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黃文政(人口學者)

回顧歷史,在有關生育政策調整的爭論中,常見的說法是中國應該把人口降到五至八億,甚至三億。這種“適度人口”的說法到底來自何處,它的邏輯又在哪裏?實際上,1980年代嚴厲化計劃生育論證中就有適度人口論的影子。目前中國已進入“低生育率陷阱”,如果不加大鼓勵生育力度,未來人口極度老化和急劇萎縮已經不可避免。

追根溯源,適度人口的概念來自西方的Optimum Population,原意是“最優人口”。當年譯成“適度人口”本身就是誤導,因爲“適度”暗示着超過了就不合適。另一個相似的概念是所謂的“承載人口”。西方早年提出的地球的“最優或承載人口”從幾億到一萬億不等,不同人的結論之間如此大的差異性使得這些概念失去任何科學和現實意義。

最近幾十年西方几乎再也沒有人提這些概念了。在通用的學術期刊在線系統JSTOR中,用“Optimum Population”從1932至1980可檢索到數十篇文章,其中不少是批評聲音。但是,自1981之後只檢索到七篇文章,其中一篇是批評,兩篇實際是討論人口最優增長率,另兩篇來自同一人,一篇討論澳大利亞的人口承載力。然而,在中國知網(CNKI)用“適度人口”自1981年檢索到151篇文章,這些文章一邊倒地論證中國或者各個地區的適度人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宋健和田雪原等人的文章。仔細閱讀後沒有發現一篇支持適度人口論的文章是經得住推敲的。

宋健、孫以萍1981年在論證中選擇的標準是在營養構成中中國在1980年與日、法、美相差最大的是動物蛋白攝入量。他們以法國的攝入量爲目標,假設中國各類農產品在不同年代年增長比率上限爲1%到6%不等,得出要達到法國人的動物蛋白攝入水平,中國在2050年最多隻能容納7.38億人。然而,年增長率上調2%,到2050年的容量就增加300%,換言之,略改一下增長率,7.38億的極限人口就會變成30億。實際上,中國現在已經超過13億人,營養水平已接近發達國家。

田雪原、陳玉光在同一年的文章中則定義:技術裝備程度 = 固定資產/勞動人數,並假設到2080年,工業固定資產年增長率在2010年前後分別是5.5%和4%,工業技術裝備程度年增長率在2010年前後分別是4%和3.5% 。他們由此得出,爲了達到發達國家的工業技術裝備程度,到2080年中國的工業勞動人數最多隻能有0.6億,用類似的方法得出農業勞動人數應爲1.2億。再給定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得出,到2080年中國的適度人口爲6.5至7億。然而,勞動人口用這種方式來決定有任何意義嗎?而且,固定資產年增長率的假設加1%,到2080年的適度人口就要高出170%,從7億變成19億。實際上,中國從1980年到2010年的固定資產年增長率就遠遠超過文中設定的增長最高極限。

很顯然,這些論證的假設之荒唐,推斷之草率使其結論毫無學術價值,但爲什麼它們都會不約而同地給出中國適度人口是五到八億之類的結論?合理的猜測是,中國當時有10億人口,既然覺得人口太多就要減少。美國自然成爲中國的參照目標,但要把人口減少到美國的三億似乎太過,所以折中降到五至八億似乎是心理上最容易接受的水平。然而,這完全是種東施效顰的心理,因爲沒有任何理由認爲美國當前的人口數量就是合理的。實際上,美國的人口總量過去200年增長了41倍,而中國只增長了三倍。因爲生育率處於更替水平而且每年有大量的移民,美國的人口會持續增長,到本世紀中葉將達到五億人。在低生育率慣性下,中國的人口並不是降到八億以下就會停止,而是可能以更快的速度繼續萎縮。

此外,在只看到人口的分母效應的觀念之下,很多人會想象如果人口減少了一半,那麼人均財富就會增加一倍。然而,這根本就是種刻舟求劍似的幻覺,也就是在假設外部經濟規模不變的條件下來看人口減少的影響。實際上,對財富來說,人既是分母也作用於分子,而且分子效應比分母效應更長效更宏觀。無論是深入的經濟學分析還是實證研究都表明,人口衰減過程中,除了分母下降,分子的下降卻更多更持久,最後可能導致人均相對更低。日本經濟的長期低迷就是鮮活的例子。

簡而言之,所謂中國的適度人口是五到八億這種流傳甚廣的說法,其背後說白了不過就是中國古人早就明瞭的那種東施效顰的心理和刻舟求劍似的幻覺,至於所謂論證很明顯是先確定了目標後再去倒推假設條件,以此來給這些心理幻覺披上科學的外衣。直到今天,維持低生育率背後的理由絲毫沒有比這更高明。

那麼人口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其實,人類文明的歷史就是一部人口不斷增長的歷史,從幾百萬,幾千萬,到幾億,再到今天的幾十億,一直在突破原來的記錄。早在人口只有十億時,馬爾薩斯就警告地球已經無法承載更多人口,但現在世界人口已經突破70億,人們卻普遍比過去喫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如果說人口一直無限增長下去我們可能也許還有擔心的理由,但時至今日,世界人口的變化趨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隨着避孕措施的普及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生育率快速下降,並且在可預見的將來會降至更替水平附近,世界人口無限增長的前提不再成立。

過去世界人口增長几倍,幾十倍,世界越來越好,現在世界人口峯值在望,達到峯值前再增長百分之幾十天就會塌下來的想法,顯然有悖於合理的推斷。其實,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得益於1960年代至1990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儘管如此,大部分生育限制的反對者也並未倡導人越多越好。因爲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中國的人口已經非常接近峯值,未來的擔憂並不是人口無限增長,而是人口一路下滑,急劇萎縮。在這種情形下,爭論人口是否越多越好已經毫無意義。但是反過來,維持在當前的生育率下未來人口規模大幅而急劇的減少將是一場災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