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地時間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意大利羅馬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長達7小時的會晤。根據中方發佈的消息,雙方就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與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和建設性溝通,同意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共識。白宮的新聞稿稱,沙利文與楊潔篪就俄烏局勢“進行實質性討論”。有美國官員對外媒形容,雙方展開“激烈”討論,並稱這一氛圍“反映當前局勢的嚴峻性”。一邊是中方重點談及涉自身核心利益的議題,並就烏克蘭局勢表示,中方致力於勸和促談,各方應保持最大限度剋制;一邊是美方代表團就中方在俄羅斯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後對其“提供支持”表示關切,更有部分西方媒體繼續炒作所謂“中國已向俄羅斯表明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的意願”的假消息。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多名國際關係學者表示,從會晤後各方發佈的消息看,華盛頓試圖在烏克蘭問題上向北京施壓的意圖沒有得逞。在德國《日報》看來,中美關係如今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或許要經過數週或者幾個月時間才能知道,此次羅馬會晤後,兩國之間的關係是走向緩和還是緊張升級。

中方的“優先議題”

羅馬會晤結束後,中方與美方分別發佈新聞通稿。中方的通稿內容詳盡,根據通稿信息,楊潔篪同美方談及諸多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議題,尤其是臺灣問題,就烏克蘭問題的立場較此前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白宮的新聞稿相對簡短,稱沙利文提出一系列“關於美中關係的問題”,雙方“強調保持美中之間開放溝通渠道的重要性”。

楊潔篪14日在會晤中表示,落實兩國元首共識是中美關係最重要的任務。習近平主席提出新時期中美相處要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爲中美關係發展指明方向。

美國《新聞週刊》14日報道說,北京將臺灣問題視爲“優先議題”。楊潔篪強調,臺灣問題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方對近期美在涉臺問題上一系列錯誤言行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中方要求美方認清檯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箇中國原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和美方所作承諾,不要在十分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中方重點談及臺灣問題頗值得關注。”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西方輿論炒作俄烏軍事衝突跟臺海局勢的關聯性,事實上,二者從本質上來說完全不同。臺灣問題是中方的核心關切,此時向華盛頓強調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表明中方對拜登政府目前的涉臺政策走向不滿意。

香港《南華早報》15日稱,在7個小時的會晤中,楊潔篪和沙利文討論了導致北京與華盛頓出現分歧的一系列議題,但他們集中關注了烏克蘭問題。楊潔篪表示,烏克蘭局勢走到今天這一步,是中方不願看到的。中方一貫主張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中方致力於勸和促談,國際社會應共同支持俄烏和談,儘快取得實質性成果,推動局勢儘快降溫。

意大利《事實日報》說,楊潔篪在會晤中強調,各方應保持最大限度剋制,保護平民,防止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而美方卻着重表達自身某些“擔憂”。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一名美國官員通過電話對記者稱,美國對“中俄結盟深感擔憂”,沙利文14日就“某些行爲的潛在影響和後果”直接與中方進行溝通。路透社則披露,沙利文在會晤中稱,如果中國向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提供幫助,將“面臨孤立和懲罰”。“我們非常清楚地向中方表示,我們不會袖手旁觀,”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14日對記者說,“我們不會允許任何國家爲俄羅斯填補虧空。”

在香港《南華早報》看來,此次會晤前後,美國試圖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中國施壓,甚至威脅採取制裁,給華盛頓和北京已陷入緊張的關係注入更多不信任。吳心伯分析說,會後釋放出的相關消息表明,華盛頓試圖在烏克蘭問題上迫使北京改變立場的意圖沒有得逞。

美方的“戰術算計”

美國一邊向中國施壓,一邊繼續散佈假消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5日引述匿名官員的話稱,華盛頓掌握的信息顯示,中國對向俄羅斯提供其要求的軍事和經濟援助表達了一定的開放態度,美方已通過外交電報將此情況告訴其歐洲和亞洲盟友。瞭解情況的美國官員對CNN稱,尚不清楚中國是否真的打算向俄羅斯提供援助。

