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林伯強

3月31日,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將從5月起每天從國家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100萬桶石油,持續時間爲6個月,以此抑制和穩定大幅上漲的全球石油價格。這是拜登政府半年內第三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同時也是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略石油儲備釋放。然而,此舉是否能真正穩定目前全球油價的大幅度波動?

緩解短期市場擔憂

短期來看,此次美國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提振了市場信心,市場對於石油供給的擔憂有所緩解,並逐步反映到價格側。自美國釋放石油儲備後,國際油價回調趨勢明顯。4月7日,國際能源署(IEA)也積極跟隨美國的腳步,宣佈計劃釋放1.2億桶石油儲備,其中6000萬桶石油儲備由除美國外的其他成員國負擔。然而,戰略石油儲備的釋放不是爲了解決供需問題,而是救急,因此釋放只有短期價格作用。只要國際局勢不穩定因素存在,當前的石油儲備釋放並不足以大幅度降低油價。如果相關局勢惡化,目前釋放的石油儲備數量並不夠,油價還是會繼續上漲。

中期看,全球石油價格能否穩定,主要取決於石油供給側產能是否可以快速提升和有效替代俄羅斯石油出口。根據美國能源署報告,2022年全球和美國石油日均消費量分別達到1.014億桶和2066萬桶,此次可以釋放的1.8億桶石油,僅可以滿足全球石油市場約兩天的需求量,或者美國石油市場約九天的需求量。

供給短缺問題並未解決

目前俄羅斯在全球石油供應體系中的重要地位難被取代。2021年俄羅斯石油產量佔全球石油總產量的12%,平均每日原油產量爲1050萬桶。替代如此龐大的產量,必須迅速有效提升石油供給側產能,這個目標較難實現,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主要產油國的石油增產額有限。雖然美國頁岩油氣過去幾年備受油氣價格低迷的打擊,然而目前的高油氣價格可以推動其強勢迴歸。全球主要產油國似乎也有可能協同擴大石油產量。歐佩克+等主要石油生產國希望油價持續保持高位,以提升國家的財政和經濟實力,並增強其對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力,而且過去15年發生的多次油價崩盤歷歷在目,因此,歐佩克+對增加石油產能一直小心翼翼,採取緩慢增長石油供應的措施。3月31日,歐佩克+決定5月份每日石油產量增加43.2萬桶,這個增產額對全球石油供給的影響似乎微不足道。

二是短期內石油行業基礎設施難以滿足產能快速增長。近幾年受全球低碳轉型和需求不振的影響,石油行業投資大幅縮減,各大主要產油國增產需要時間。此外,石油價格低迷也導致了石油投資出現停滯,石油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導致供給能力短期內無法快速恢復。

所以,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爲增加石油產量和尋找替代提供時間。鑽探和石油生產之間存在滯後。據估計,過去的一年中鑽井數量增加了近60%,但美國的石油產量只增加了約8%,這是因爲鑽探需要一段時間纔有產出。在2020年油價暴跌期間,許多石油公司破產,疫情影響的人力短缺也限制了油田服務和供應快速提升,進而影響了石油復甦速度,儘管目前鑽井數量正在穩步上升,但仍低於疫情前的水平。2020年2月至7月期間,隨着石油需求的急劇下降,鑽井數量下降了70%以上。鑽井數量暴跌帶來的影響至今仍在推高油價。

除了需要迅速增加石油產能,歐盟可能還會尋找其他替代途徑,這個也需要時間準備和實施。比如說,歐盟計劃加大從其他國家的進口,以此來替代600億立方米天然氣,其中500億立方米爲液化天然氣,這些國家的範圍很廣且充滿不確定性。此外,歐盟還計劃加大生物甲烷生產和加速推廣屋頂太陽能光伏系統。當然,除了處理一些不確定性問題,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都需要時間。所以,全球石油供給緊張的局面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因此,美國釋放石油儲備,雖然對降低油價起到了立竿見影的短期作用,但卻並未完全解決石油的供給短缺問題,仍然不足以持續地大幅度降低油價。石油價格主要取決於市場供需,只有市場對於局部緊張局勢背景下的石油供應擔憂得到真正緩解,全球石油供需纔會恢復平衡,石油價格也纔會趨於穩定。

此外,目前全球石油供應的伊朗因素不可忽視。當前國際背景下,伊朗會抓住機會積極謀求解除石油制裁,以期重返原油市場。據伊朗媒體報道,伊朗在最新預算草案中,將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的石油出口收入預測提高27%。如果美伊達成協議,伊朗原油正式進入國際市場,將大幅緩解全球石油供給擔憂。

相關文章