟多元化需要突破結構性瓶頸,如相關專業技能人才有限和職業變動成本較高等,需採取多管齊下的方法彌合職業技能構成的缺口,以支持現代金融服務業的多元化發展。

有效的公共機構和商業環境也有利於澳門突破結構性瓶頸。IMF指出,增強監管可預見性,提高司法獨立性,加強產權保護,精簡勞動和商業法規,這些都將提高澳門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促進資源向擴張型行業重新配置。

在金融管理方面,雖然澳門在改革法律環境方面有進展,但應進一步強化監管框架,以控制金融業不斷擴張帶來的潛在風險。金融服務業的擴張還需採取措施以識別和降低洗錢/恐怖主義融資風險。

澳門金管局主席陳守信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爲推動澳門金融業發展,澳門金管局致力優化金融軟硬基建,並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機遇,以創造更好發展環境,有關工作在近期的第四條款磋商中獲得 IMF 認同。

硬基建方面,澳門金管局近年已先後完成澳門元、人民幣、港元的“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快速支付系統(FPS)”及“中央證券託管系統(CSD)”等多項重要金融基建。

軟基建建設包括優化法律環境及人才培養兩方面,澳門金管局與業界組成法律優化工作小組,按先後緩急制訂立法修法清單,近年已頒佈新的《融資租賃公司法律制度》及《保險業務法律制度》,並正跟進包括《金融體系法律制度》、《信託法》、《證券法》、《基金法》等的立法修法工作。 過程中,澳門金管局亦適時推出監管指引,以配合市場發展所需。

就金融人才而言,澳門金管局認同IMF指出的人才對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性。 配合新金融業態的發展,澳門需要不同範疇的金融專才。 爲此,澳門金管局已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包括透過推動由澳門金管局與金融業界組成的澳門金融學會,引入國際金融專業資格考試,鼓勵居民考取相關資格認證,提升專業水平;同時,協調業界爲金融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亦推進培養金融、法律知識兼備的專才。 此外,特區政府正研究制定《人才引進制度》,引入行業領軍人才。

陳守信強調,人才培養及儲備是長期、持續性工作,人力資本投資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未來,澳門金管局將動態擬定人才培養策略、規劃及實施方案;並透過澳門金融學會結合專業培訓機構、高等院校、國際專業資格協會及業界的資源,從職前教育、在職培訓及專業資格認證等多方面開展人才培養及儲備工作,落實執行方案。

廣東財經大學管理學溫曉博士指出,現代金融服務業多元化發展重點在於金融創新,不能僅僅對傳統金融服務方式進行調整與優化,金融創新性人才培養成爲關鍵。此外,增加專業培訓及通訊基礎設施的投資,以及促進區域合作和優化營商法規等也爲金融拓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廣東省金融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金融學教授藍裕平表示,澳門可以通過引進包括港深的外部專才,迅速解決中高端專才的短板。同時,澳門也應該重視對本地居民在金融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訓,幫助他們能在新產業中獲得工作機會。澳門本地的大學等教育機構應該增加金融、會計類和法律專業的招生規模,以適應未來的需要。

藍裕平認爲,作爲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澳門,承擔着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的重任,未來在跨境金融業務,離岸資產管理和證券、期貨交易服務等領域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這是澳門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多元化發展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備各方面的條件,尤其是人才的條件。

當前澳門金融專才不足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藍裕平指出,澳門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應該充分利用區內協同條件。香港本身就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深圳的金融產業最近十年發展迅速,深圳不僅成爲國內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國際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之中。

“從金融產業的發展來說,除了人才之外,以通訊設施爲主的基礎設施,確實是最重要的另一個條件。”藍裕平認爲,對於基礎設施建設,澳門特區需要儘早做好規劃並動手實施。而且規劃檔次和定位都要高,爲未來的升級預留足夠的空間,畢竟背靠着國家巨大的經濟規模以及良好的發展前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