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受供给压力、需求收缩等冲击,3月汽车产销遭遇双降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牛小欧 翟亚男 北京报道

随着一季度的结束,我国汽车工业运行情况释放出了不少信号。从总体来看,整个汽车行业承压明显,国内疫情近期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特别是3月份,往年3月应该是汽车产销高峰期,而今年与往年相比有着明显的回落。

承压明显,汽车产销同比下降

3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24.1万辆和223.4万辆,同比下降9.1%和11.7%。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芯片短缺没有明显好转,特别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推动了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多数企业因此纷纷上调销售价格,影响终端市场的销售,受此影响,汽车总体产销形势不及预期。”

1-3月,汽车产销648.4万辆和650.9万辆,同比增长2.0%和0.2%,增速比1-2月回落6.8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8.1万辆和186.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2.4%和25.1%,同比分别下降0.1%和0.6%。其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交叉型乘用车增速更为明显;1-3月,乘用车产销549.9万辆和554.5万辆,同比增长11.0%和9.0%。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3月份高端品牌乘用车市场也呈现出下降态势,销量降幅大于乘用车总体。3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27.3万辆,同比下降14.3%;1-3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92.9万辆,同比增长7.4%,增幅低于乘用车总体1.6个百分点。

不仅乘用车市场呈负增长态势,商用车市场降幅也在扩大,销量甚至接近腰斩。3月,商用车产销36.0万辆和37.0万辆,环比增长29.2%和47.7%,同比下降38.0%和43.5%。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重型货车降幅更为明显;1-3月,商用车产销98.5万辆和96.5万辆,同比下降29.7%和31.7%,降幅比1-2月有所扩大。

中汽协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从汽车供给端看,芯片短缺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进一步推高企业产品制造成本,汽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总体形势不及预期。从汽车消费端看,消费动能明显不足,与同期相比,呈现一定幅度下降。”

新能源、自主品牌逆势增长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在3月份产销表现仍然明显好于行业,环比和同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产销分别达到46.5万辆和48.4万辆,环比增长25.4%和43.9%,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7%;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103.6万辆和100.7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 万辆和2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倍和2.0倍。

不难发现,从上个月开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就开始了“奔跑”,陈士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方面是在政策环境上,补贴的力度越来越少,到今年年底很有可能就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还是很高的,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要比纯电动在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消费者还是更倾向于续航和充电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所以现在插电式混动动力是一个最好的方案。”

尽管新能源汽车一路向前,但是随着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问题再叠加疫情多发的影响,提高新能源汽车售价的车企比比皆是,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哪吒、理想、蔚来等等。除此之外,3月份还出现了部分车企停产的情况,这些问题叠加起来势必对4月的汽车产销造成影响。

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中国品牌乘用车的表现则是另一个亮点。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0.4万辆,环比增长42.1%,同比增长21.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8.5%,占有率比上月提升5.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8.8个百分点;1-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54.7万辆,同比增长21.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随着一季度的结束,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以及机遇都已显现。中汽协方面对记者表示:“受宏观经济影响,汽车行业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地方应尽快将国家有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细化落地,企业也应继续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