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戰略報告稱中國爲最重要戰略競爭對手,外交部回應

“美國之音”網站3月28日文章,原題:美國有可能從中國的數據隱私規定中學到什麼? 黃舒騰(音)是加州奧克蘭市的退休保險推銷員,他出門時通常會把手機放在家裏。他經常接到一些機器呼叫電話,不知道自己在網上的活動是否被跟蹤。“很難說”,這名73歲的老人說,“你在使用臉書等各種社交媒體時,不知道誰可能在偷窺。”與大多數美國的手機和電腦用戶一樣,黃擔心科技公司偷偷收集並濫用其個人數據。

就限制互聯網內容提供商收集和重複使用個人數據來說,美國仍缺乏全國性法律。一些州施行本地的互聯網法規,但科技企業和消費者希望美國製定更加統一的聯邦法,以緩解各類規定中“相互矛盾的要求”。歐盟和中國都已制定針對在線數據收集和隱私的互聯網法規。儘管或許更熟悉歐盟的努力,但美國很有可能將受益於研究中國的做法。

歐盟近日就《數字市場法案》達成協議,其中包含限制科技巨頭的“市場權力”,涉及蘋果、Meta(臉書的新名稱)、谷歌亞馬遜微軟等大型科技平臺。但新規仍需獲得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批准。而在中國,如今已在限制用於獲取商業利益的收集用戶數據行爲。《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3月1日在中國生效。此前,中國政府已制定有關企業能在互聯網上收集什麼類型數據的法規。去年11月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生效,要求數據處理者在收集、存儲、傳輸或再次使用能識別個人身份的數據前,需獲得用戶同意。該法還保護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個人信息。

據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估計,如今一半美國人認爲其個人信息還不如五年前安全。斯坦福大學網絡政策中心“數字中國項目”主編格雷厄姆·韋伯斯特說,眼下臉書的受歡迎程度“停滯不前”就折射出這種情緒的蔓延。而在中國,一些網民(對於信息被濫用)憤怒到足以起訴有關平臺,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將因此而變得更守規矩。中國有關部門逐步加大對互聯網企業的監管力度,以阻止濫用用戶數據等行爲。許多瞭解歐洲法律的美國人或許並不那麼瞭解中國的相關法規,但也希望美國政府能出臺類似法規。

分析人士說,美國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用戶以及監管機構,很可能抱着既懷疑又欽佩的心態來研究中國法規。“美國……許多人都在觀察中國在做什麼,以查看什麼規定能夠奏效以及有可能爲商業利益或人權等問題帶來什麼麻煩,”韋伯斯特說,中國正在通過創造一個“全面和全方位”的數據、網絡安全和創新監管體系來引領世界。(作者拉爾夫·詹寧斯,丁玎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