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口胡蘿蔔種子佔國內市場95%以上 推廣“中國芯”還有多遠

“元時始自胡地來,氣味微似蘿蔔,故名胡蘿蔔。”這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胡蘿蔔所做的記載。公元12-13世紀,胡蘿蔔經由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經過千百年的栽培,胡蘿蔔這個外來之客,如今已經成爲我國餐桌上常見的蔬菜。

然而,即便是胡蘿蔔在國內種植面積達到了近600萬畝,佔到全球種植面積的35%,但其中規模化種植的雜交品種還是以國外進口品種爲主,佔到90%以上。這個佔比,對於每一位國內胡蘿蔔種植農戶來說,意味着要承擔巨大的種植成本和種植風險。

本世紀初,國內開始注意並重視胡蘿蔔的種業發展,爲實現獨立自主,胡蘿蔔急需鍛造一顆“中國芯”。

漂洋過海的胡蘿蔔

歷史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後,溝通了內地與西域之間的聯繫,將核桃、葡萄、胡蘿蔔等蔬菜水果傳入內地。胡蘿蔔原產自亞洲西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傳入中國後,又被稱作“小人蔘”。

在國外,胡蘿蔔種植歷史悠久,育種工作更是有上百年的積累。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蘿蔔遺傳育種課題組的研究員莊飛雲介紹,國外從事胡蘿蔔育種的企業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如法國威瑪、日本住化、日本坂田、日本龍汫等,擁有從科研、育種、繁種、推廣的成熟管理體系,而且具有強大的資本支撐。

當前,我國胡蘿蔔種植面積約600萬畝,是全球胡蘿蔔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莊飛雲說:“國內規模化高端胡蘿蔔市場種植面積約在70萬畝左右,品種以國外雜交種爲主,佔據整個胡蘿蔔種子市場的90%。”

從蔬菜定位上講,胡蘿蔔屬於世界十大蔬菜之一。“在中國人的餐桌上,胡蘿蔔往往被當作配菜。”莊飛雲說,“不像國外,國內對胡蘿蔔的喜愛度並沒有像大白菜這些蔬菜一樣普遍,所以對胡蘿蔔的研究起步較晚,投入較少。”他說,國內胡蘿蔔種植還存在本身種質資源和種植條件的不足,在當今地球村的大背景下,漂洋過海而來的胡蘿蔔在中國,需要更多關注和支持。

莊飛雲介紹,近幾年來,胡蘿蔔種植在國內的勢頭明顯,主要表現在政策層面的扶持,以及打破常規品種,對新品種的研發和推廣。劉星說:“以前農民是不流動的,習慣種植什麼品種,就一直種,但現在會流向去嘗試新的品種,根據自己的種植習慣去選擇。”

價格高昂的洋種子

每年初春,福建晉江都要進入採收旺季,這裏是我國著名的胡蘿蔔產區之一。劉建家,是當地一名胡蘿蔔種植戶,他在晉江市東石鎮潘山村有6000多畝胡蘿蔔田,從他的田裏到車間,到處都是農民忙碌的身影。就是這樣一片橙色的海洋,背後隱藏着農戶年復一年的膽戰心驚與不甘。“直到現在也一樣,每次買種子,就是任人宰割。”國內九成以上的胡蘿蔔種子都來自國外進口,農戶們需要從經銷商那裏,以較高的價格買回胡蘿蔔種子。劉建家說:“這種情況,從我開始種胡蘿蔔就一直存在。”

一般來說,農戶們買來的種子是以罐爲單位的,一罐種子大概能種兩畝半的胡蘿蔔田。劉建家說:“兩畝半的種子,成本價要五千元左右,最誇張的買過一罐要價一萬三的。”劉建家種植的胡蘿蔔品種,大多是來自日本的坂田七寸316,這個品種能適應福建的氣候環境,種植的胡蘿蔔抗病性強,表面光滑、整齊。

劉建家從2008年開始種植胡蘿蔔,到如今14年的時間,將100畝地,擴充成了六千多畝,去年,他還在河南開闢了一塊一千畝的田,利用南北的氣溫差,保證全年都有胡蘿蔔收成。“很難的,只有國外的品種能種、能賣,大部分胡蘿蔔都是國外品種,每年都要因爲價格發愁,很無奈。”

當前,在國內推廣種子的公司有日本住化和藤井,推廣的胡蘿蔔種子有皇家紅系列、孟德爾系列、紅寶系列,優點是整齊、產量高、商品性好、耐儲運、種子質量好。莊飛雲介紹:“現在國內主要從日本、韓國和法國等國家進口胡蘿蔔種子,但品種比較單一,作爲菜用,菜農每畝種子投入基本在800-1200元之間,佔種植成本的1/3,擠佔了農民的利潤空間。”

受制於人的窘境

2012年,劉建家一直在種的坂田七寸316品種種子價格飆升到了一罐一萬三,相較那時候的物價,直接向上翻了兩番,劉建家苦惱了很久,還是沒有買下。劉建家說:“這種情況是一直存在的,經銷商漫天要價,我們無計可施,他們要賣你多少,你就只能買多少,有時候好幾百畝地都空着,沒種子種。”

