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期貨市場[1]成交量創歷史新高,連續三年大幅增長;在全球場內衍生品市場中,中國四家期貨交易所的成交量[2]排名穩中有升;在農產品、金屬和能源三類品種的全球成交量排名中,中國期貨品種包攬農產品前11名、在金屬品種前10強中佔9席,能源品種前20強中佔7席;期貨期權新品種穩步增加,衍生品體系更加完善;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增強,經紀業務收入大幅增長。 

一、期貨市場成交量創歷史新高 

2021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 75.14億手(單邊,下同)和581.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13%和32.84%(圖1)。 

全球期貨市場成交625.84億手,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佔全球期貨市場[3]總成交量的12%,較2020年佔比13.2%下降了1.2個百分點。 

分交易所來看,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4])成交23.7億手和193.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39%和37.92%,市場佔比分別爲31.55%和33.23%。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成交0.75億手和21.4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55%和67.93%,分別佔全國市場的1%和3.69%。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成交25.82億手和10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75%和79.73%,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4.36%和18.58%。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成交23.64億手和140.5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2%和28.62%,分別佔全國市場的31.47%和24.17%。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成交1.22億手和118.2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6%和2.37%,分別佔全國市場的1.62%和20.33%。 

二、全球排名穩中有升,農產品包攬成交前11名 

2021年,中國4家期貨交易所表現良好。根據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FIA)統計的全年成交量數據,鄭商所、上期所、大商所和中金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分別位居第7、第8、第9和第27。鄭商所、上期所較2020年分別提升了5位和1位,中金所排名沒有變化,大商所下降了2位。(表1) 

2021年全球農產品、金屬和能源類品種的成交量排名中,農產品表現尤其亮眼,中國品種包攬前11名,在前20名中佔有15席,包括豆粕、菜籽粕、豆油、棕櫚油、玉米、天然橡膠、紙漿、白糖、棉花、菜籽油、蘋果、雞蛋、玉米澱粉、黃大豆1號、豆粕期權(表2)。金屬方面,中國品種佔據前10強中9席,前20強中佔有13席,包括螺紋鋼、白銀、熱軋卷板、鐵礦石、鎳、鋁、硅鐵、錳硅、鋅、銅、黃金、不鏽鋼、錫(表3)。能源方面,中國品種在前20強中佔有7席,包括燃料油、石油瀝青、動力煤、焦炭、焦煤、原油、液化石油天然氣(表4)。 

三、品種創新持續推進,期貨期權產品體系更加完善 

2021年,中國期貨市場全年一共上市了4個品種(表5),包括2個期貨品種、2個期權品種。其中,上期所下屬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了原油期權;鄭商所上市了花生期貨;大商所上市了生豬期貨和棕櫚油期權。 

截至2021年底,中國期貨與衍生品市場上市品種數量達到94個,其中商品類84個(期貨64個、期權20個),金融類10個(期貨6個、期權4個[5])。 

四、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增強,經紀業務收入增長超六成 

截至2021年底,中國期貨公司總資產1.38萬億元,淨資產1614.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8%和19.56%。資本實力有所增強[6]。期貨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經紀業務、投資諮詢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和風險管理公司業務。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底,經紀業務收入314.98 億元,同比增長64.06%;投資諮詢業務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39.68%;資產管理業務累計收入12.14億元,同比增長35.34%,截至2021年底,資管產品數量共1726只,產品規模 3542.65億元,產品規模同比增長62.42 %。風險管理公司業務本年累計業務收入2628.59億元,同比增長26%。(表6) 

2022年1月28日

[1] 本文中的“中國期貨市場”是指中國境內期貨及期權市場,不包括中國港澳臺地區。 

[2] 本文中的全球排名主要引用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FIA)數據,以場內衍生品成交手數爲單位統計和排名。 

[3] 本文中的“全球期貨市場”指全球期貨及期權市場。 

[4] 本文所指的上期所均包含其下屬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 

[5] 除了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的金融類期貨期權品種外,另有3個股指ETF期權品種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上證50ETF期權合約、上交所滬深300ETF期權合約、深交所滬深300ETF期權合約)。 

[6] 數據來源:中國期貨業協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