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上评|90后平均存款逾百万?贩卖焦虑的“榜单”可以休矣

快过年了,一些来路不明的“财富榜单”“收入榜单”又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前两天,一份由所谓“粤港澳城市交流论坛”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家庭平均年收入百强榜》显示,香港、台北和上海分别是155.7万元、127.0万元和106.0万元。

某抖音号发布的《90后人均存款榜单》显示,上海、北京、深圳的90后平均活期存款余额分别为126.7万元、122.8万元和109.9万元;一份《90后平均综合年收入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度,上海、北京、深圳的90后平均综合年收入分别为42.2万元、40.5万元和37.5万元。

你有没有觉得假,真假,特别假?只要是稍有点经济常识和媒介素养的读者,看了这些榜单都只能“呵呵”。

上述榜单当然都很不靠谱。据媒体盘点,一是来源不明,大多为编造,比如2022年1月1日至今,深圳并没有举办过“粤港澳城市交流论坛”;二是数据没有权威统计支撑,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

再进一步观察,又不难发现藏在假榜单里的小心思。首先是都把收入数字往高了写,越富有越好。不管是收入还是存款,动不动就上百万。其次是都把年龄往低了写,越年轻越好。估计再过两年,假榜单关注的就不是90后而是00后了。

这么做的用意,其实就是刺激读者:你看,人家的收入有多高,年纪有多轻,再比比自己,是不是又“拖后腿”了?说到底,这就是通过贩卖焦虑来吸引眼球、收割流量。

事实上,《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公报尚未发布),2020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和上述榜单里的数字相差甚远。商业机构也不可能掌握“家庭收入”“个人存款”之类涉及个人隐私的关键信息。所以,此类为博眼球而生造出来的榜单,毫无可信度。

不过,很多网友虽然知道上述榜单水分十足,还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转发分享。一方面,大家大多抱有调侃、娱乐的心态,也没太当真;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多数人对相关经济数据还是很有“细读”的愿望和要求。这大概就是各类假榜单明明假得很浮夸,仍能得到相当一部分人关注的真正原因。

也许有人会问,自己的收入水平怎么样,难道自己心里没个数?话虽如此,但生活在网络时代,各类数据、信息爆炸式地向我们袭来,确实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

比如某扑论坛上有个梗:人均收入三十万,这属于“街薪”。这还不算什么,某乎上那可是人均百万起步,某某书上不是一身名牌都不好意思出境。网友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假”,但什么是“真”,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了。

水分十足的统计榜单,既不利于普通人自我定位,清醒地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也不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全貌,理性地判断经济发展状况。“真”与“假”之间的信息差,还会给许多浑水摸鱼者留下灰色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炮制出各种莫须有的产品,蛊惑人心、妖言惑众。

眼下,若想了解某地的居民收入状况,大可登录当地的统计局官网查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更权威、靠谱的数字,权威媒体也多有报道。对这些贩卖焦虑的假榜单和假榜单制造者,在坚决打击的同时,相关部门也不妨及时做出权威回应,以正视听,不让“榜单谣言”有滋生的空间。

另一方面,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如何用既专业权威,又具有个性化的“榜单产品”,通过活泼、接地气的发布,来满足公众的信息饥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