面對這樣的局面,許多種植農戶也曾嘗試種植國產胡蘿蔔品種,從而降低種植風險。但國外從事胡蘿蔔育種的企業歷史悠久,其所育品種具有產量高、商品性好的突出優勢,長期壟斷國內胡蘿蔔種子市場。

相比而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纔開始胡蘿蔔資源鑑定及育種研究,先後有6家科研院校成立了胡蘿蔔育種課題組。但由於育種週期長,前期缺乏對國內優異胡蘿蔔種質資源的挖掘和鑑定,缺少科研經費支撐,加上胡蘿蔔種子繁育技術、加工流程的確立等方面都不完善,國產胡蘿蔔品種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未能突圍。

就在上個月,與莊飛雲同課題組的研究員劉星,在一場科學演講中提到,蔬菜是我國種子進口額最高的農作物,其中胡蘿蔔是種源“卡脖子”的突出作物,長期受制於人。他說:“農安天下,種爲基石,種子的重要性和電子產品的芯片一樣重要,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胡蘿蔔育種體系,爲胡蘿蔔鍛造‘中國芯’,實現種業自主。”

鍛造中國芯

作爲根莖類蔬菜,胡蘿蔔的育種週期要更長,育種難度也就更大。“我們的經費支持和科研力量都比較薄弱,研究步履維艱。”劉星介紹,而國內的胡蘿蔔育種工作目前正處於關鍵的突破期。

199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蘿蔔遺傳育種課題組成立,2011年選育了首個優良橘色胡蘿蔔雜交種“H1182”,之後又相繼育成了“中譽1504”、“中譽1749”、“中譽1877”等品種。劉星說:“我們課題組從零開始做胡蘿蔔育種,慢慢開始做實驗、做選育工作,相比其他蔬菜,胡蘿蔔的操作工作會更難一些,所以我們一路走來都是處於摸着石頭過河的狀態,前輩專家一直用時間和意志力去克服。”

目前,以中譽1749、中譽1877等爲代表的國產雜交品種,在產量和整齊性等性狀上,已經能夠與霸佔國內種植戶田地多年的國外品種相抗衡。“有的國產品種已經比國外的某些品種更突出了,比如早熟性和口感品質這塊就做得很好。”劉星說,種植國產雜交品種能夠在降低種植成本的情況下,還產出更好、更具有市場價值的胡蘿蔔。

“從前,從規模化種植上看,幾乎是看不到國產品種的影子的,這是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而現在國產品種經過國內科研力量的努力,市場佔有率粗略計算能達到3%,數字聽起來可能很小,但是這是從零到有的一次突破,我們也在一點一點縮短與國外胡蘿蔔育種的差距,這就如課題組當初給品種命名時的初心一樣,‘中譽’寓意讓中國種子享譽世界,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實現這一目標。”劉星說。

通過二十年的努力,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蘿蔔遺傳育種課題組建立了胡蘿蔔資源耐抽薹、抗黑斑病等重要農藝性狀精準鑑定技術,建立了胡蘿蔔育種評價技術體系,育種效率比以前提升了3倍以上。而近五年育成的橘色雜交品種,逐漸可以與國外進口品種抗衡,同時,一些特色品種的培育也在進行中,彩色胡蘿蔔、可以榨汁的胡蘿蔔等,滿足了市場需求的多樣化。

種業自主任重道遠

在劉建家位於河南的胡蘿蔔田裏,就有一塊600多畝的田,專門用作蔬菜所的試驗田,胡蘿蔔課題組會在種植前將需要評價的胡蘿蔔種子送來,劉建家則負責照看好這些特殊的“客人”。“我非常願意和歡迎科學家們來我們田裏,種我們自己的種子,這是在爲我們農民謀福利的事情,我肯定支持。”

國產雜交種子,平均一畝地能爲種植戶減少兩三百塊的成本。今年,劉建家的胡蘿蔔田,平均一畝地就能收30000多根胡蘿蔔,他所種的五個品種裏,國產雜交品種就佔了兩個,這是以前從沒有過的。他說:“種我們自己的種子,就不用擔驚受怕地購買國外種子,也讓我在市場裏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品質口感一點都不輸國外。”

2016年,劉建家第一次種上國產雜交種子,對於科研人員的到來,他說他滿懷期待。“我不想再看別人眼色,而且對國產的種子我很有信心,胡蘿蔔口感更好,甚至可以榨汁直接喝,不加一點水和,就和飲料一樣。”劉建家說,慢慢有一些種植戶來他的地裏瞭解國產的品種,願意嘗試國產的種子了,而這,正是在全國各個試驗田穿梭的莊飛雲和劉星等胡蘿蔔育種工作者最想看到的場景。

“我們現在優質的種子有了,缺乏的是繁種與推廣,這就更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了,我們就像是剛出生的嬰兒,學會了爬,下一步就是走,甚至是跑和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