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2年,合資車企的新能源元年?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翟亞男 北京報道

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迎來一股全新力量,一直在“陪跑”的合資車企將全面進入主賽道。大衆、通用、豐田以及BBA等,均將基於全新純電專屬平臺在華推出多款新車。和以往的“油改電”不同,這次各家拿出的都是打磨了幾年的硬兵器。

德美日系集體爆發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達289.9萬輛,相比一年前111.1萬輛的規模,169.1%的增幅幾乎是預期的兩倍。更重要的是,這個增幅是同期乘用車市場大盤的38倍之多,市場滲透率接近15%,幾近一年前的3倍。乘聯會此前預計,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達480萬輛,目前已上調至550萬輛,滲透率提升至25%。而合資車企似已預見到了這一趨勢。

在去年年底,奔馳打響第一槍。奔馳豪華D級純電轎車EQS正式登陸中國市場,這款車是奔馳首款真正基於純電動平臺打造的電動車。“2022年,我們將推出21款涵蓋豐富動力選擇的新產品,包括8款純電及插電混動車型,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北京奔馳銷售服務公司總裁兼CEO楊銘表示。寶馬則將在2021年新能源車4.8萬輛銷量的基礎上,繼續加碼。根據規劃,2022年寶馬將在中國市場投放5款純電動車型,包括BMW iX、BMW i4,以及在瀋陽生產的純電動BMW 3系。到2023年底,寶馬集團將在中國市場提供約13款純電動產品;到2025年,在中國市場銷量的四分之一將是純電動車。在BBA中,電動化也是2022年奧迪品牌的戰略重點。隨着首批包括Q4 e-tron、Q5 e-tron、奧迪首款“Roadjet”以及e-tron GT在內的MEB車型的發佈,奧迪品牌的新能源車型也將得到全面加強。在全球範圍內,至2025年,奧迪計劃推出30款電動車型,其中超過20款純電動車型。

大衆方面,大衆ID.系列在2022年的在華目標銷量爲14萬輛,這一目標較2021年翻了一番。今年,大衆集團在華建立的第三家純電動汽車工廠大衆安徽MEB工廠有望竣工,首款車型將於2023年下半年投產。大衆還將通過與開邁斯合作,建設17000個大功率充電樁。

通用則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純電動汽車的銷售,新研發的Ultium平臺作爲公司電氣化戰略的核心將覆蓋從大衆化到高性能車型的各類細分市場。通用在華採取兩步走戰略:第一步,打造全球電動車平臺,在中國部署Ultium平臺,第一款電動汽車凱迪拉克的LYRIQ將於2022年同時在中國和美國推出;第二步,繼續推進通用和上汽之間的合作,藉助小型電動車平臺推出更多產品。

2022年對於豐田中國來說也十分關鍵,隨着兩座新能源汽車工廠在年中建成投產,南北豐田將瞄準豐田中國200萬輛的年產能目標,豐田在中國新能源車產能的投資力度也將成倍增加。廣汽豐田預計投資113億元,於2022年投產40萬輛新能源車項目,多款新車型有望在2022年於國內上市。

中外力量正面絞力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12月,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爲32.7%,但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3%。“新勢力企業從‘春秋時期’來到‘戰國時代’,即將進入新造車2.0階段。”在行業人士看來,2022年,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間將加速內卷。

從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看,歐洲2035年全部切換爲電動汽車,電動化已是大勢所趨。合資車企想要參與競爭,必須建新能源車廠、開發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平臺和生產線,加速完成轉型,以增強在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的競爭力。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認爲,合資企業的觀察、等待期已過,需要快速發展才能跟上產業變革的腳步,增加新能源汽車產能成爲必然。

“合資車企扎堆擴產新能源車型,主要是爲了爭搶以下兩類用戶:一類是在買合資混動車型與國產汽車之間作選擇的用戶;另一類是在買合資純電車型與國產純電車型之間作選擇的用戶。隨着國內用戶對新能源汽車認可度的大幅度提高,合資車企爭搶新能源汽車用戶,會給國內新能源造車新舊勢力都形成壓力。”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員曹廣平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指出,目前,國內汽車行業有五種力量正參與電動化轉型升級。他認爲,第一類是目前已經獲得市場認可的造車新勢力羣體,經過前幾年發展,這些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力,後續表現也值得期待;第二類是第二梯隊的造車新勢力,隨着越來越多的參與者進入,市場的規則正在變化,他們也開始出現機會;傳統汽車企業自己發展出的電動車業務,以及跨國公司組成的電動車新力量,也正在成爲不可忽視的第三和第四類參與力量;此外,不斷進入的跨界者,也正在成爲第五類力量羣體。

在張永偉看來,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窗口機會並沒有關閉,大量的資本和企業也在不斷湧入,2022年將成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一年,未勝出者今後發展壓力將變大。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日前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新能源車企數量太大,處於小而散的狀況,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拓荒者,從打破成見到推高市場,不少車企因此九死一生,將中國做成了全球銷量最高、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但不得不說,沒有合資車企參與的市場是不完整的,不管是“黃雀在後”還是“鯰魚效應”,相信只有充分的競爭才能淬鍊出強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