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憋屈的省會,最無聲的逆襲

· 睿愚 | 文  

強省會和“雙子星”,是區域經濟中兩種常見的格局。

前者在中西部內陸省份比較常見,比如河南、陝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等,他們的省會在全省一城獨大。

後者以東部沿海省份居多,比如遼寧的瀋陽和大連;山東的濟南和青島;江蘇的南京和蘇州;浙江的杭州和寧波;福建的福州和泉州;廣東的廣州和深圳。

“雙子星”城市往往是非省會城市的GDP強於省會城市,過去,這六組“雙子星”中,只有浙江是個例外,省會強於非省會。

2021年,又一個省份打破了“雙子星”的固有格局,加入了“浙江組”。

在新公佈的2021年GDP數據中,福州時隔22年終於超越泉州,重返福建第一。

在過去22年裏,福州是全國唯一一個在政治地位和經濟體量上均低於省內城市的省會。經濟上,GDP長期落後於泉州,最落魄的時候,差了泉州將近15%;

政治上,省內的廈門是經濟特區、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而福州是華東沿海省會城市中唯一沒有被確定爲副省級的,也是5個非省會計劃單列市所在省唯一沒有被確定爲副省級的省會,堪稱全國“最憋屈的省會”。

2011年11月15日下午,時任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在福建會堂福州廳參加省第九次黨代會福州代表團分組審議時強調,“要發揮福州省會城市的龍頭引領作用,建設馬尾新城,構建福州大都市區。”

彼時,福州的GDP是3734.78億元,排名全國第32位,泉州是4270.89億元,排名全國第25位,泉州比福州高了14.35%。

10年後的2021年,福州的GDP是11324.48億元,排名全國第20位,泉州是11304.17億元,排名全國第21位,福州在全國的城市排名大幅晉升了12位,並反超了泉州20億元。

以小超大、以弱戰強,困難是加倍的,意味着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越來越接近,乃至超越。

因爲假如兩者每年都增長了10%,看上去發展速度是一致的,但真實差距是越拉越大的,以2011年爲基期,福州增長10%,絕對值增長了370億,泉州增長10%,絕對值增長了420億,在原有差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50億的差距。

確實,2011-2021年,是福州經濟高速成長的十年,這十年福州的經濟增速203.22%僅次於霸都合肥的213.83%,排在全國主要城市第二位。

同一時期,全國GDP增長了141.74%,福建GDP增長了180.35%。十年漫漫長跑,福州悄無聲息地實現了逆襲。

當然,2018年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地區GDP的修訂也給了福州不少助力。在9000億俱樂部成員中,合肥調增700多億,福州調增650多億,泉州調增550多億,東莞調增500多億,南通調增326億,西安小幅增加,濟南小幅減少。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福州的“大年”。在這一年,福州成了萬億城市的一匹“大黑馬”。

因爲2020年福州跨入萬億俱樂部城市的時候只是以10020.02億的成績勉強過線,居於6座新晉萬億城市的最末席。然而到了2021年,福州一舉超過西安、南通和泉州,上升3位,成爲萬億城市中位次上升最大的城市,並首次躋身全國前20強,省會城市前10強。

講完了福州逆襲的靚麗數字,我們自然要尋根溯源,福州到底是如何實現的逆襲?

之前我寫過合肥的逆襲,是靠着“芯屏器合”“集終生智”,實現了彎道超車;

寫過宜賓的蝶變,是通過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以及大量引進高校來完成的;

寫過濰坊的崛起,是通過清晰的兩大主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農業的產業共振實現的;

寫過滁州的跨越,是通過對接“大江北”、融入長三角達到的;寫過浙江“零資源經濟”的奇蹟,是人力資源、企業家資源和“四千精神”的完美兌現。

對於福州的雄起,我反覆研究,覺得主要還是得歸因於政策加持。

先是2009年福州(平潭)綜合試驗區開發開放正式上升爲國家戰略。

接着是2015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福州新區,福州新區成爲全國第14個國家級新區,被定位爲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改革創新示範區和生態文明先行區。

