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

2022年,北京共有八所“强基计划”试点院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各校日前已陆续发布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将于4月末前完成报名。

新增交叉学科和强势学科是今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的一大重要变化。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牵引,带领学生开展智能无人系统、信息感知和处理、协同控制、系统可靠性以及学科交叉新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王牌学科,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强化力学与信息、材料、制造的多学科交叉,培养航空动力领域的创新人才。

在选拔录取阶段,各校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设定了校测“门槛”。北京理工大学明确高考数学的重要性,将入围成绩计算为“高考成绩+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2”,同时增加校测综合素质面试分数占比,增强高校校测主动权。中央民族大学校考包含历史学及哲学专业的笔试、面试及体测,首次明确校考考核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清华大学校测明确理科类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文科类包含数学、语文、历史等科目,由此前的数学与逻辑、文理科基础等校测科目向高考科目靠拢。

在人才培养方面,各校对“强基计划”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制,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北京大学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实施“1+X”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和多名跨学科导师。清华大学衔接本研培养阶段,符合该校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要求的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可优先衔接就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在“强基计划”第三学年设置考核,通过且获得转段候选人资格的学生,在第四学年将被录取到相关学科或相关交叉学科专业进行本研衔接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打通本研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建设标准、修读要求、选课方式、教学管理等环节,建立本硕博衔接,学术型高端人才培养阶段前移的教学模式。中国农业大学通过“3+5”培养模式,打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生从本科第四学年起可选修研究生课程,同时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目前,八所在京高校均表示,报考该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考生可于4月末前登录各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完成报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