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中国银行中银三星人寿近几年可谓风头无两,保费收入一举在2021年突破百亿达143亿,净利润同样突破亿元达1.26亿。不过在“狂奔”下,中银三星人寿的偿付能力却显得捉襟见肘,不得不依靠股东多次“输血”维持扩张。

中银三星人寿再次发布拟增资公告。

3月10日,中银三星人寿披露了一则增资公告,将增加注册资本24亿元。若完成增资,中银三星人寿的注册资本由24.67亿元增至48.67亿元。

与此前增资方式如出一辙,此次依旧是股东按持股比例出资。

靠着中国银行给钱又出力,近几年中银三星人寿发展得顺风顺水,保费规模扶摇直上。而在保费爆发之际,其短板偿付能力不足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需要靠股东增资以维持增速。

背靠中国银行,三年两度增资

保费规模越大,消耗的资本金却越多。

3月10日,中银三星人寿再次增资24亿元。

该次增资由股东中银投资、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以及中国航空集团按照当前各自的持股比例提供。三家股东的出资额分别为12.24亿元、6亿元、5.76亿元。

增资后,股东持股比例不发生变化,上述三家股东的持股比例依旧为51%、25%、24%。上述增资事项尚需银保监会批准。

其增资原因或为提高偿付能力。从中银三星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低于行业均值。根据中银三星人寿最新披露的信息,在2021年第四季度,中银三星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3.73%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3.91%。而根据银保监会信息,该季度纳入偿付能力179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2.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9.7%。

将时间线拉长,早在2019年,中银三星人寿为提高偿付能力首次提出增资。彼时依旧是三家股东按照持股比例增资,其中中银投资出资4.08亿元、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出资2亿元、中国航空集团出资1.92亿元。

时隔一年后,该次增资事项获得银保监会批准,其注册资本由16.67亿元增至24.6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银三星人寿增资事项获批3个月后,其再次公开对外发债10亿元。

增资后,中银三星人寿2020年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增至173.62%。但仍低于行业平均。

不过在大股东中国银行的扶持下,中银三星人寿的保费规模有了较大的改观。

中国银行“上位”大股东

背靠中国银行,给钱又出力。

2005年,由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与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发起设立的中航三星人寿正式开业。

虽然中国航空和三星生命各自持有50%的股份,但合作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一直由三星生命在负责。不过由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并未取得显著成果。

2015年8月,原中国保监会批准中行通过旗下中银保险以12.75亿元增资获得中航三星人寿51%股权。三星生命的股份持有率将为25%,中国航空股份则缩减至24%。

股权变更后,公司更名为中银三星人寿,注册资本增至16.67亿元。

2017年8月,中银保险将中银三星人寿51%股权转让给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后,中银投资、三星生命保险与中航集团分别持有51%、25%和24%的股权。

对于中国银行而言,取得51%的股权意味着获得了一张寿险拍照。而对于中银三星人寿来说,中国银行的入股无疑为其带来了新的生机。

从之前中银三星人寿的基本面来看,开业十年,依旧处于亏损泥沼。资料显示:2010-2014年,其每年的亏损均处于6000万元、8000万元不等。2015年,亏损金额达5823万元。

中行的入主,在带来资金的同时,也能带来丰富的客源。

并入中行后的中银三星人寿在2017年迎来了首次盈利。数据显示:2017年,中银三星人寿净利润为1929.54万元。此后的两年,其业绩也持续增长。2018年至2020年,其净利润分别为3462.19万元、5456.92万元、6714.82万元。

净利润由亏扭盈之际,保费收入也扶摇直上。从2017年到2020年,中银三星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38.7亿元、28.7亿元、53亿元和77.9亿元。

根据中银三星人寿2020年年报显示,其全年保费收入排名前 5 位的保险产品分别是中银三星中银稳盈两全保险(分红型)、中银三星尊享家盈二号终身寿险、中银三星中银安鑫两全保险(分红型)、中银三星中银添富年金保险、中银三星尊享家盈终身寿险。而且均是银保渠道。

四大银行系保险中,

中银三星人寿“垫底”

入主中银三星人寿使得中国银行的保险版图再添一子。

早在入股中银三星人寿之前,中国银行已经有一张保险牌照,不过是财险。

从经营层面来看,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银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6.87亿元、52.09 亿元、33.11亿元,同期应对的净利润分别为2.42亿元、 3.16 亿元、1.35亿元。

相对于财险,中银的寿险在四大行中稍显落寞。

2011年,建行控股的建信人寿正式成立;2012年,工行控股的工银安盛人寿正式成立;2013年,农行控股的农银人寿成立。

在三大行纷纷获取寿险牌照之际,中国银行似乎总是慢半拍。2015年,中国银行“逮到”一个机会,通过增资成为三星人寿的股东,并拿下51%的控股权,圆了寿险梦。

由于落后于工农建行,中银三星人寿的保费规模和利润一直低于前三家。

2017年,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95.44亿元、396.5亿元、248亿元,净利润为3.8亿元、6.2亿元、16.02 亿元。

三年后的2020年,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的保费收入为433.3亿元、479.6亿元、270.55亿元,净利润为5.88亿元、12.6亿元、5.62亿元。

从保费规模来看,中银三星人寿仅在2021年突破百亿,净利润突破亿元,而其余三家,早在2017年保费收入便突破百亿,净利润过亿元。

即便与最低的农银人寿270亿保费收入相比,中银三星仍然相差百亿。(环球老虎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