擁有兩大國家級新區戰略的福州,由此駛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2013-2019年間福州經濟增速保持2位數增長。

2017年國務院又批覆長樂撤市設區,福州進入“六區時代”,城市空間得到大大拓展。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支持福建首個都市圈——福州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同年8月我國第17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福州臨空經濟示範區獲國家發改委、民航局批覆設立。

2020年11月,福建正式宣佈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福州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2019年,山東、江蘇、廣西先後宣佈啓動“強省會”戰略,福建是第四個宣佈啓動“強省會”戰略的沿海省份。

福建爲什麼要舉全省之力做大做強福州?

攤開地圖,你會看到,福建上接長三角、下鄰珠三角,如果全省沒有一座中心城市引領未來發展,人口、資金、企業將被長三角、珠三角兩頭虹吸。在當下資源高度流向中心城市的環境下,省內如果沒有一座大城市就是主動放棄競爭機會。

作爲省會城市,福州就是要承擔起龍頭引領作用,一是要參與對外搶人,二是要穩固住省內年輕人。

七普數據顯示,福州常住人口829.13萬人,十年共增加117.59萬人,增長16.53%;同期,福建全省常住人口爲4154.01萬人,十年增加464.59萬人,增長12.59%;同期全國只增長了5.38%。

2021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支持福州實施強省會戰略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持福州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大力支持福州做大做強,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帶動力,積極推進撤縣設區等行政區劃調整,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並確定至2025年,福州地區生產總值達1.7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7%以上,常住人口超1000萬人。

福州的逆襲主要依靠政策的加持,這個觀點是不是多少有點讓人沮喪?

我也想找一些激動人心的經濟數據和論據,但翻閱全網,也沒找到足夠的、合適的、最新的。反而還整理了一些福州有待加強的數據。

一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十三五”期間,福州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444家增加到2052家,數量翻了兩番多。

從自身來看,確實發展很快,但是對比全國,會發現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統計公報、科技局、公開報道整理了截至2020年底40大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表格,福州排在第31位,遠遠落後於自身GDP的城市排名。

二是營商環境排名。

去年11月1日,全國工商聯發佈了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主要結論,營商環境得分前十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廣東、上海、江蘇、山東、北京、四川、湖南、河南、福建;營商環境得分前十的城市(不含直轄市)依次是杭州、溫州、蘇州、深圳、寧波、青島、南京、廣州、長沙、成都。

福州沒有上榜,福建排名靠後,這跟南方沿海發達地區的形象不太相符。雖然過去十年,福州取得了高歌猛進的進步,但還是有需要繼續加強的領域。

另外,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相比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羣鋪天蓋地的宣傳資料和宣傳力度,福州乃至福建的宣傳力度和深度似乎都差了不少。

福州的產業當然也做得很好,否則不會有這麼久又這麼高的增長速度,但福州的逆襲總是給人一種寂靜無聲的感覺。

對比其他兄弟城市,福州的辨識度真的很低。

你看,一說杭州,人們就會想到阿里巴巴,想到數字經濟;

一說合肥,人們就會想到京東方、蔚來,想到中國最牛的風投機構是合肥市政府;

一說蘇州,人們就會想到蘇州是中國最牛地級市;

一說寧波,人們就會想到這是隱形冠軍第一城;

一說東莞,人們就會想到製造業、代工廠、進出口;

其他城市,成都、重慶、長沙、廣州、深圳、南京、西安、濟南、青島,也都有着很強的辨識度。

但是說到福州,讀者腦海中會想到什麼呢?

路漫漫其修遠兮,福州作爲省會,首位度硬實力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城市辨識度等軟實力的短板也亟需加強。

最後,祝福不再憋屈的福州不再無聲,成爲人們津津樂道、人人嚮往的有福之州!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