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蒋政 郑州报道

多家白酒企业在近期迎来高层调整。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去年8月份起至今,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剑南春、今世缘等酒企均更换掌门人。这基本上已涵盖我国一线白酒企业。

白酒专家、中原基金大消费产业执行合伙人晋育锋总结,上述企业大多属于国有控股或参股,很多酒企换帅都是地方政府基于年龄、任职期限等常规操作。对于新的操盘者而言,需要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在行业市场份额向优势品牌集中的大环境下,酒企亟须巩固原有市场份额,并谋求新的增长极。

需要注意的是,诸多酒企此前制定了“十四五”的宏伟目标,目前正值重要时期,如何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中谋求原有目标顺利实现,并获得自身高质量增长,都考验着诸位接任者的智慧。

换帅频频

剑南春集团近日迎来人事变动,乔愚出任剑南春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父亲乔天明是公司的董事长。

乔愚此前已在剑南春历练多年。此次人事变动后,他将主持公司全面工作。董事长乔天明不再兼任总经理职务。

无独有偶,江苏区域酒企今世缘也迎来了新的掌舵者。今世缘在4月7日发布公告称,周素明因年龄退休,辞去董事长等职务。顾祥悦接任。顾祥悦此前是江苏涟水县政协主席,2020年11月就已到今世缘任副董事长、总经理。

若往前看,换帅酒企名单还在增加。今年3月,刘淼接棒张良任泸州老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2月,曾从钦接棒李曙光出任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月,原宿迁日报社社长杨卫国履新洋河集团董事长一职。去年底,袁清茂履新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到年龄退休。更早之前的2021年8月,丁雄军成为茅台集团掌门人。2021年2月,张联东成为洋河股份董事长。

晋育锋告诉记者,茅五泸洋汾剑郎属于七大一线品牌。近期,有5家国有控股或参股(洋河)全部换帅,民营企业剑南春也有动作。

“多家国有控股酒企的换帅,基本都是地方政府基于年龄、任职期限等对一把手的常规操作。”晋育锋说。其中,汾酒李秋喜、今世缘周素明等均为到年龄退休。

此轮人员更迭,让多家白酒掌门人进入“65后”时代。曾从钦、张联东、顾祥悦均为1968年生人,刘淼、袁清茂为1969年生人,丁雄军、杨卫国为“70后”,均为1974年。

著名顶层设计专家、清华大学品牌营销顾问孙巍认为,领导人的年龄界限是换帅的一方面。另外,“十二五”和“十三五”是白酒粗放发展的十年,现在白酒进入由速度发展向质量发展升级的新阶段,白酒行业的增速有限,需要新领导的新思维。

记者注意到,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此前为宿迁市洋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洋河镇党委书记。汾酒袁清茂曾担任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曾从钦、顾祥悦也是从政府相关部门跨界而来,不过,在掌舵之前已在五粮液、今世缘的重要岗位上任职一段时间。

剑南春集团较为特殊。该企业为四川民营白酒企业,乔愚为剑南春实际控制人乔天明之子,已经在剑南春工作多年,属于“子承父业”。

离任者对于各家酒企影响深远。李曙光掌舵五粮液的五年期间,提出“二次创业”,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李秋喜则是在汾酒工作时间更长,在2018年推进汾酒改革,力促汾酒复兴;周素明在今世缘董事长的岗位上接近22年,其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约60倍。

“对于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企业来讲,换帅不会对企业有大的影响。企业的战略方针不会变化,新帅可以理解成是在‘十四五’的接力发展。这种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拓展。”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告诉记者。

多位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及汾酒的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尚未感觉到换帅对于公司销售政策带来的影响,厂家的政策并不会因为某个人事调整而出现较大改变。

新帅的新考量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预计到 2025年,中国酒类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12130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 41.2%,年均递增 7.1%。

业内普遍认为,当下白酒行业的竞争,已经集中于名酒和中高端白酒,市场份额愈发向优势品牌和一线品牌集中。

事实上,多家酒企此前在“十四五”均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这需要新的掌舵者来实现接力。

茅台与五粮液的“十四五”核心目标是世界500强;洋河是营收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泸州老窖营收为300亿元,重回前三;汾酒则是要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今世缘提到将于“十四五”末实现营收超百亿(争取150亿元)的战略目标;剑南春集团确保在“十四五”末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

传才战略智库首席专家王传才告诉记者,目前来看,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都进入到企业发展关键节点,需要领导人具有“强烈进取心”。

他提到,茅台面临着“再造一个茅台”,没有进攻意识,很难超越现实;五粮液面临着“股份营收千亿”,更加需要进攻型风格领导;洋河系面临着“保持行业三甲”,没有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走出低谷;汾酒系面临着“三分天下有其一”,需要精进型领导者。

站在新的位置,接任者也有着新的考量。

茅台作为行业龙头,一直都是白酒行业“晴雨表”。丁雄军在掌舵茅台之后,即在营销体制改革上动作频频,推进“五合”营销法,推动营销体制改革;加快供应体系改革,推进供应数字化管理;并于近日重启茅台电商,继续在稳供控价方面着力。

仅从营收来看,汾酒与泸州老窖都在试图抢夺第三的位置。新的掌舵者袁清茂在去年底提出以“四个专注”即专注市场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品质提升和管理提升,布局汾酒高质量发展。

在最新发布的财报中,汾酒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43%,取得业绩开门红。

业内人士提到,目前白酒行业优质产能稀缺,很多酒企都在扩产布局优质产能,包括汾酒、五粮液等企业均有类似动作,今世缘则是斥资90亿元进行产能扩张,这也引发行业讨论。

根据今世缘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公司努力实现营收过百亿(争取150亿元),其省外营收占比将争取达到20%左右。这需要优质产能做支撑。

相关数据显示,今世缘预计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65亿元,同比增长23%~27%。若保持这一增幅,“十四五”营收目标大概率可以实现。只是,在过去5年(2017~2021年),今世缘营收增速并不稳定,分别为15.36%、26.55%、30.35%、5.12%、23%~27%。

蔡学飞告诉记者,中国白酒行业上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已经结束。上一届的酒企领导人将企业带到了很高的高度,无论从体量、品牌,还是利润等。彼时还是以规模性扩张,而下一阶段的竞争是巨头之间的竞争,企业不仅要保持高增长,还要产品结构升级,并保持品牌的高端价值提升,甚至部分酒企还要实现国际化的增量。这对于接任者确实是很大的挑战。

“对于上述白酒龙头和区域龙头企业,必须要巩固既有品牌、产品、市场和渠道优势,确保品牌领航地位。同时要在当下的发展轨迹中探索、尝试或者创造第二增长极,储备后继力量。这都考验着诸位新帅的能力。”晋育锋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