楊潔篪在14日的會晤中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散佈不實信息、歪曲抹黑中方立場的言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不時製造和傳播虛假信息,既不專業,也不道德,更不負責任。這樣做只會使美國進一步失信於世界。美方應該做的,是深刻反思自身在烏克蘭危機發展演變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真正爲推動烏克蘭局勢緩和做些實事。

14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西班牙外交大臣阿爾瓦雷斯通電話時談及烏克蘭危機。王毅表示,中方一貫反對使用制裁手段解決問題,更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制裁。中國不是危機當事方,更不希望制裁使中方受到影響,中方有權利維護自身的正當合法權益。

“在俄烏衝突中,西方的‘雙標’十分明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利用一切辦法鞏固自己的同盟,並採取所謂的“聯合行動”干預俄烏危機,而中國沒有任何結盟的傾向與行動,但西方卻要以“結盟”的名號來攻擊中國,“如果中俄結盟需要承擔後果,那麼西方國家結盟是否也一樣呢?”

對於所謂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楊希雨認爲“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因爲俄羅斯本來就是一個武器生產和出口大國。俄羅斯《消息報》15日引述俄高等經濟大學歐洲和國際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的觀點說,俄要求中國提供軍事援助的可能性很小,簽訂合同、製造並交付武器以及培訓俄方人員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中國無法爲俄羅斯提供現成的武器裝備。楊希雨說,軍援問題也反映了美國的霸道與“雙標”:該國一邊拼命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一邊威脅其他國家不要給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

俄學者卡申認爲,美國傳播這種虛假信息是爲了給中國額外施壓。德國《日報》15日則將美國此舉形容爲“戰術算計”,目的是讓中國在俄烏問題上陷入被動。報道認爲,該計劃能否奏效不好說,畢竟華盛頓經常在關鍵時候向外界透露所謂“內部信息”,這種做法會讓人反感。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阿德耶莫14日告訴CNBC網站,他沒有看到中國違反美國對俄製裁的證據,並表示中國政府及其金融機構一直非常謹慎。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部分官員和媒體經常借俄烏衝突妄議中國。除了經常將俄烏危機與臺海局勢進行類比,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太空司令部司令迪金森等人還曾惡意揣測中俄可能會出現“合作侵略”,渲染兩國“已在多個領域測試反太空武器,以削弱美國影響力”,甚至聲稱美方不知道中國將把核武庫擴大到什麼程度。

突破現有僵局的辦法

外交學院美國事務專家李海東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會晤後發佈的信息顯示,中美在重要議題上的分歧仍然明顯:美方希望中方以他們傾向的方式幫助解決俄烏危機,同時又不願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與關切。“中美聚焦的方向存在明顯區別,”李海東說,“突破現有僵局需要中美之間有更多尊重。美國應該學會以平等的心態看待中國和世界,而並非以所謂的實力優勢地位,用強勢的方式迫使中方接受美國的立場。”吳心伯認爲,中美關係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美方的信用問題。

楊潔篪在會晤中表示,拜登作出過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獨”、無意同中國對抗等重要承諾,“希望美方將拜登總統作出的承諾落到實處”。

在德國《日報》看來,中美這兩個大國如今的緊張關係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南華早報》15日稱,近年來,美國加大遏制中國崛起的力度,除了採取加徵關稅、設置非關稅壁壘等措施,還一直限制中國的投資,並將一些中企添加到所謂實體名單中。不過文章認爲,這些政策只會讓美國的戰略成本不斷上升,但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非常有限,更不用說阻止其增長了。或許,美國遏制行動的最大影響就是“澄清”了中國的短板,使其在推動解決相關問題時取得更多進展。

【環球時報駐意大利、美國、德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謝亞宏 李準 青木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趙覺珵 劉洋 柳玉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