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庫建議深港兩地“產學研”多方合作,可產生“一加一大於二”協同效應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楊坪 深圳報道

作爲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當前最受市場關注的話題之一。其中,加強深圳、香港的合作無疑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爲重要的一環。

1月28日,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的《機遇之城》系列發佈會上,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等領域具有領先的行業優勢,深港雙城融合發展有利於發揮這樣的 ‘強強聯合’ 作用,積極推動兩地在人才、技術、資本等層面的雙向流動,在重要的科技產業領域攜手合作、優勢互補,這樣的融合發展必將爲大灣區帶來核心增長動力。”

基於此,普華永道提出可以生物科技、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金融科技、新能源汽車、新能源作爲六個優先發展的合作領域, 並且作爲未來深港兩地經濟的重點發展方向和投資機遇。

深圳、香港可從六大領域優先發展合作

“十四五”規劃強調,深圳及香港兩地應攜手打造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域,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要求“完善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機制”。深圳與香港需要協同效應,帶動深港兩地未來五年的產業發展,併爲商界帶來更大投資機遇。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祕書長俞建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夯實的發展基礎和卓越的發展前景,通過前瞻性的驅動政策和創新性的合作模式,在一些重點行業領域開展深度融合與合作,有助於對行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和帶動區域整體的發展。”

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以及《規劃綱要》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研究總結出能夠把香港豐富的經驗和制度“引進來”和“走出去”與深圳合作發展的十大產業。

在考慮香港和深圳各自的顯著優勢和發展互補的潛力後,普華永道提出以生物科技、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金融科技、新能源汽車、新能源作爲六個優先發展的合作領域, 並且作爲未來深港兩地經濟的重點發展方向和投資機遇。

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偉堅表示:“深圳和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其中兩個重要的中心城市,充分、積極發揮中心城市的帶動引領作用責無旁貸。深港融合發展有利於開拓新的雙城發展模式和在重要前沿行業領域加深合作。”

七方面推動深港發展

基於上述提出的六個優先發展的合作領域、香港的北部都會區及深圳的口岸經濟發展需要,爲進一步促進深圳與香港緊密合作,普華永道提出以下七大重點建議:

首先, 深圳和香港未來應該在“產學研”層面進行多方面合作,藉助兩地政府共同構建的跨境合作平臺,推動國有及民營機構的跨機構和跨學科合作。

第二,兩地政府應研究深港口岸接壤土地的空間規劃策略,特別是深港口岸經濟帶現時邊境的七個陸路口岸和連接兩地的交通基建,使香港北部都會區各個重點發展區能與對岸深圳發展互相配合,於經濟、基建、民生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營造共同目標,彙集資源並推動融合發展。

第三,香港北部都會區應成爲香港發展科創和深港融合的核心區域,其應以這六個優先發展的合作領域爲主軸,並配合鄰近前海及福田的流浮山、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及新田科技城爲首先發展地區以推動港深合作發展。

第四,香港流浮山、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對接深圳前海應先行成爲北部都會區核心商業區,深港雙方更可研究拓展新跨境鐵路連接深圳前海及香港流浮山、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並進一步打通連接位於香港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的第三個核心商業區。

第五,香港新田科技城應作爲深港科創發展的經濟和人才中心,將聯動深圳科創園區發展吸引國際及內地的人才,並且優化兩地產業結構並且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加快深圳的科創發展和推動香港實現經濟轉型。

第六,政府應考慮與企業進行公私營合作有助分擔發展資金需求,提高總體發展的負擔能力,並且加快重點基建和設施的發展進度。

第七, 智慧邊境有效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若能採用合適的智慧邊境技術,將能大幅縮短人流往來的時間,並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爲吸引海內外人才到大灣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普華永道中國區域經濟及南部市場主管合夥人張立鈞表示:“推動香港和深圳的科創合作,善用兩地優勢,實現兩強聯手,對兩地和區域的長期經濟發展都十分重要,可以產生 ‘一加一大於二’ 的協同效應,從而推動整個大灣區的發展,爲國家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