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降低负担、优化环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各地绘制壮大市场主体“施工图”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从近期地方两会披露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看,降低企业负担、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各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抓手。一些省份明确了新增市场主体的规模目标,有的省份甚至提出了倍增计划。

确定目标:

各地市场主体今年“上规模”

今年,各地都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明确为重点任务。

山西提出,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全面实施市场主体倍增一揽子政策,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力争202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600万户左右。安徽提出,用创业感召天下英才,用创业整合市场要素,用创业推动产业集聚,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0万户以上。云南提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净增50万户以上。甘肃要求,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五转”工程,力争市场主体增长10%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表示,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市场主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市场主体。只有“留得青山”,才能“赢得未来”。只有“青山常在”,才能“生机盎然”。

降低负担:

“真金白银”换轻装上阵

壮大市场主体,首先要支持现有的市场主体“稳得住”。疫情冲击的背景下,部分小微市场主体在经历了两年持续承压后,面临停业风险,小微企业市场退出率上升。针对这种情况,各地纷纷推出纾困计划。

浙江提出,千方百计惠企助企,以“真金白银”换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专注前行。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更大政策支持,最大限度挖掘省内降本空间,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及早发力,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安徽提出,加大减负纾困力度。提高首贷户、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占比,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放款1000亿元以上。陕西提出,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压缩非刚性支出,更大力度支持基层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严控涉企收费,严禁搞强制摊派、罚款创收,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服务收费,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做好加法:

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壮大市场主体,需做好加法。做加法的关键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

山西提出,2022年要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提出,2022年高标准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172项含金量大的改革举措,一体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深入开展综合监管改革,深化包容审慎监管,以精准有效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河南提出,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坚守契约精神,营造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我们不怕竞争,就怕不公平竞争。”北京望闻问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合伙人陈志鹏说,2022年各地进一步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将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各类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

用好乘法:

引导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

壮大市场主体,还要做好乘法。做乘法关键是利用资本市场,提升现有市场主体的质量。

北京提出,全力支持新三板改革,用好北京证券交易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打造绿色金融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山西提出,引导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00户,培育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小巨人”、单项冠军。海南提出“尖峰岭”行动、“精英行动”、“雏鹰行动”和“小升规”企业成长行动。“尖峰岭”行动即上市公司培育,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至2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60家;“精英行动”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达1500家;“雏鹰行动”要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5家。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拓展市场和融资方面还需获得更精准的服务,资本市场能最高效地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预计后续地方政府也会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届时将有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